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市自然科學發表會 參賽者宛如氣象專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五日電)台北市教育局今天舉辦「中小學生自然科學探究式學習網路競賽」,參賽者以網路、觀察等方式獲取氣象資料,探究氣象問題,簡報時就像是小小氣象專家。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學生藉科學探討,啟發人文與自然生態的關懷,在知識面與教育面都極具意義。

「台北市哪裡最容易下雨」?「哪種地形濕度最高」、「台北的春天為什麼是『春天後母臉』」?

近四十隊中小學學生依據競賽主題,探究地形、紫外線、濕度對溫度、氣象的影響,每支隊伍以論文方式陳述研究動機、形成假設、蒐集資料、分析驗證得出結論,再接受他組與評審的提問,更有小朋友打領帶出席,儼然是一場小小的研討會。

台北市教育大學附設小學「氣象探索小組」成員李岳容、郭芸廷探討台北市六至九月時,山區與盆地到底那裡比較熱?兩人與指導老師陳錦雪以近台北盆地的中心點的永安國小,及陽明山上的溪山國小為研究對象,再以濕度為因子,花了五週時間,利用課後蒐集資料、得出研究結論。

李岳容說,研究過程中除了吸收氣象知識,還必須使用地圖及電腦分析軟體,將亂亂的資料整理出有用的數據,獲益良多。由於平時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有興趣,若有機會也想當氣象主播。

擔任評審的王國臣表示,早期氣象資料不多,只有中央氣象局或觀測站才找得到,現在學校各有觀測站,再加上網路發達,方便學生做研究,競賽題目也展現創意,有些學生還自己測風向、觀察,凸顯對環境的關心,是科學教育播種與啟發的方法之一。

王國臣說,雖然學生在研究方法上與專業相較仍有改進之處,不過,結合生態與科技,以知識性為起點,未來運用到生活上,對人文與科學啟發都有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