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负债超5万亿 或危及经济安全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3日讯】中国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高于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专家认为,地方债务问题可能会成为4万亿元经济刺激和9.6万亿元银行天量信贷的后遗症,并危及中国经济的安全。

负债超5万亿 高于全年总财政收入

据中国经济周刊2日报道,由于不透明的特点,直到目前,北京对地方政府的负债尚没有任何权威准确的统计。不过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显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国家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亦认为,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

据报道,中部某省有一个地级市,目前市直政府债务总额达30.62亿元,相当于2007年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倍之多。也就是说,市直可用财力即使全部用来还债,也需要7年才能还清。如果按城区人口70万人计算,平摊到每人的政府债务约4,400元。

如果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2.6万人计算(即行政在编人数)计算,人均债务近11.8万元,若按人均年工资2万元计算,需要6年不发工资才能还清政府债务。此地方债务问题可能会成为4万亿元经济刺激和9.6万亿元银行天量信贷的后遗症,并危及中国经济的安全。

全国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 遍及乡镇

所谓政府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通过信用方式筹集资金投入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各地政府建立一系列的专业投融资公司承接银行或信托资金,这是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主要平台。这些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政府划拨的土地或财政补贴,并以此为条件向银行贷款。

报道说,这一投融资模式,在2008年以后被地方政府超常规开发。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规划。这一规划中,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规定了明确的资金配套比例。最终的执行情况显示,地方政府受制于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限,很多资金没有到位。国家审计署的报告称,在2009年的扩内需项目中,45%的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到位。于是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

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新建或扩张投融资公司,有的省份甚至明确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融资体系。

央行的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已上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

尽管如此,更多的人认为3800多家是比较保守的估计。相关市场人士说,现在有的乡镇都在建立投融资平台,具体数量或许根本无法统计。

地方80%负债来自银行 商业银行风险巨大

银行贷款一直是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测算,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已经高达6万亿,其中有80%都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警戒水平”,据他粗略统计,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这至少应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和边界”。

长三角某市的城投公司高管这样表示:“国务院要特别提出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因为如果城投公司债务出了问题,不但可能让地方财政兜底,而且直接风险很可能被转嫁给银行。”

某中型股份制银行高层领导说:“目前,我们银行中的呆账坏账70%-80%都是由地方政府担保或地方政府背景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所造成的。”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表示,“从央行表态来看,肯定是有些地方把银行贷款当项目资本金用了,等于说‘空手套白狼’,把风险完全推给了银行。央行、银监会对地方投融资平台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紧张,担心引发财政风险,转而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年末,财政部专门发文紧急叫停地方财政为融资平台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这被解读为某些地方政府出现了将债务风险向社会转移的情况。

瑞信亚洲区首席分析师陶冬说,地方政府大部分项目采用的是城投模式,即注册一个公司放很少部分的钱进去,然后到银行贷款,这个模式的根本弱点在于,它是靠土地价格评估的,“2009年卖地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45%,中国如果要是利率出现了大幅的调整,房地产一定会出现变化,一旦地卖不动了,地方财政一定有问题,危机或将依次来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许多地方政府近几年将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而受土地出让金收益下滑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地方政府财税收入缩减较大,部分不具备自偿性的建设项目还款来源难以保证,偿债风险扩大。无论是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还是他们发行的中期票据、企业债,最后承担风险的都是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几年一换届,“管借不管还”,商业银行的风险巨大。

地方融资进退失据 信贷收紧后难以为继

央行的调研结论还认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些政府背景贷款项目往往周期长、规模大、同质化而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项目偿债能力大打折扣,风险具有隐蔽性。

一位银行业人士说,“如果银行在这样的资产表上继续放贷,可能会重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银行风险集聚暴露的覆辙。”

巴曙松认为,依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推动的政府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实际上面临着制约,信贷紧缩后,地方融资难以为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砸钱救市 地方抢盖“空城”
外电:中国经济--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
美学者:中国靠负债成长 经济10年内崩盘
罗格夫:中国债务泡沫将导致经济滑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