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百年钜献 台北故宫百件国宝大展

人气: 18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1年10月04日讯】为庆祝建国10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国宝大展,从院藏68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33组件,故宫“镇院三宝”:范宽〈谿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均名列首档强打,11年未展出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也是焦点之一。

台北故宫“精彩100•国宝总动员”展览,展品皆为各个时代及类别中的国宝精品,如何从68万多件文物中选出精髓之作,故宫院长周功鑫表示,这项特展真的是一项挑战,故宫每年有二、三百万的民众前来参观,观众往往有自己心仪的特定文物。经过综合考量,汇整文物的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等种种因素,经多次集会讨论及脑力激荡下的结晶,选出了器物60件、文献20件、书法14件、绘画39件等“国宝中的国宝”。

为了在展场上让观众有系统地认知,并引发对文物深入的兴趣,故宫策展团队将此特展分六个故事来呈现,分别是:“礼乐典范”、“金匮宝笈”、“工艺创新”、“盛世极品”、“翰墨光华”、“丹青瑰宝”,在多元内容的展示中,呈现历史纵横系统与脉络,来说明博物馆文物的流传及多样特色。展出文物中,书画作品因年代久远、材质脆弱的关系,将分三档期展出,第一期展出时间:2011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第二期10月29日至12月1日,第三期2011年12 月3日至2012年1月3日。

中华文化宝库与艺术殿堂

1912年中华民国开基,在民主理念下,将帝王所属收归为全民共享;民国14年(1925年)10月10日,为纪念中华民国国庆,在北京紫禁城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一个公众博物馆的展览、研究、典藏、教育、推广等功能于焉展开。其后为避战火,文物几经精选装箱、辗转播迁,民国54年(1965年),以古物陈列所与历史博物馆文物为主的中央博物院,和以紫禁城文物为主的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外双溪组成国立故宫博物院,成为举世知名的中华文化宝库与艺术殿堂。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主体来自清代朝廷,主要承袭自宋、元、明、清的宫廷典藏,可谓历代国家府库所藏“国宝”概念的总和,加上后来征集来的文物,共计68 万2,061件(至2010年12月底),煌煌然68万余件瑰宝,是8000年华夏文化中器物、书画、古籍的精华。台北开馆后,透过常态的通史型或专题性的展览,配合出版、演讲、研讨会等活动,提供民众视觉飨宴、研究者钻研的第一手史料,并成为现代生活创意的泉源。

璧与琮 表现宇宙观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玉琮

翠玉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故推测翠玉白菜为瑾妃的嫁妆。翠玉自然的色泽、人工的巧雕及象征的清白意涵,成为大众深刻而共有的美感经验。


经文物出土、考证结果,华夏文明之起源,可推溯至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物质文明,主体表现在玉器与铜器的制作,这两者皆为当时礼天敬地、沟通祖先神鬼的礼器。由目前展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璧、琮、圭等玉礼器,让后人窥见到远古历史的敬天法祖社会秩序与面貌。

金匮宝笈 举世孤本

台北故宫珍藏历代善本古籍与清代档案文献,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其中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卷帙最为庞大,文渊阁是清宫最重要的藏书楼。由于《四库全书》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力深入人心,故宫此次展览特地制作多媒体影片,让民众可以更加了解《四库全书》的纂修及典藏历程。

历代珍贵善本,这次精选出宋、元、明、清等各朝代极具代表性的图书,包含宋版《尔雅》、《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元代文人手稿本的《江月松风集》,明代宫廷精钞精绘的《明解增和千家诗注》、《永乐大典》等书,共同呈现出公私书府中的书籍特色。


明 永乐大典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乃古代采取官方规范的语言,解释上古雅正的语词、方言、僻字的工具书。由于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期间,华夏语言、文字快速变化,以致后人渐渐无法看懂上古的书籍,因此专门解释古代词义的《尔雅》应运而生。故宫院藏此部《尔雅》书版宽朗、字大而书体端劲,后代学者多认为仍保存北宋刻书风格,流传迄今已是举世孤本。

翰墨光华 真迹摹本都珍贵

为配合汉字艺术节,在这次特展中展出14件历代珍贵的书法真迹,包括故宫的镇馆之宝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怀素〈自叙帖〉、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及宋苏轼〈书黄州寒食诗〉等,经典青铜重器如“西周晚期毛公鼎”与“西周晚期宗周钟”,则体现篆字铭文的书法艺术。


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约303至361年)出身仕族世家,一生热中诗歌、音乐与书法。他的学书历程是由近而古、取资广博,尤其他精研体势,将秦篆、汉隶各种笔法,融于真、行、草体中,唐朝人称颂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王羲之的墨迹至今已失传,这件〈快雪时晴帖〉乃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见到王羲之的本来面貌。

宋元明清 工艺创新

中国从十世纪至十七世纪,拥有多项享誉世界的工艺成就,如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等,在皇家的倡导下,倾力研发技术、以充礼仪、陈设及日常之用,目前台北故宫之院藏,论质计量均称富于世。


明 宣德 宝石红僧帽壶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清初钻研合中西的宫廷新工艺,由于康熙皇帝喜爱西洋画珐琅,选用宜兴朱泥胎来画珐琅,是康熙朝特殊的工艺制品。


陶瓷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精雅丰富的宋代名瓷,色如天青、质如温玉树立了宋瓷典雅永恒的美感。明代御器厂追慕莹亮的各色美瓷——青花、斗彩、五彩的釉色变化,莫不是当时代窑火科技独步全球的成就,并为后世生活美学所向往与追慕。

清代帝王重视工艺制作,内廷设置雕作、镶嵌及制瓷、织绣等的督办处,汇集南北工匠,展现出高超的技艺与巧思,在工艺创新展区中,主要展现院藏清代宫廷工艺精致而多彩的特色,同时也崭现出王朝正统及生活品味。◇

本文转自243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45/9901.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本文转自243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45/9901.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