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与毛泽东谈话

人气 709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肖恩综合报导)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是中共取得大陆政权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改变、以及后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段尼克松与毛泽东的谈话是这次访华的核心,对这段谈话的进一步解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共和党总统的尼克松访华。21日下午,尼克松与毛泽东会面,在座的有周恩来、基辛格博士;译员是唐闻生,记录员是王海容。当时中美双方商定,会谈情况不外传,而且为了严密控制会谈记录,中方拒绝美国翻译在场。这次会谈连翻译时间在内一共75分钟。在此前不久的1971年10月25日,发生了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多数票通过接纳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大陆为联合国成员国,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牺牲的中华民国政府被迫退出了联合国的历史性悲剧。

1、尼克松访华的历史背景

随着一些机密文件的解密和有关专著的发表,如《尼克松回忆录》、基辛格着的《白宫岁月》、《解冻——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曾作为周恩来助理参加此次会谈的熊向晖“试析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最近披露的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日记、以及当年被迫退出联合国时所作的极具远见的演讲再现了当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

对中国而言,这次历史性访问是在中共面对前苏联“老大哥”的强大军事威胁、国际上除亚非拉一些难兄难弟的贫穷小国之外没有朋友的外部困境,国内因“文化大革命”派别斗争伤痕累累,国民经济濒临破产,尤其是当时号称“亲密战友和副统帅”的林彪被迫外逃,葬身蒙古大草原的事件发生不久,中共已经陷入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

对于美国而言,美国正与前苏联军事集团陷于苦斗,同时在越南战争中因中共和前苏联在人力物力的大量援助,久战不下,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已经使当时的尼克松政府焦头烂额。试图连任的尼克松总统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摆脱困境。两难之间择其轻,尼克松选择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的最弱一方——中共政权。

尼克松的这一访华不仅改变了韩战之后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也让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共政权得以苟延残喘。

2、回避现实问题、大谈“哲学”问题

1972年2月21日下午,尼克松与毛的会谈一开始,毛就断章取义地借用尼克松在飞行途中对美国记者所讲过的,“期望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合众国际社关岛阿加尼亚2月20日)。”从而回避掉了尼克松急切希望谈到的一些有关台湾问题、越南问题、朝鲜问题等。

对此情景,基辛格曾这样描述过,当尼克松列举了一系列需要共同关注的国家时,如台湾、越南、朝鲜问题时,都被毛对“眼前的问题”表示“不感兴趣”塞塘过去,“这些问题不是在我这里谈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同周总理去谈。我谈哲学问题。”

但基辛格认为,整个谈话过程中,也没有只谈战略问题。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距离林彪被迫出逃仅仅四个多月,显然这也给毛以沉重打击。会谈中,毛也谈到“(林彪)反动集团反对我们和你们接触。结果他们乘飞机逃到外国去了。”并进一步解释说,这架飞机后来在蒙古坠毁了。

“甚至在我们短暂的会见中,他也摆脱不了那使他的成就蒙上阴影并给他的晚年带来痛苦的恶梦。” 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到,“毛泽东不无伤感地回答(尼克松)说:‘我没有能改变世界,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些地方’。”并说,这种“无可奈何地接受事实的态度,突出地表明了革命的矛盾”。

3、中华民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华民国,是中国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正是由于中华民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二战之后,美、英等国不仅废除了与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而且中国更成为国际所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国之一,并在战后毫无疑义的成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然而正是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失误和中共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在中国人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靠经济援助拉拢亚非拉贫穷国家,在投票过程中,迫使真正中国人民利益代表者的中华民国退出了联合国。也使得中共政权得以延续下来。这一点也可以从谈话录中反映出来。

《尼克松访华访华》中称,毛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他不赞成(尼克松访华),他说我们是共匪”。尼克松则反问:“蒋介石把主席叫作共匪,主席把他叫作什么呢?”毛毫不掩饰地说:“那还不是匪?彼此叫匪,互相对骂。”


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先生 (网络图片)

蒋中正先生2月20日,在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前一天在“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开会典礼”的致词中明确提到:“今天国际间任何与恶势力谋求政治权力均衡的姑息举动,绝不会有助于世界和平,而适以延长我七亿人民的苦难,增大全世界的灾祸!我们对任何有损于中华民国主权利益的行动,保有高度的警惕!”

在1971年10月26日,中华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的第二天,蒋中正先生发表了《为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40年过去了,现在读来,尤言在耳、落地有声。

蒋中正在告同胞书中痛斥中共对世界及中华民族的危害:“毛共匪帮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叛乱集团,对内残害人民,罪恶如山,乃全中国人民尤其是大陆上七亿同胞之公敌;对外肆行颠覆侵略,为联合国所裁定之侵略者。”

蒋中正还明确地警告世人:“大家尤其要认清,现在世局的变化,乃以中国问题为中心;而中国问题如何解决,亦将决定整个世界人类的命运。所以我们在这个大变局中,实处于无比重要的关键地位;而我们奋斗的成败利钝,也将决定世界的安危与人类的祸福。我们决不静观或坐待世局的变化,一定要争取主动,掌握变化,积极奋斗,制敌机先。”他还指出:“大陆人民包括大多数共党干部,已由失望而实行反抗,毛共匪帮眼看脚下的反共火山要爆发,镇压不了,无路可走,遂改变对外战略,欲藉诡诈欺骗,苟延残喘……。”

对于中华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蒋中正先生在其日记里面记录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很多思考,也有更多的无奈。负责整理蒋介石日记的胡佛研究所华裔研究员郭岱君,讲述关于蒋介石日记中,台湾退出联合国的记叙时说:“中华民国希望能够留在联合国,到最后情势使然,没有办法。在最后那一刻钟,决定退出,如果不退出的话,恐怕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幸运的是,后来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这对保护台湾、吓阻中共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关键的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励精图治,使得台湾的民主和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此外,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将来大陆的民主化进程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

4、美苏剧烈对抗及美国大选是尼克松访华的主因

当时的美国正与前苏联军事集团陷于苦斗,同时也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因久战不下,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为了谋求连任、提高自己在大选中的份量,急于同中共搞好关系,这些因素促使尼克松做出了这一遗害无穷的错误决策。


陷入水门事件、焦头烂额的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网络图片)

在这次访谈中,尼克松曾经解释过现在走在一起的原因,他说:“是因为我们承认存在着一个新的世界形势。我们承认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对内政策和它的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对于我们的政策。”尼克松的这一所谓的“哲学”,日后被中共发展为“人权是一个国家的内政,谴责人权记录就是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的荒唐逻辑。由此可见,尼克松当时的错误政策是有其思想根源的,这也是中共最想要的。

为了谋求总统的连任,尼克松在谈话中可以说已经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尼克松直接了当地对毛说:“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东西(共和党和自由党)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而毛则附和道:“我是喜欢右派的。人家说你们是右派,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

据基辛格称,在他1971年7月准备秘密访华前,“尼克松还想要中国人保证,在他去中国之前,不要邀请美国的任何政治人物去中国访问。”在他离开美国之后,他写道:“我三番五次地接到训令,还是在我出发前跟我讲过不知多少遍的那些话。在尼克松之前,其他政治家不许去中国。”

而惯于玩弄两面派手法、急于摆脱国际国内困境的中共政权也顺势邀请并批准了美国乒乓球队和一些所谓的友好人士、新闻记者访华,但对美国政界人物的访华申请则不予安排。从而满足了尼克松提高自己声望的要求,

尼克松访华不久,美国参众两院的两党领袖和一些议员相继访华。尼克松虽以压倒优势赢得大选,但最后还是因为参入了选举过程中安装窃听器、偷拍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情报而被弹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责任编辑:贝利)

相关新闻
美国《尼克松中心》专家﹕胡锦涛得分 江泽民失分
尼克松演讲稿主笔看美国大选
加拿大专家重新剖析尼克松访华
蒋介石的珍品身份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