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谈“阿拉伯之春”

人气 3

【大纪元2012年10月1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 )10月8号在纽约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关于世界和平的讨论会上,多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和人权活动家从中东的“阿拉伯之春”谈到国际社会促进民主的责任。

伊朗律师、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希林‧伊巴迪(Shirin Ebadi),曾经因为给政治异见人士辩护而多次被捕。针对中东的变化,她认为,现在称“阿拉伯之春”还太早,只是让独裁者下台还不够,制度不改变,可能换上另一个独裁者。能够带来长久和平的是社会公正和民主。其中妇女是否得到尊重是一个重要标记。

埃及的诺贝尔奖得主、国际原子能机构前主任穆罕默德‧艾巴拉戴尔(Mohamed ElBaradel),在埃及的变革中起了重要作用。他说,其实人们都在追求尊严、公平、正义。这是本能。一旦走出这一步就不会倒退回去了。不是能否发生,而是迟早的问题。

艾巴拉戴尔:“‘阿拉伯之春’是人们争取自由的重要努力,是觉醒的过程,从现代奴役中解放出来。”外部一直支持独裁者的人会不甘心,内部一直被剥夺权利的人会愤怒。在没有经历过民主的阿拉伯国家,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化解仇恨,通过对话达到双赢。

他指出,虽说人类是一个大家庭,但是实践中,国际社会却远远没有做到照顾需要帮助的“兄弟姐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类整体将面临毁灭。

曾获得总统自由奖章的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扬(Andrew Young)表示,除了选举权,人们也要求公平的经济权利。在突尼斯,不过是一个小贩想摆摊卖东西却遭到政府刁难,其自焚抗议引发了“茉莉花革命”。 埃及的经济并不差,但是八千万人口中,三千万的生活不错,其余五千万人被排斥在外。结果这五千万人的呼声改变了埃及。

安德鲁‧扬:“和平对有钱人来说就是安全感,对穷人来说就是衣食住行。”

前中央情报局长吉姆‧伍尔西(R. James Woolsey)的建议是:要获得和平,就需要去争取正义。

他引用美国政治学者哈柏林(Morton Halprin)的话:“民主并不完美,也会引起各种问题,但是相比独裁政权,出现饥荒、革命、恐怖袭击的机会少很多。”

伍尔西说,民主制度至少能够保证其他人的利益得到考虑和顾及。二战之后,民主国家有二十多个,现在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个。冷战之后,蒙古这样的国家都从部落体系过渡到民主社会,说明有多种方式实现。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作为嘉宾也出席了讨论会,并阐述其和平理念。星期二晚他将在雪城大学做讲演。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

(责任编辑: 林远山)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敏感时刻批判阿拉伯之春 民众炮轰
裴敏欣:中共一党专制还能维持多久?
CNN:为什么2013将是危机之年
全美学自联关于陆文禾签证被拒的声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