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与中国留学生共谈“海归”问题

人气 25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11月17日讯】(自由亚洲电台) 纽约州瓦萨大学(Vassar College)周宇教授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介绍中国大陆和台湾留学生“海归”的情况时,指出了大陆海归面临的困难。

周宇教授谈到,留学生回国多是在离开二十年后:花了五年读完博士,工作十五年积攒经验。这时往往遇到西方社会的“玻璃屋顶”。近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内的混的比在国外好”,留学成为在国内事业的准备。另外,国外生活的寂寞,也使很多留学生想回到自己熟悉的社交圈。“海归”集中在靠近大城市的高科技园区。例如北京中关村就集中了中国海归的四分之一。

但中国大陆“海归”回国后面临一些困难,例如缺乏本地资金,很难从中国的证券市场和银行获得金融支持;另外,对商业环境不熟悉,而且中国的商业环境还有待发展;海归做的比较成功的都是与当地商人和专家融合得比较好的。

周宇认为,中国政府为招揽人才回国开出优厚条件,同时也为海归制造了“区别对待”的障碍。

周宇:“’千人计划’倒是很诱人。但是待遇上差别过大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政策,等于人为制造了阶层差别。长期来讲,海归要把自己带来的技术转化为产品,需要与当地企业融合。很多当地人可以理解政府对海归的优待,不过妒忌还是有的。其实,公平和透明的环境对海归更有利。”

其他的困难包括,政府的规定变来变去,具有不确定性;高技术在中国还找不到市场。一位“海归” 设计的远程诊疗软件,甚至在非典(SARS病)期间都推销不出去,最后还是美国公司出价1千8百万美元购买。周宇说,她采访的一位中关村“海归”人士抱怨,设计的软件需要“投胎”变成硬件才能被算作产品。

另外,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对外籍人士不给长期签证。周宇认为,何时中国政府对内部的管理有了安全感,这一现象才会扭转。

一位大陆留学生对记者表示,身边的很多留学生也都是想为祖国效力,先积累工作经验,“最终要回国”。尤其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想回到父母身边。她认为政府给海归买房买车并不能解决一些长期积累的根本问题。

大陆学生:“他们想在硅谷做一个创业公司的话,非常容易。从手续上来讲,非常简单。还有各种各样其他方面环境的支持。比如在斯坦福那一带有很多创业周末。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过来,有天使投资人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近,你可以得到的资源比较轻松。相比来讲,在国内,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很复杂。”

除了在国内上网困难,无法分享Google doc,她感到资源被严格控制,使得人们处于争斗妒忌的状态,平常小事变得艰难,缺乏服务精神。

大陆学生:“我们很怕一些很小很小的办手续的人会百般刁难。比如说在国内我们去学校的教务办公室办个成绩单,大家都专门写tips怎么对付办成绩单的’大妈’。(笑)整个环境好像大家不开心。觉得资源很有限,人都会变的比较有敌意吧。 ”

她承认归根到底是政治体制的原因。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

(责任编辑: 李明)

相关新闻
中国留学生输出量近30万 全球居首
海归中国留学生看“海待问题”
留学英国:16岁以下留学生签证不受限
网曝50万卖北京户口包工作真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