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战地志工 袁志君勇闯伊拉克

人气: 11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5日报导】志工台湾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台北5日电)动乱伊拉克,也看得到台湾女孩的身影,袁志君穿梭满布雷区的伊北山区,关心、救援库德族难民,每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热血投入被称为“脑袋坏掉”的志工工作。

带着金边眼镜,长发挽起,气质温婉,口中谈得却是“汽车炸弹”等令人恐惧的经验。她是袁志君,在伊拉克4年多,是当地唯一的台湾志工。

圣经里的“好撒玛利亚人”(the good Samaritan)故事,描述一名旅人半路遭抢,被打得半死,当祭司及利未人都视而不见,一向被犹太人轻视的撒玛利亚人却展现同理心,救助了他。

福音的用意很明显:“不论你是谁、力量多么渺小,只要以爱待人,再遥远的人民也与你亲近”。身为基督徒的袁志君,以此自勉,在遥远的伊拉克,散播来自台湾的爱。

2011年年底回到台湾,袁志君离开那饱受战争洗礼的国度,回首谈起在伊拉克担任志工的经历,语调平和,没有太多手势。战争的气息并未沾染她坚毅的内在。

伊拉克曾经烽火连天,迄今仍难摆脱战乱阴影。袁志君穿梭在满布雷区的伊北山区,关心、记录逃避战乱的库德族难民的移动状况和身家损失。

台湾的电视台专程前往伊北采访袁志君,透过镜头发现身材娇小的袁志君,在这块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上,身影显得如此巨大,因为袁志君在异乡展现了志工的无私大爱。

虽然不到40岁,但社会经历丰富,从国际特赦组织、台湾终止童妓协会,到2008年加入基督和平工作团(Christian Peacemaker Teams, CPT),袁志君的工作经历几乎都与志工有关。

经年战乱的伊拉克,弥漫着死亡威胁的氛围,总是与“战争”、“汽车炸弹”一起出现在新闻里,和平工作团在当地深耕10年,也面临无人愿意长驻而必须撤点的压力。

加入和平工作团,接受为期1个月的训练,袁志君原想选择巴勒斯坦作为工作地点,但在伊拉克的工作队亟需可长期驻点的全职人员。“我就去当人头好了”,就这一股热血,让袁志君在伊拉克,一待就是4年,也成为唯一的台湾志工。

伊拉克战事频仍,所有国际组织纷纷撤离,袁志君说,只有基督和平工作团坚守在地,继续收集当地人民的心声并向外传递讯息,如果因为无人常驻而撤点,那10年的基础和建立为人民的发声管道,就会在一夕之间瓦解,那就太可惜了。

留下来,袁志君说得轻松,但却承受生死存亡的危机。伊拉克情势危急,和平工作团成员曾遭极端组织绑架、撕票,轰炸及汽车炸弹事件也频频发生,这是让人不愿留在伊拉克的原因,志工要招募新血,更是难上加难。

袁志君留在伊拉克,家人、亲友担心她的安全。她笑说,大家都说在此工作是“脑袋坏掉”,所以工作伙伴多是只待2个月的兼职人员,驻在伊拉克4年多,她是和平工作团唯一的正职人员。

大爱无私的人总是受幸运之神的眷顾。一次预定前往北部大城吉尔库克(Kirkuk)的行程 ,因故临时取消,袁志君幸运逃过一劫,因为这是“死亡之旅”,吉尔库克当天发生死伤200多人的大规模爆炸案。

当伤者被送到邻近医院,生者急着四散逃命,袁志君却是赶到医院捐血,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太瘦弱而不能捐输。在医院,袁志君感伤地看着一具具遗体进出医院,看尽人生悲离,那是她距离死亡最近的一天。

收集边境居民被邻国军人骚扰的故事、进入两伊及土耳其边境探讨地雷问题,并将这些资料传达给联合国、国际特赦组织及当地政府,是袁志君的主要工作,此外,还是鼓励当地青少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发表文章并接待参访团。

来自英、美、加拿大等国的农人、律师、医生、电影工作者、修女、学生和音乐家,是与袁志君并肩作战的工作伙伴,年龄层跨越18岁至80岁。

袁志君说,这些医生、律师在自己的国家参与反战活动,希望亲身实践和平理念,因此到伊拉克,藉由自己的经历,告诉当地人民,西方国家并不都是为了石油进入伊拉克,西方人也不全是敌人。

儿童福利系毕业,袁志君曾经觉得自己没有专长,但在基督和平工作团的经验,训练她从此敢于挑战和克服任何恶劣的环境。

“我所领受到的,比我能给的更多”,袁志君说,这是担任志工对她的人生启发。伊拉克经验让她感受到,身为外来者而被接纳,“工作团受当地人不少情报、生活方面的协助,其实双方是‘互利’关系,而非单纯利他。”

福音里的好撒玛利亚人,安顿好受伤旅人后,骑上驴子,继续旅程。袁志君结束伊拉克4年战地志工旅程,暂时停下脚步,在台湾休息2、3年后,将踏上下一段志工旅程,袁志君说:“未来有机会,我还要去巴勒斯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