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路上淹死数十人 古今中外下水道引热议

人气 28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7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慧心综合报导)一场暴雨让北京沦为水乡泽国,水灾导致37人丧生,其中25人溺水身亡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一场暴雨就死几十个人,不是因为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灾难造成,而是在市中心,就在马路上被淹死。这个情况我以前是闻所未闻的。”
  
7月21日晚,广渠门桥下积水一度达4米,4辆车泡水,一辆现代越野车就在其中,车主丁志健溺亡。
  
苹果园南路苹果园办事处东五十米左右,一辆汽车因路面积水熄火,两名20多岁推车的青年男子不慎掉进排水井被冲走,至今仍未被找到。
  
据北京当局介绍,北京市政雨水管网多数是按照1年到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的。
  
有评论表示: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近年来,每逢夏季,每逢暴雨袭击,中国不少城市就会出现城区“看海”“捕鱼”的尴尬景观。城市下水道的问题不得不反复引发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的反思。

就在北京街道变河,全城“北漂”的同时,同处北京的故宫没有出现积水。这座600年的系统建筑为何能够在61年不遇的大暴雨中不现积水?

故宫600年排水系统经受住考验
  
据大陆媒体报导,沈阳的一位古城建筑专家介绍,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而这条河就是内外金水河。据其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也是这样建设的排水系统。归纳起来,一句话,整个系统,通过明暗等手段,达到一个目的:汇总往外排。
  
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的排水,正是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
  
有网友调侃道:“作为一个北京活地图,告诉你们一个下雨行车的诀窍:尽量走市区里面的路,不要走环路。长安街,平安大街,东单大街,西单大街什么的都是有保障的。咱们老北京城的排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旧社会的路没大问题,有问题的都是新社会修的路。”

细数各国下水道

7月21日一场大雨,冲去了北京光鲜的外衣,把市政建设的问题暴露无遗。由此引发了关于积水原因以及下水道的大讨论。同时一组“国外大都市下水道”的图片被纷纷转载,
  
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有意思的是,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1867年巴黎承办世博会期间就开始向游客开放,陆续有外国元首来这座地下迷宫取经。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下水道四壁整洁,没有想像中的污秽与腥臭。通道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如此宽敞,可见,《剧院魅影》中下水道内划船的情节并不是浪漫的虚构。
  
德国的第三大城市慕尼黑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地下总长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有13个地下储存水库,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如果暴雨不期而至,地下储水库就可以暂时存贮雨水,再慢慢释放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量。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么宽敞。

北京暴雨给中国人的启示

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在她的文章“下水道凸显中国脆弱的城市生态”中写道,“中国北京、广州等城市用靓丽的现代建筑让纽约、东京等城市相形失色,但中国城市下水道系统却时常掀开中国现代化的光鲜裙裾,暴露出内在的种种不堪。”
  
文章进一步指出,最近20多年是中国城市飞速扩张时期。由于公共工程沦为政府官员寻租重地,地面的道路、桥梁、建筑物成为豆腐渣工程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中国城市生态系统最脆弱之处,却是下水道系统的落后。每次暴风雨来袭,许多城市都会沦为“泽国水域”。中国当局每遇这种情况,总是喜欢用“百年一遇”、“几十年一遇”这种说法表示这是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以此推卸责任。
  
专栏作家风青杨在他的“北京暴雨给中国人的启示”一文中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座城市能成功举办奥运却扛不住一场豪雨?你有最高的楼,却没有足够宽的下水道;你有最大的广场,却没有足够安全的路;你有最多的交通管制,却没有足够好的市政管理。
  
风青杨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在不差钱,不差技术,差的其实就是城市建设者们一颗负责任的心。现在国内诸多城市争相建设国际大都市,可谓风起云涌,如果要修地铁,各大小城市争先恐后上马,因为可以拉升地价,他们考虑的是短期收益。他们将绝大部分的公共财政投入看得见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忽视城市水利这一“埋在地下的政绩”。

相关新闻
【颜丹】:从北京大雨看古人的智慧
楼市调控变政治问题 北京陷经济死局
网传北京镇水神兽  “动了它北京会水淹7年!”
北京“城市的良心”不堪一击  当局怪罪苏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