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缘牵两岸 陆生在台生活体验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3年06月27日讯】(新纪元周刊331期,记者赵芷菱报导) 陆生来台研修人数,从2009年的2,888人,到2012年激增为1万5,590人,今年预料人数将大幅成长,可望突破两万人数大关。而这些来台求学的陆生,驻记在心里的台湾是什么模样?又替两岸历史留下什么见证呢?

台湾自从2011年正式开放招收大陆学位生以来,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实两岸都不知道。”从事两岸高等教育研究20多年的淡江大学大陆所副教授杨景尧表示,希望自己能把握机遇,为历史留下见证。“已经有陆生凭一己之力出版书了,这很了不起,但是杰出的学生,并不代表那一个时代的群体。所以我要收集更多人的故事,把‘平凡’集合起来,就是‘不平凡’了。”

而今年是台湾招收大陆研究生的第三年,此刻正是报名期间,让那些想来台湾的陆生,知道已来台的陆生在台的生活,也让对陆生好奇的台湾人明白,这些陆生在台生活一段时间后,驻记在心里的台湾是什么模样?杨景尧表示,这就是他促进“两岸理解工程”的心愿:“增进两岸理解,不涉及政治,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大陆学生台湾缘》是继去(2012)年《大陆学生台湾梦》出刊后,今年接续出版的作品。”

杨景尧说:“来台湾的大陆学生,基本上是因为有梦才会来。不管到时候这个梦是醒了,是碎了,还是这个梦圆了,只要真实,这就是我们想要知道的。”他希望:“让绝大多数无法出版专书,却又不愿意自己在台湾的成长记忆留下空白的陆生再次圆梦。”

根据教育部统计,陆生来台研修人数,从2009年的2,888人,到2012年激增为1万5,590人,今年预料人数将大幅成长,可望突破两万人数大关。而来台修读高等教育学位的陆生,教育部核定名额上限为每年2,141人,但2011年共有951人来台,2012年则有928人。

近期港媒报导,由于台湾在“三限、六不”政策下(即三限:限校、限量及限域,六不:不加分、不影响招生名额、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续留台湾就业),陆生到台湾地区就读大学、硕士及博士班,与其他台湾本土学生,甚至与侨生(指海外华裔学生)的遭遇殊异。

由于香港在科技发展、研究及创新项目推展均落后于邻近地区,在求才若渴情况下,若能与台湾地区大学合作招揽这批人才,善用他们在两岸生活的不同经验,将有助香港建立更强人才库,强化香港软实力及提升竞争力。

关于陆生在台的生活点滴,《大陆学生台湾缘》收录了陆生自己所写的亲身感受,杨景尧说:“我要的是‘真的故事’,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所谓有爱无碍,记录现在,送给未来。”

以下收录九位陆生来台学习的心得,保留其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台湾大学陆生姚轶俊:台湾是天堂

对我来说,浅尝辄止的观光旅游是不够的。曾经有特别注意到大陆人对台湾的印象。有人觉得这里是天堂,人们总是那么热情好客,丢失的东西总会失而复得,于是不自觉地发出了这是中华文明最后一片净地的感慨;但也有人只是看到了这里不够多的高楼,不够宽的街道,在习惯了近十年大陆北京、上海、广东的高速发展建设的人们眼中,这里实在是无法触动他们的神经,认为台湾似乎也不过如此。

台湾真正让我感动的,其实是这个多元的社会本身。在这里,我看到了矛盾,看到了冲突,但是到最后,所有这一切都被包容了,以一个不完美但至少算得上完满的姿态展现。这是一个经过时间洗礼的社会,走过历史的沧桑,到如今或许还有太多的问题趋于无解,但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它成熟了。如今,展现到我面前,让我学着去真正地思考,不再人云亦云,不再随波逐流。我想,于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淡江大学陆生罗鼎钧:陆生激发台生奋发图强

自从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后,大陆学生在台湾课堂的积极用功程度普遍都受到教授们的肯定,从课堂上的表现互动到考试,都实实在在反映出来,部分老师因此也开始担心台湾同学的未来要如何与对岸的同龄人竞争。

在台湾有些人仿佛都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天的开始已近中午,早上八点课教室里人们寥寥无几,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然就得等到第二堂课才会有人提着早餐姗姗来迟,大摇大摆地晃进教室。这种景象在台湾的大学校园里不断地上演,看在大陆同学的眼中却是非常可惜。

而大陆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态度,使得台湾同学受到刺激后,开始发奋图强,这何尝不是两岸学子交流中一个正能量呢!

云林科技大学严晨辉:台湾文明礼貌热衷公益

在台湾,人们都十分自觉遵守文明礼貌。在捷运站和公车站候车处等公共场所,插队现象几乎绝迹,即使在高峰期也不会出现相互推挤的情况。在台湾,“谢谢”、“对不起”这些词常常出现。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人的文明礼貌程度。这是我们大陆远远不及的。

在台湾,做义工的现象十分普遍。两个月里,我常常遇到许多做慈善事业的义工,有为宣传无偿献血的义工,有在旅游景点做讲解员和卖纪念品的义工,甚至连在合欢山都有在山间捡垃圾的义工等。

台湾人尤其台湾女生的声音类似江南的吴侬软语,温柔的尾声听得人心里暖暖的,自然就少了很多冲突。在台湾,你可以信奉基督教,也可以信奉佛教,宗教的信仰在台湾可以互相包容,没有任何人干涉。

成功大学单汉强:台北慢生活与古早味

回到家里,总有人会问我一个很高度的问题:台湾怎样?但那不是一句话可以道尽。但是我总得说几句,免得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之嫌。于是说:台湾是个适合生活和旅游的地方。如果你在台湾的校园里随便跟一个学生聊一下,问他们最近在思考什么最多。十有八九是:今天去哪里吃饭,放假去哪里玩……,台湾的学生似乎并不急着要走出校园,不会急着思考太多跟将来工作有关的事情,以后的事情似乎随遇而安就很好。

当我听说台北的房价这么高的时候,有点惊讶。因为印象里,房价越高的地方,往往通过建设高楼大厦来缓和对居住地的巨大需求,像香港。而台北却保留着很多以前的房子,她像一位从来不曾改变生活习惯的老人家,悠然过着她的生活,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

位于华山文创园区的华山电影艺术馆,由老厂房改建而成,共有两个专业放映厅,是一个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艺术电影映演场馆。(中央社)

台北也是台湾的缩影,总是倾向于把以前的东西保留下来,跟不上时代的码头改造成旅游景点,废置的仓库经过设计变成了艺术村,不用的铁路送上了怀旧的便当……一次又一次,我看着这一幕幕时代的历史变成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只有在台湾才能品尝的古早味。

但在这里,因为民主,总是有反对的声音,所以政府做事情效率比较低,而且通常不容易落实。于是我学到了一样东西:没有完美的制度。来台湾前,我抱着很大的期望,认为民主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过来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可以说有一点失望。但后来又慢慢学着去欣赏其中的好,欣赏它的美,这对我以后回到大陆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发。

云林科技大学陈沛培:台湾比大陆高消费

还没到台湾的时候,总是听别人说台湾的消费很高很高,老实说消费确实有点高,但是没有高到传说中的地步,云林消费仅是福州的“二倍”而已。

我还发现,台湾各种大学内图书馆都是投资巨大的,比如云林科技大学的图书馆,我想比大陆很多重点大学的图书馆还豪华和舒适。它的特点就是在豪华的基础上结合了学生的需要,大陆的图书馆虽然藏书多,可是总是感觉设计的不合理,所以很多东西看上去很宏伟,可是却缺少一种实用性,多的是欣赏性。

台北市立图书馆里阅读小憩的民众。(AFP)

辅仁大学夏逸平:看到台湾的缺点依然喜欢

自从来到台湾,我已经不只一次地经历了这样的感动。每当放假回到大陆时,我总会有一种反差,这种反差来自于文明、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我多么希望大陆可以变得像台湾一样有人情味,希望大陆人对于社会规则也能遵守得更好。

但我也发觉,台湾社会如今深藏的危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逐渐堕落的大学精神,被渐渐强暴的自由民主,还有饱受诟病的媒体。然而,我作为一个“外人”,却依然心系着这片土地,我真心的希望它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要问我为什么会对台湾产生那么大的感情,我想我很难具体地表述出来。友善的人们、虽然不完善但依然充满可能性的民主、对珍贵价值的维护,我想这些都是我喜欢它的理由。而且我相信,真正的喜欢不是全然的赞美,真正的喜欢是你即便看到了它的缺点却依然喜欢。

实践大学李寻菲:闹腾为尊严的生活

台湾的闹腾和安静,矛盾吗?没错,台湾就是闹腾的,把我的心闹腾得陷入了沉寂的思考中。是这闹腾滋养出台湾的温柔与安静,游行的闹腾、媒体的闹腾、政客们的闹腾,即使他们再唾沫横飞,再喧闹不堪,不也正是为了让这城市的公共空间更完善有序,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民都能更有尊严的过上安静舒适的生活吗?

多么感谢这个交换的机会,让我可以在台湾生活,让我细细透过台湾的喧闹品味它的安静,懂得闹腾背后的深沉和这片土地的力量和希望。

鸦雀无声的土地会游荡着许多不甘的魂灵,闹腾的社会让人们有机会大声喊出自己的诉求。虽然我们知道,很多事情还是事与愿违,大财团、大老板们还是靠着金钱大行其道,但无论如何,至少我们呐喊过,我们有机会说出心中所想。

中山大学王思佳:台湾真正吸引人的是人情味

说实话,踏上台湾的那一刹那,心中是有点小小的失望的。机场没有大陆的豪华,城市也没有许多的高楼大厦,马路也不宽广,同学间还传说甚至有人一下飞机后就后悔了,直接买了去伦敦的机票到英国留学了。

我发现,这片土地吸引人的,不是用钱砸下去就能建起来的高楼、马路,也不是为了创造GDP没用几年就重修的机场、体育馆,而是用再多的钱都买不到,一旦失去就再也难寻的“人情味”。

政治大学宋昊:自由认同无关体制

在台湾,针对两岸问题给我的答案是:这仍是中国现实问题的一个侧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无关一国两制,也无关所谓台独,只要大陆能够实现政治的进步和变革,可以确实地保障个人的自由与权利,那么两岸统一自然水到渠成,没有任何阻碍。所谓的台湾认同其实是自由认同,只要这一片土地上的制度能使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和发展,给人自由与尊严,谁还会在意她的名字是台湾还是中国呢?◇

本文转自第331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