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校服乱弹 囚服还用在乎美丑吗?

人气 40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4月08日讯】 在印象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兴校服。中小学生,穿着各自学校订制的校服,招摇过市。远远望去,像菜虫者有之,像甲虫者亦有之。说美感,当然大多都谈不上。难怪一些好事之徒,总是拿校服开涮,说三道四。

记得十几年前,好像媒体上也说校服这事的,不过那时说的,是校服背后的腐败。很丑很烂很不透气的校服,每套价格不菲,但学生家长却非买不可,买了孩子穿着不舒服,也非穿不可,多穿,穿烂了,才好换新的。这样的校服,不仅仅是因为校长和总务主任没有审美感,而是里面有猫腻,偏是这样的校服,他们才能弄到钱,越烂,换得越勤,他们拿的越多。

可惜,这样的腐败分子,抓了不少,但校服却依旧不怎么样。走到今天,依然留人话柄,惹人笑骂。在中国,有集团购买,就有腐败,都成顽疾了,这事如果不从根子上治,治不了。其实,校服就是制服。制服这东西,如果按功能讲,美观不是第一要考虑的。人类有制服,自军队和囚徒始。依照福柯的观点,制服的出台,目的应该是为了规训的需要,所谓校服、护士服,乃至军服,其实跟囚服,在某些功能上,是一致的。穿上这玩意,首先是为了便于管理,其次,是培养认同感,对职业、身份,团体,日久生情,产生认同。当然,一旦认同感生成,规训的目的已经实现大半了。

正是因为认同的需要,所以制服才会考虑美感。像囚服,就没这个需求,有哪个神经不正常的,乐意再进来重做冯妇呢?所以,也就始终谈不上美感,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一旦越狱了,还要囚徒费心换衣服,否则很容易被认出来,抓进去多穿几年这玩意。

认同需要美的陪伴,但本身则具有政治意义的力量。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设计制服的时候,才会煞费苦心,在历史和现实,流行和时尚,道德与审美之间折腾。世界上最成功的校服,应该是日本近代的男学生服。孙中山拿来加以稍加改造,就成了国民党标准的革命服,连四个口袋都被赋予礼义廉耻的意义。国民党成立蓝衣社,社员人人都穿蓝色中山装。但不知为何,这个服装,后来又被老外叫成毛式服,大家都认。直到今天,中山装还有人穿。但制服的意义,已经淡化了。

在革命时期,制服的政治意义是第一位的,审美什么的,甚至可以靠边站。现在好些唱红歌的穿的红军服,其实都不对。那时候,各支队伍,抓到什么颜色,就染什么颜色,样式也是这样,能做成啥样,就啥样。但是,在和平时期,如果你还想要制服带来认同,就得跟时尚搭点关系。时尚流行短裙,你就不能太长。当然太短了也不行,就像前一阵泰国那样,迷你裙进校园,大家都会叫,有的叫好,有的叫孬。至于颜色、剪裁、样式,都得让民众认可,否则,人家就不乐意穿,强迫穿了,也徒生反感。

只是,我一直觉得,在我们中国,什么事都比较滞后。对校服论美丑,其实是人家别的国家的事情。学校借校服弄钱,在别的国家,是大逆不道的事,在我们这里,家长一般都反不了,也不敢反。更恶心的是,多数学校,都对校服有着严格的规定,从裙䙓的长短到裤腿的长短,领口的深度,腰围的尺寸,都有明确的限制。在这里,身材,线条什么的,都成了需要被遮掩的对象。制作校服的人,恨不得做成一个口袋,把人装进去就得了。学校方面,考虑道德比别的什么都多,学校最操心的,是学生别出事,至于对学校认同嘛?谁知道呢?

在我们好些校长老师眼里,眼前的学生,其实就是囚徒,最好是能像监狱一样管起来。据说,管得越严,成绩就越好。一次,我到一个著名的中学参观,在学校门口,一个学生指着学校的牌子跟我说,这个牌子,应该改为第一监狱。

囚服,还用在乎美丑吗?(原标题:校服乱弹)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深圳小学生竟要买校服二十四套
四川一中学规定校服卖不好扣发老师奖金
中国广州民办学校近八成校服不合格
再曝丑闻:校服也含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