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放逐太甲守墓 伊尹的震撼教育

人气 141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7月16日讯】站在历史的门外,仰望那扇厚重的大门,从中走出一位白眉长者。似乎从他深邃的眼神,穿透浮华一生,留下“一德”训言的睿智,也在荡气回肠的殷商,以“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演绎了“慎终于始”的传奇。他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帝王之师,首开震撼教育的第一人——伊尹。

伊尹辅政,德治天下

史载“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师仆”也就是贵族的家庭教师。伊尹生于空桑,被有莘国君庖人收养。伊尹天资聪颖,他的一生也似乎是专为践行王道而来。伊尹常耕于莘野,仰天高歌乐天情怀,心胸荡荡无索无执。因他倡导三皇五帝君王之道行于世间远近闻名。所以求贤若渴的商汤王多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聘请伊尹。由于夏桀暴虐无度,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教成汤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商汤尊称伊尹为“阿衡”。为救民于乱世,伊尹助成汤伐夏成功后,被封为“尹”(相当于宰相)。“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伊尹之名由此传世。

放逐太甲 思守陵墓

商汤去世后,历经外丙、仲壬,商汤的孙子太甲继位。太甲继位之初,伊尹一连写了《伊训》、《肆命》、《祖后》等训让太甲阅读,教他学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伊尹又常讲商汤的大德,告诫太甲重视天命,遵守先王法典。不过太甲对此不闻不理,行事专横昏庸,暴虐乱德伤害百姓。

中国古代有“面壁思过”的做法。但对于昏庸的太甲,面壁已不能使他达到改变的目地。于是伊尹想了一个很特别的办法,他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也就是埋葬商朝先帝的陵墓,让他早晚看着先祖的坟墓,省思悔过,这一住就是3年。太甲见祖父身为开国明君,坟墓修的十分简陋,他从守墓老人那儿了解到成汤的许多故事。一生仁厚俭朴的成汤,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使太甲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引咎自责疚,发愿痛改以先祖大德为帝范,遵守德律从良从善。

当太甲有了从善的表现,伊尹便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把王权交还给太甲,而他继续辅佐新君。太甲修德的结果,终使“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在社稷出现清平后,伊尹告归去职还乡。离开之前,伊尹特别写了《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勉励太甲。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伊尹在《咸有一德》中,讲到纯德的意义。伊尹说:“天意难测,天命无常。经常修德,可保君位。若不修德,九州就会失去。夏桀不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待百姓。上天不安,观察万方,启迪协助天命,眷求纯德之人,使他作为百神之主。只有伊尹和成汤拥有纯一之德,能和天心,接受上天明命,因此拥有九州之民,革除夏桀的虐政。这并非是上天有私偏袒我们殷商,而是上天祐助纯德之人;也不是殷商有求于民,而是黎民自愿归向纯德之人。心德纯一,所行没有不吉利的;心德不纯,所行就会面临凶险。吉和凶不出差错,应验虽然在人;但上天降灾赐福,却在于德啊!”

“现在嗣王新受天命,更要弥新修德;始终如一毫不间断,这样就能日日更新。任命官吏当用贤才,任用大臣当选忠良。大臣上保天子德政,下保庶民安定;谨慎、专注的善待他们。修德没有固定之师,常以善心善行为师;善不会只停留在一个人身上,它会一直从始至终协助在善者的左右。要使万民都说:‘王言至重!’又说:‘王心纯正’。这样才能继承先王的福禄,常保庶民安定之生。”

“从供奉的七世先祖之庙,可以观德兴衰;从万夫的首脑,可以观理政的才能。国君没有百姓就无人任用,百姓没有国君就无处尽力。不可自大而轻视他人,否则就不能使人尽展心力。庶民若不得各尽其力,就没有人能帮助国君建立功业。”

“一德”的深远意义

伊尹针对太甲犹豫不定的心志,特别以新的概念“一德”训导他,坚定他治国的信心。让他明白“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的道理,上天关注着君王的大德,能够成就他的王命,使他安抚天下,与民共生。太甲勤修德政,终成有为之君,被后世尊称为“大宗”。

随着历史的演变,“一德”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逐渐演变成完整的道德体系。以正心、至诚和专注,在提升心灵境界的同时,把朦昧、无序的心打造成纯净、有序的心灵世界,从中剔除安逸和享乐的成分,包括物欲、色欲、嬉戏、怠惰等倾向,强化神智清澈、心灵刚健。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世界的理性和能力。“一德”看似简单,却包涵了“内圣”和“外王”的双层修养直指人心,并奠定了传统文明的思维逻辑,即以内在的秩序,引导主宰外在的秩序。今天回首看看三千多年前伊尹提出的“一德”,寓意真是深远。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传统文化】伊尹训诫太甲
王友群:文艺界名人吴祖光三次挨整的悲剧
张菁:1950年中南地区为何出现“匪乱”
林辉:孙政才大手笔引进转基因作物 贻害无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