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青蒿素或可治红斑狼疮

人气 4859

【大纪元2016年09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华德、沈玉清香港报导)暂无法根治的红斑狼疮症,或许有治愈曙光。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近期针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新突破,研究发现青蒿中还有其它抗疟成分,对治疗红斑狼疮也有明显效果。屠呦呦曾表示:“这是传统中医药带给全世界的礼物。”屠呦呦因受中医古籍启发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也将中医药推上世界舞台。

大陆官媒报导,屠呦呦团队成员之一的廖福龙日前透露,屠呦呦及其团队近期研究发现,青蒿中还存有青蒿素之外的其它抗疟成分,可能为疟疾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同时,屠呦呦团队加强了对青蒿素药效的研究,发现青蒿素中无抗疟活性的天然组分能够增强青蒿素的实验抗疟药效。青蒿内源多组分可以改变青蒿素的体内过程,提高生物利用度。

廖福龙表示,青蒿素的功效不仅仅是治疗疟疾,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肿瘤、抗霉菌作用等。

据悉,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研发,今年已经取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研究批准,将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9月1日,大陆某医药集团宣称,拟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陆媒称,目前红斑狼疮暂无根治办法,如果双氢青蒿素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具有优势,则获批机会较大,为人类治疗免疫性疾病作出新的贡献。

屠呦呦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fotolia)
屠呦呦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Fotolia)

灵感来自中国古方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及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等抗疟药的卓越贡献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

自1969年开始,屠呦呦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专门探索、研究、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新药,经过190次实验失败之后,苦苦寻觅,终于在晋代古医籍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查找到这样一段文字“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明白了青蒿治疟疾的有效成分,不耐高温煎煮,只能用低温提取。

屠教授灵机一触,改变了研究思路,终于在191次的实验中一举成功,取得对疟疾病原体100%的抑制效果,才有了日后诺贝尔奖的成就。

2014年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她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掘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医药学研究者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对于屠呦呦演讲中对中医药的肯定,台湾著名中医师胡乃文表示:“青蒿拿来治疗疟疾,是在古时候大概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由此可见,在中国医药或者说从中国本土的这些古时候的药方里头去寻找中医的智慧,或许可以引领现在西医的发展。”

屠呦呦团队研究发现青蒿对治疗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图为红斑狼疮的常见征状。(大纪元资料图片)
屠呦呦团队研究发现青蒿对治疗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图为红斑狼疮的常见征状。(大纪元资料图片)

港名中医:中医古方藏瑰宝

香港名中医、港大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吴锦,治疗过不少中港名人高官。她曾担任过前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和屠呦呦属同一机构。对于屠呦呦获奖以及研究有新的突破,直言感到高兴,相信国际上对中医接受程度会提升,“越来越好”。

被问到青蒿素抗疟效果时,吴锦说:“青蒿治疗疟疾,有退热的作用,这是中国几千年前就有的,从《本草纲目》甚至更早前就有记载。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应该发扬。”她表示,屠呦呦她们的贡献,发扬了中医药。

中成药会长冀政府扶持

谈到屠呦呦的贡献,香港中成药制造商联合协会理事长、中医师江志雄表示,对于中药的发展,是件好事,“帮助中药的发展,对于传统医学的前途,不可限量。”

江志雄认为,中、西医在治疗方面,各有所长。但中医重视整体治疗,在很多方面,如跌打科,均比西医优胜。比如西医靠打麻醉药、打石膏慢慢复位,治疗时间长,但由中医师“落手落脚”亲自去治疗、复位,康复时间较西医骨伤科快,而且效果好。

对于香港中医及中药的发展,江志雄的看法是,香港没有中医院,也没有政府的支持,对行业发展扶持不足,是用西医的方法去管中医,令中药发展困难重重。虽然政府由2003年起实施注册制度,将中成药纳入监管。现时只有近五百种中成药获准正式注册,其余八千多种只获准以过渡性注册出售。变成中小药商,只能自生自灭,没有配套和支援,也不能纳入医疗体系,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他希望未来中港政府都能够切实帮助中医发展,而不是用错的方法去管理中医。

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后,海外中医学界备受鼓舞,认为有助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香港经络医学会会长、资深中医师陈新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传统中医古方存在无数瑰宝。过往西方医学界只将中医药视作另类疗法,但近年来,海外渐渐接受了。他相信屠呦呦获诺奖将进一步提升西方医学界对中医药的兴趣和关注,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有医德,医术自然提高”

韩国韩医学界也因此受到鼓舞。韩媒报导,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中医的骄傲。

美国洛杉矶仁爱中医大学(Alhambra Medical University)教授、执业中医师、中医博士李有甫对推广中医的看法是,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医术,尤其是医德,“一定要有善念,救人的心,才能提高医术。”

【中医药的神奇功效】

中医药的作用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人们发现中药的一些神奇功效,西药难以达到。

服用泻药治愈便血55-3

旅居美国、原北京广安门中医医院的中医师杨超波在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举了一个长期便血不愈的案例:该院曾让一位便血久治不愈的患者服用泻药(草药汤剂),泻肚几天后,便血止住。医师指,便血的原因多样,该病患的便血则是由宿便所致,通过大泻,清除宿便,便血自然痊愈。可见中医的辩证施治的特效。

龙葵煮水消除肿瘤55-4

北京的张先生对于中医颇感兴趣,源于他父亲得过一场大病。他对大纪元记者提起这段往事说,1970年代,父亲脖子上长了一个淋巴瘤。医生觉得,不管是不是恶性的,鉴于老人家的年龄和经济条件,都不宜手术切除,故建议其郊外挖一种叫“龙葵”的野生植物,将其煮水喝。龙葵,北京人俗称“野葡萄”,有消炎化瘀之功效。张先生的父亲照此服用了半年,脖子上的肿块竟然消失了,再未复发。

红萝卜止腹泻55-5

已移居海外的沈女士也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她的孩子4个月大时突然腹泻不止,西药束手无策。后来朋友推荐了一位中医师,“记得当时老中医只说了一句,回家给孩子煮胡萝卜(红萝卜)水喝。”没想到,只喝了一次孩子便神奇般地康复了。沈女士对此惊讶不已,经查找了解到:胡萝卜含有果胶,具有吸附水分、肠道致病细菌及毒素的作用,是良好的止泻制菌食物。这以后,沈女士对中医和食疗非常感兴趣。

伏龙肝治腹痛泄泻、便血55-6

资深媒体人张襦心在《中药病了?中药已死?》一文中讲述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一辈子从事中医制药工作的骆老患了结肠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中找到一方。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果然几剂而愈。”

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证据——砭石针的发掘,明证中医学的起源,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古医籍从《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李时珍《本草纲目》……不计其数,可谓汗牛充栋,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待深深地发掘。◇#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小心!这些感冒症状隐藏其他恶疾
诺贝尔周来临 数一数2015年诺奖得主
屠呦呦瑞典演讲 主持人持话筒跪地30分钟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需要排除诊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