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看见生命韧性 台新住民姊妹的迢遥姻缘路

庆祝世界移民日。印尼新住民亲子演奏传统乐器。(李晴玳/大纪元)

人气: 20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8年0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晴玳台湾高雄报导)台湾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族群融合的移民史。从原住民族群、闽客族群、外省族群,乃至晚近的新住民族群,前滔后浪澎湃汇流,造就了台湾社会缤纷多姿的文化风貌。80年代通婚来台的新住民,顶着社会歧视压力,艰辛走过了30年,一如前辈耆老,她们落地生根,努力撰写人生新页。

据内政部移民署统计,截至2017年10月为止,因婚姻来台的新住民已超过52万人,平均每10个家庭,便有一户是由新住民组成,其生育子女数亦多达38万人次,是台湾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的生力军。

话说新住民缘起,可溯及1987年“开放大陆探亲”,伴随民间往来交流,两岸通婚逐渐出现。渴望亲情陪伴的台湾老兵,展臂迎来中青年大陆新娘,尽管老少婚配,价值观迥异,致使离婚率偏高,但来到1997年,婚姻移民已经突破万人,10年翻涨了100倍。

1994年,扁政府推南向政策,鼓励台商赴东南亚投资,开启了跨国通婚的契机。由于印、菲排华正盛,南洋侨女选择远嫁台湾郎,成为高雄旗山新移民的先驱。她们只身来台,填补了农村人力缺口,也担起传宗接代的使命。印、菲姊妹们或持台语、或讲客家话,任劳任怨,为南方农村注入了希望与活力。

鉴于外配归化台湾国籍,证件申办手续繁复,专业代办乘势崛起;加上婚姻市场广大需求,跨国婚姻中介遂应运而生。从海峡两岸到东盟诸国,中介业者掌握市场供需,积极开拓商机。90年代末,婚姻中介移民潮来到最高峰。

跨国婚姻 迢遥路远起步难

跨国婚姻中介业者,在利益驱动下,视婚姻媒合为买办,每每造成乱象纠纷。不少外籍新娘下嫁后,发现“良人”不良,丈夫习性不佳,且脾气火爆骇人。面对家庭暴力,认命的忍气吞声抑郁终身,不服命的则选择出走,或者离异收场,徒留怨怼与憾恨。

跨国联姻风险潜存,让人难以预料。曾有陆配与丈夫相识4年,期间每月通信2次,可当正式嫁入夫家,发现丈夫竟有精神障碍,发病时暴怒抓狂,六亲不认。而她过去收到丈夫问候的信件,原来都是公公杰作。

新住民远道嫁台者,多半因为原生家庭境遇不佳;因此,夫家经济条件之优劣,直接影响她日后的生活处境。但据内政部2003年调查显示,新住民的台籍配偶为荣民、身心障碍或低收入户者约占二成,其家庭多为经济弱势。即便新住民有意赚钱贴补家用,受限于语言、技能或学历认证等,也多半只能从事低薪的基层工作。

这些新住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既无母国娘家的奥援,面对崭新生活,除须克服语言隔阂、文化适应等难题,又得担起“传统媳妇”的重大使命:一个温顺乖巧、任劳任怨,既要照顾一家老小、打理家务、传宗接代,又能肩负农事劳务、赚钱养家的坚韧女性角色。如果外配与夫家相处融洽,尚且得到慰藉;假如遇人不淑,嫁错婆家,后续衍生的家庭经营问题,包括夫妻、婆媳、亲子及亲族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语言、文化的差异,势必让她们在日后的生活如同步步地雷。

化解文化隔阂 NGO开调适课程

新住民早期来台,政府不曾重视,也未予辅导,其权益及福利推动工作,在民间团体倡议施压后,政府逐步放宽法令规定,例如:大陆配偶的额度、工作权,取消南洋外配的归化保证金制度等。走在政府政策之前,NGO在缺乏经费、资源的情况下,集结社会广大爱心,带领新住民姊妹一路颠簸向前。

创立于1995年的高雄美浓爱乡协进会,为服务辖内外籍配偶,特别开设识字班,广纳来自越南、印尼、柬埔寨、菲律宾与泰国的学员,并协助扩展与社区的连结,促成外配自主互助社群。

世界移民日园游会中,新住民姊妹带动民众DIY制作越南美食。(高雄市民政局提供)

2003年,善牧社福基金会宣布启动“新住民服务列车”。善牧在过去长年推动妇女救援暨家暴庇护安置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外籍配偶占家暴受害妇女的比例高达四到五成,不但民众对于她们感到陌生,政府也不曾闻问。为扶助与日俱增的婚姻移民族群,善牧先于台北、高雄设站服务,进而拓及全台6个中心、39处据点。

成员认真听–新住民姊妹认真上“机车考照辅导班”。(善牧基金会提供)

此外,善牧还开设新住民生活适应课程,在学习台语台菜、认识台湾节庆文化、了解社区资源与进修亲职教育的同时,结合里民活动并深入校园角落,进行社区文化宣导。

新住民姊妹认真学国语。(善牧基金会提供)

善牧志工领着南洋姊妹,带来锅碗瓢盆和食材,教导乡亲阿桑学做菜--鱼露、春卷怎么做,越南月子餐如何料理等等。在有吃、有拿,又有异国趣闻可听的联谊中,新旧住民拉近了情感距离。而校园学子,也在新住民阿姨的现身说法中,学习友善对待同学,尊重多元文化。

亲子共同体验有趣的越南春卷制作。(高市府社会局提供)

新住民离婚多 文化差异是主因

新住民家庭爆发冲突,多半来自文化差异。比如坐月子,台湾婆婆煮了麻油鸡,特地为外籍媳妇补身子,南洋姊妹却闻之欲噁;而她们属意眷恋的,是让人望之却步的鸭仔蛋,以及麻辣浓呛的黑胡椒炖排骨。家中添孙固然可喜,然而一个小小月子,却让婆媳同感郁卒,鸿沟愈来愈大。

新住民离婚率偏高,非个性不合使然。有位姊妹被丈夫诉请离婚,在法庭上,通译看过丈夫诉状,条条决意休妻。理由是妻子有妄想症,意图谋害亲夫,让他日夜惶惑不安。原来丈夫在床底下发现了一把刀刃,认为妻子有加害之意。妻子则解释是家乡的习俗,为了避免婴儿遭受侵扰惊吓,在榻下放置镰刀,以求驱邪保平安。

另有越籍配偶,被夫家强制送医治疗,只因她莫名其妙痛哭,又自行理了个光头。家人都以为她疯了。经过翻译沟通后,才知道她是因为父亲骤逝,无法返家奔丧,哀恸之余,决定遵循母国习俗,削落一头乌发。她表示,面对人生重创,理去头发可以传达悲情并寄寓重生之意。

善牧高雄中心主任郑雁文指出,每个家庭各有不同的难处,很多姊妹很有能力,在母国拥有高学历,嫁到台湾后,度过适应期,也上了增能培力课程,很有机会成为职场女强人。反观身边另一半,长年固守在蓝领基层,即便不烟不酒,面对日渐扩大的思想差距,亲情岂不生变?

相知相惜 新住民家庭典范

语言沟通不良,文化认知悬殊,常让异国婚姻在经营过程频添变数。但在典型的新住民家庭中,也有夫妻在共度患难后,彼此能够互信互谅,相知相惜,不乏“相敬如宾,牵手同行”的幸福案例。阮氏外配聪明俐落,热心活跃并烧得一手好菜,她除了掌理高雄中心厨房总务,还膺任凤山区妇女代表。她与丈夫结褵16年,虽然丈夫只是一介劳工,但夫妻恩爱逾恒。

当老婆出席公众活动,老公便是忠实铁粉,是快乐小跟班。每天,不论阮氏再忙再累,必定5点准时晨起,手洗全家衣物,料理美味三餐。生性开朗的丈夫,坦然以妻为荣,而外籍妻子也一股脑儿爱家、顾家,答谢丈夫的一生钟爱。

国籍法修法 照顾新住民权益

过去婚姻移民多属社经弱势,舆论大众每有“买卖婚姻”、“假结婚、真卖淫”、“人口素质低落”、“占用社会福利资源”等负评。潜藏的歧视心态,不仅存在于社会族群间,也反映在国家的法令条文中。新住民的基本权益,常因官方的防弊机制而被刻意漠视。

“国籍法”曾规定外配申请归化,须先放弃原有国籍并提财力证明。当局认为,新住民申领身份证后,将享国民福利保障,因此,须出具存款及税赋证明,俾确认其经济自主能力,不致造成国家社会的负担。但吊诡的是,外籍媳妇的财产、零用金均来自台湾夫家,即便拥有存款,也未必保证其生活无虞。

旧制又规定,外配放弃原国籍后,须等1年,才允核发身份证。在此期间,若遭逢丧偶、离婚或家暴出走,将无法归化入籍,而其原籍又已注销,于是,她们成了国际人球。据官方统计,目前国内约有300名无国籍者,黑户则难以计数。她们既无身份,自无工作权,只能透过NGO团体连结外界资源,提供协助与救济。

新住民夫妻离婚,争取子女监护权时,法官常因夫家支持度较高,将监护权判予男方。依国籍法规定,母亲若未归化,离婚后无监护权者,就得遣离出境。善牧高雄中心主任郑雁文说,“夫妻有问题,可亲子没问题,若给女方一半监护权,双方亲权即可同时照顾孩子。”孩子快乐成长,母亲不能缺席,郑雁文表示,她们为此曾多次找法官开会喝茶。

“台湾人怎会无故打老婆,你必是哪里有问题。”郑雁文说,民众对新住民的刻板印象,让歧视无处不在,就在处理家暴案件的警察意识形态里,也免除不了“阴谋论”--她们拿到保护令后,就可以要求离婚,可以自由地找工作。

“为争取新住民姊妹权益,我们集结民间团体,在各种场合倡议、再倡议,只希望政府能够修法松绑。”郑雁文说,法律不予新住民公平公道,只会让家庭问题愈来愈严重;家庭不稳定,小孩就会有问题,最后成为社会全民的问题。

历经多年呼吁奔走,2016年12月初,立法院终于三读通过“国籍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放宽外配归化“须提财产证明”的条文限制。至于遭逢家暴、丧偶或离婚而归化无望的外配,国家也同步方宽,准予申请归化并领取临时身份证,一年内可补提放弃原国籍证明,避免出现国际人球的窘境。

新住民二代 新南向小尖兵

高雄市社会局副局长叶玉如,出席新住民姊妹心灵绘画展。(善牧基金会提供)

在社会歧视压力下,新住民姊妹走过漫漫婚姻路。2003年,政府颁定“外籍与大陆配偶照顾辅导措施”,针对生活适应、医疗保健、就业权益、子女教养等8大方向提供服务措施。2005年起,中央再提拨30亿元“外籍配偶照顾辅导基金”,10年分期照顾辅导新住民家庭,新住民的“正当性弱势”地位,终获肯定。

善牧社福基金会长年服务特殊境遇的妈妈,期使母亲健康快乐,孩子也跟着开朗自信。后随着政府新移民政策的推动,多元文化教育的深耕,许多新移民妈妈在站稳脚跟后,开始回馈社会,以志工及捐款的行动成为助人者,而她们的孩子,也跟着一起投入。

新住民家庭联谊活动。(善牧基金会提供)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东南亚新住民及二代因为具有语言文化优势,成为培力的重点对象。如内政部的“展新计划”,不仅涵盖了语文拓能、一代就业、 二代增能、多元服务及关怀协助等5大领域;对于二代人才培力,更责成各相关部会全员推动。这些新南向小尖兵,可望成为推动国家前进的新力量。

从孤军奋斗到众志成城,当政府全方位启动培力计划,善牧依旧守候在城市的温馨角落,陪伴着新住民姊妹。从扶危济困,到激发自我复原能量,郑雁文说,“10多年来,整个社会脉动在变,国家政策也在变,不变的是姊妹们的韧性与努力,帮助她们自信站上舞台,将是我们永不停止的路。”◇

新住民展示拼布学习成果。(高市府社会局提供)
高市新住民家庭服务中心,于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榕园艺术广场办理亲子活动。(善牧基金会提供)
新住民亲子制作越南国徽。(善牧基金会提供)

责任编辑:叶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