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猪迎福 澳洲华人忆儿时年味

2月5日,我们迎来2019年乙亥猪年,一些身居澳洲的华人聊起他们记忆中的大年。(李明/大纪元)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9年0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安平雅悉尼报导)地上厚厚的鞭炮屑、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父母烹饪的满桌菜肴、热气腾腾正盛盘的饺子,和小伙伴尽兴地追逐嬉闹,记忆深处的这些片段拼凑出的年味并没有变淡褪色,依然鲜活有趣。

随着近些年澳洲的华人移民数量增多,注重多元文化的澳洲有很多市政府举办庆祝黄历新年的活动。让生活在澳洲的华裔保持并延续自己的传统,感受尊重与包容的社会氛围。

2月5日,我们迎来2019年乙亥猪年,一些身居澳洲的华人聊起他们记忆中的大年。

打灯笼

大约八年前团聚来澳的吉林人周先生,回忆起自己成长中对过年的记忆。

周先生说,每年过年前,读过私塾、后来一直以教书为生的父亲除了给自己家写对联外,还承担了整村各家的对联。

父亲写对联时,我就帮着压纸和研墨。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写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他告诉我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对联。

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三十晚上,午夜12点吃饺子之前,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光,我们打着灯笼挨家挨户串门。每到一家都给我们瓜子、糖。

灯笼都是手工做的,家长们用木头或是高粱秆做好框,我们用油纸糊上,里面放上蜡烛,挺牢固的也不怕风。

我们当地过年还有个特色,村里、乡镇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我六、七岁时就帮着村里的秧歌队打鼓。鼓声响起,秧歌跳起来,过年的气氛就出来了。

周先生还说起过年时吃过的一种食物,让他至今难忘,就是冻梨。“每到过年前,商店会大批进货。冻梨的颜色是黑黑的(有点像铁皮的颜色)。买回家用凉水化冻后,把外边一层冰去掉,里面的肉软软的,主要是喝梨的汁,非常适合过年时吃过大鱼大肉后用来解腻,非常爽口,”他说。

放炮仗

定居澳洲十多年的北京人李先生谈起过年,在记忆中搜寻起了那些儿时的片段。

他记得腊月初八,除了吃腊八粥,家里人还会将蒜剥好成办,放在容器里,倒上醋然后盖上盖。每天,蒜都会变绿一些,当蒜完全变成翠绿色时,他知道新年到了。除夕夜吃饺子时,就要用饺子蘸腊八醋再配上腌好的腊八蒜。

李先生说,他感受到的年味莫过于放炮竹了。

“我是家中唯一的男生,长辈比较宠爱,过年时爷爷会给我买炮竹。那时候放的鞭炮都是很短的小鞭,不像后来的几百几千响的鞭炮。”

他将鞭炮拆下来,变成一个个的小炮。装上满满一兜,约上小朋友在胡同里追逐着放炮玩。有时他们分成两组对仗,互相将点燃的小炮甩到对方的地盘上。

除了小炮,他还喜欢放二踢脚(一种双响炮竹),用手拿着放,第一声响时炮还在手里,这也是男生锻炼勇气的方法。

成年后,每年过年时,他都一定会放炮。有了儿子之后,他又带着儿子放炮,在他的意识里,这是男生应该要做的事。

住在城市的李先生,不像住在乡下的周先生相对难么幸运,他说:“我们小时后物资匮乏,很多东西要凭票供应,过年时每家才能按人头购买不常见的瓜子和花生。我记得每个人的限量是三两瓜子二两花生。过年时,我父亲会将花子花生分装在两个小盒子里,给我和我姐一人一盒,” 李先生说这也是他对过年的一个记忆。

穿新衣

六七年前全家定居悉尼的湖南王女士说起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事,就是穿新衣服。

“从小一直到出嫁前,每年过年,我妈都会给我和妹妹做上一身新衣服。”让她记忆最深的是15岁那年,因为当时开始流行西服的款式,她妈给她做了一件红色的西服。“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件西服,我特别喜欢。”

年卅从早上开始,爸妈就开始忙个不停,卤肉做菜。年夜饭要够十个菜,讲究十全十美,桌上的鱼不能全吃掉,取年年有余的意思。我们那里是初一早晨吃饺子。

初一早上,我和妹妹给爸妈拜年,一边鞠躬一边说祝爸妈新年好,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话,爸妈就一边给我们红包一边说着对我们新一年的期望,要听话、好好学习等。

爸妈交代我们红包不要立即花掉,要收一收再花,我和妹妹装了几天后就去买气球、小花炮。

我和妹妹出嫁后,每年年卅都是中午在自己爸妈那吃中午饭,晚上去婆家吃饭守岁。

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过年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下面的习俗与您那里有什么不同吗?

周先生记得的几个当地的风俗。

年卅晚上点长明灯,就是家里院里不关灯,大门口要挂灯笼。竖起一根长五六米或七八米的木杆,顶上挂上灯笼。因为家里住在林区,一些邻居会用松树枝把挂灯笼的木杆装饰成松树模样,绿色的杆子配上红色的灯笼,煞是好看。

周先生小时候住的地区有很多满族人,非常善于剪窗花。纸在他们手里一会儿就变成动物、植物或是字了,那技艺非常了得。家家户户无论是买或是求人剪,都要贴窗花。除了窗户,屋里的门框上也会贴,五颜六色非常好看。

当地人通常是腊月三十上午贴对联。但有些家里有债的人提前就贴上对联,因为要债的人看到后就不能再上门要债了,要让人家过好年。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吃饺子。这三个日子分别对应着小孩、中年人、老年人,不吃饺子对这三类人不好,所以这三天要吃饺子。

王女士说,她们那里是大年三十的早上就穿戴一新,小孩子们从头到脚都要是新的。过年时,父母会叮嘱不要打破东西,不吉利。出门拜年要说吉祥话。

李先生说,北京很多习俗与各地流传的差不多,有一点让他颇有印象,就是流转的点心匣子。过去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拜年时会带上个点心匣子。匣子是一个比鞋盒小点的纸盒,里面大概能装上二斤点心。在那时算是挺贵重的礼物了。就因为贵重,所以一般家庭通常收到后不会打开吃,拜年时再送给其他人,其他人也会同样再转送。李先生觉得流转的点心匣子看出的是北京人重情义的性格。

年轻一代的失落

年长者或许还有可回忆的过年经历,但海外的年轻一代华人或没有机会去体验。

周先生说来到悉尼后,虽然没有氛围与假期,但每到过年还是会一家人包顿饺子吃。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文化与内涵肯定是体验不到了。但他希望一双儿女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要用良好的愿望迎接新年的到来。

责任编辑:宗敏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