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错综复杂 两国合作变数多

标签:

【大纪元1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任纹仪台北特稿)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计划今年春季访问日本,而两国领导人也预定今年内展开互访,中日关系似乎出现回暖迹象。目前中日对话管道虽有重新开启的迹象,但两国关系能否从此步入坦途,还有待观察。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九月底上任后,随即宣示将大力改善与中国关系,并于十月初访问中国,中日关系开始出现和缓契机。

回顾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时代的中日关系,由于小泉在二零零一年上台后每年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中日高层对话中断,加上中国调查船频频出现日本近海、东海海底油气开采争议、中国核子潜艇侵犯日本领海、日本审定右翼教科书引发中国反日游行、日本驻上海外交官遭中国公安胁迫自杀等事件,小泉在任五年间两国关系跌至谷底。

长期以来,中日关系已因历史问题、教科书问题、官员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台、东海天然气开发等问题龃龉不断,加上台海和平对话列入美日安保共同战略目标、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等国际争端,更加深中日两国冲突。

对于安倍上任后致力改善中日关系,辅仁大学日文系副教授何思慎接受采访表示,由于日本自民党内部分派系对中国仍然保持一定善意,安倍上台后必须满足这些派系,因此改善中日关系有其内政上需求。

何思慎说,中国广大的市场是日本经济复苏重要的经济杠杆。日本财金界担心,如果放任日中关系持续恶化,两国“政冷经热”关系无法维持,甚至出现“政冷经冷”,将不利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布局。日本也从经济方面考量与中国改善关系。

安倍在他的首本著作“迈向美丽国家”中提出执政理念。在谈到中日关系时,安倍认为,中日两国为稳定关系,有必要尽早建构政经分离的原则,政治不要影响经济,也不能利用经济达成政治目的,只有共享这样的原则,才能阻止两国关系恶化。

另外,安倍曾指出,和中国宜维持友好关系,但对中国应采取强硬的态度。

对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至今采取模糊策略,但自从一九九三年担任议员以来,安倍每年都会前往靖国神社参拜。立场右倾的安倍如何处理中日关系格外受到关注。

学者分析,安倍出生于战后,没有意识型态包袱,对于日本迈向“正常国家”秉持正面的立场,但在外交上倾向“新现实主义”,因此他上任后致力于改善与邻国关系。

尽管安倍过去的言论多属于保守偏右的立场,但中国对安倍至今仍未“定调”,显示中国对于安倍处理双方关系寄予厚望。

何思慎认为,安倍上任以来,中国对于安倍的言论相当克制。中国希望寻求改善两国关系的态度,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外交政策有关。

他说,胡锦涛对内提倡“和谐社会”,对外发展和谐的外交环境,而周边外交是胡锦涛外交理念的重要部分,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为口号,而中日关系更是胡锦涛侧重之处。

学者分析,二零零五年四月中国发生反日大游行,这是江泽民时代民族主义教育所引起的波澜,对于胡锦涛发展对日外交是一种负债,因此胡锦涛想摆脱此困境,开创属于胡锦涛时代的对日关系,而最大目的是希望在改革关键时期为中国的崛起营造和谐的环境。

至于经济因素方面,中国政府认为目前仍有必要积极维持与日本的和谐互利关系,借此吸引更多的日本资金、技术和市场,发展中国经济。

于是,在双方各自需求下,中日两国寻求改善关系出现契机。

在具体作法上,包括去年安倍上台后立即访中,胡锦涛和安倍在越南河内APEC领袖会议上达成两国“战略性互惠关系”的共识,还有温家宝参加菲律宾宿雾举行的东盟十加三以及东亚高峰会等,中日领导人已恢复过去的对话管道。

此外,今年中日领导人将进行穿梭外交,除了敲定温家宝四月访日,安倍计划今秋访中,胡锦涛也可能继一九九八年江泽民访日后,实现年底访日计划。

今年也是中日建交三十五周年,以及“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双方将如何纪念这些事件,也同样考验两国关系。

可以预期,今年中日两国将重新开启一系列交流活动,两国领导人对话管道恢复畅通。但中日脆弱的关系使得双方之间的障碍未必能从此烟消云散。

首先是历史问题,主要关键是日本首相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目前中国接受安倍的模糊策略,并愿意在安倍未承诺不前往参拜的情况下同意安排两国领导人互访。如果安倍最后的决定不符合中国的期待,两国寻求改善关系的努力可能将付诸东流。

另外,中日两国还存在东亚地缘政治的竞争关系。如果钓鱼台领土问题无法解决,东海划界问题便难以克服,两国想在东海能源开发上合作将更为艰难。

此外,中日两国海上生命线重叠,加上近年来中国日益依赖外国能源,能源安全的全球布局问题将引发两国对能源的竞争。

学者表示,迈向“正常国家”的日本与崛起的中国至今仍无法接受对方的改变,日本作梦也没想到中国会崛起,而中国也不愿意日本摆脱战后体制转型为“正常国家”,两国都不希望对方成为东亚主宰者。

因此,未来两国有必要在东亚找寻一处平台,展开对话进行合作,磨合彼此歧见,使两国关系不致失控。

综观当前中日关系,虽然两国领导人即将恢复互访,并在国际场合上完成双边会晤,似已达成和解的象征意义。但中日历史问题及国家利益错综复杂,短时间内恐难化解,未来双方能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迈向全面合作关系,仍然充满变数。

相关新闻
专家:中共搞军事外交与美较劲 但华而不实
美中关系紧张之际 布林肯和习近平会面
中共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司长姚前落马
布林肯访华之际欧盟动作频频 专家:联合抗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