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记(十一):印度的经济特区

【大纪元2月12日讯】(BBC记者 王荣孟买报导) 印度的经济特区开发再次遭遇冷锋。《印度斯坦时报》援引高层消息来源说,在即将举行议会选举的三个邦将暂停审批新的经济特区申请,直到三月中选举结束。

经济特区在印度成了政治敏感话题。

据悉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这个政治敏感问题被在野党、反对派用作政治武器或筹码。争议焦点集中在给农民的补偿和就业、搬迁安排方面的政策,以及特区的选址。

经济特区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研究项目主任阿卡尔娅教授说,许多去过中国的印度人对中国大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印象很深,回来就说,为什么他们几个月能做成的事,在印度就那么拖拉,走走停停。这实际上反映了印度决策过程的民主特点,以及执行过程的坎坷。决策过程很长,因为各党派团体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利益和诉求。

阿卡尔娅教授说,“关键是决策过程中必须允许辩论、讨论、抗议,不能独断专行强加于人。但这是在做出决定之前。一旦决定了,便进入执行过程。而执行效率体现了政府的能力。客观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在执行方面比印度有效率。”

从印度的角度来说,比较的出发点是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阿尔卡娅教授说,如果要对民主决策、低效执行和集权决策、高效执行这两者作道德判断,那就容易把研究变成‘两种体制孰优孰劣’,或者‘体制不同无法比较’的争论,而这就容易偏离通过比较提高政府能力、提高效率的初衷。

决策过程

印度一位自由撰稿人玛丽娅﹒亚伯拉罕认为,即便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必须有辩论、反对和抗议的机制。

印度自由撰稿人玛丽娅﹒亚伯拉罕 (BBC)


亚伯拉罕说:“不幸的是,在印度,宏观层面的决策是由有权势的人作的,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总是怎样才对国家最有利,而是怎样对他们自己最有利。这里腐败泛滥。因为腐败从最高层开始,所以有时候大项目的决策和批准并不考虑受影响者的利益,不是基于多少人受益,而是基于谁最受益。因为这个国家腐败渗透到各个层面,所以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需要有抗议、监督的机制。”

不过,印度经济特区建设的滞后惹恼了很多外资。这次遇黄灯的41个等待许可通知的特区里,包括塔塔、Infosys和 Wipro等大公司支持并有大量投资的几个。据印度商务部估计,这41个特区的总投资将近10亿美元(400亿卢比)。其中不少是跟推动建特区的大公司密切相关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印度日记(一):加尔各达印象
印度日记(二):西古地区农村采访
印度日记(三):新古印象
印度日记(四):农民与土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