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伊銘: 天安門密件的政治价值

据說是由北京匿名高官(化名張良)「冒死」攜帶出來、美國几位「中國通」如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者林培瑞、加州柏克萊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謝偉等人編輯而成的《中國六四真相》(另譯《天安門密件》)的英文書籍,日前隆重出版。由于策划与宣傳成功,尤其通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節目金牌主持人華萊士采訪,因此甚為轟動。

一部「中共政治斗爭史」

華萊士在對張良專訪時稱,這部書是「解讀共產党政治制度的皇冠上明珠」。書中最生動的部分是北京高層面對天安門事件的危机處理模式,如何引發內部政治斗爭,如何決定武力鎮壓學生,從而造成趙紫陽的失勢与江澤民的崛起。港台一些報刊,則將其稱為一部「中國民主運動史」,一部「中共政治生態史」。

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及异見人士,几乎异口同聲地認為「真實可信」,例如曾擔任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智囊、現任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的阮銘表示,這份文件內容可信。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嚴家其亦稱「不怀疑其准确性」,書中涉及他的部分和高層會議紀錄等也「非常真實」,不過他又說,許多資料他是第一次看到。曾被判泄密罪的趙紫陽親信鮑彤則說,文件中披露的當

時中共太上元老鄧小平和其他領導人的談話,展現出近乎偏執狂的妄想和惊悚惶恐的情緒,不容怀疑。

至于這些屬于高度机密的文件,何以能偷運出境,又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出版,坊間看法并不一致。英國重量級媒体泰晤士報社論指稱這些文件的背后推手顯然是希望加速中國民眾終結對共產党的基本信任。也有人解讀該書的出版是一些組織或力量,試圖影響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美國前駐北京大使李洁明認為,應是改革派所為,這個時刻讓密件曝光,以充分揭露李鵬等強硬派當時的心態,或可嚴重打擊李鵬等人的形象,有效阻止強硬派的聲勢。持這种觀點的人表示,明年秋天中共十六大將全面進行權力轉移,目前除了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兩個位子暫定之外,從國家副主席、總理、人大委員長和政治局委員,都得大換班。而「六四」事件是權力重組的一大關鍵,出于權力斗爭的需要,是故有人將這些文件技巧地泄漏出來。

攸關16大布局說法勉強

上述人士將《中國六四真相》出版看作是中共十六大權力較量的一個重要籌碼,在筆者看來這种結論十分勉強,因為到目前為止不僅沒有足夠的証据証明這一點,也不符合北京多年來的政治傳統─將內部權力糾纏透明化、試圖通過國際力量施壓置對手于死地─在中共發展史上几乎沒有先例,其風險性遠非一般政治過招可比。當年,前總書記趙紫陽在天安門廣場看望絕食學生,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尚且被政治元老認為是「分裂党中央」,何況今天是將整個「六四真相」端到海外?

這也是某些海外學者、留學生乃至中國問題專家對該書出版不以為然的原因之一。《中國六四真相》一書內容真真假假,沙泥俱下,用一些論者的話說,几乎沒有什么新意,只是把一些公開報導、內部資料、道听涂說東拼西湊。事實上也是如此,就先行出版的五百余頁的英文版而言,其中大部分內容都在「六四」事件后,北京高層下發傳達到基層的「中央文件」中提及過,例如事件發展過程、鄧小平与元老們作決策、戒嚴的決定、趙紫陽「分裂党」的具体表現及過程等等,當時的「中央文件」都有傳達。至于「六四」時鄧小平的一些講話,甚至可以在《鄧小平文選》中找到。作者不過是將這些元老的態度條理化、具体化和對白化而已。

至于「藉密件曝光以阻止強硬派得勢」之說,更是荒唐得离譜,熟悉北京高層運作的人士都知道,改革派与強硬派(如果真的存在兩种派別的話)的斗爭,根本不會受到這种事影響。根据是:六四事件后几乎是全世界共討之,中共尚且依然故我,何況是經濟高速成長的今天?該書出版,對于北京權力階層的影響,可能适得其反,本來「江李体制」不复存在了,然而在強烈的國際撻伐聲浪面前,他們只能團結,唯其團結一致才能抵御外部世界的意識形態顛覆。何況他們是「六四」的受益者,更何況在中共內部,可能根本沒有所謂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分,只有權力的維護者。共產党領導体制是他們的利益共同体,任何党內斗爭都不會逾越這個底線,否則出局更快。

外喧嚷恐成過眼云煙

另外一种可能是有次一級官員鋌而走險,向海外發布這份文件,不過就算這樣,也絕對不會成功,因為中共內部有兩點共識,一是「向前看」,二是「以經濟工作為重心」,十多年來不曾改變。据此看來,中共內部的某些派別既不可能通過該書出版謀取政治利益,權力層面也不可能為之波動,一如當年「鄧小平遺囑」、「趙紫陽告白書」等,只在海外喧嚷,國內毫不為其所動,最后淪為過眼煙云。由此觀之,《中國六四真相》出版,只是一個孤立的、偶然的事件。

不過如果說這部已經進入全球最大网路書店亞馬遜网站暢銷書行列的著作,還有什么政治价值的話,那就是它將喚起民眾沉重的記憶,提醒國際社會不要忘記這段漸漸遠去的黑色的歷史。

(作者為旅美專欄作家)

(轉自《中央日報 》,本文分析不代表大紀元觀點 )


    相關文章

    

  • 【紀元專欄】伊銘:由連戰「邦聯制」构想談起 (1/15/2001)    
  • 伊銘: 洛陽大火官僚草菅人命 (12/31/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