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台商大舉投資大陸對台灣經濟產生六大衝擊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由于總統陳水扁臨時另有要公,原本要出席中央研究院主辦的「2001年財經高峰會議」致詞,改由呂副總統代替。

呂秀蓮向包括美國前紐約聯邦准備銀行總裁柯瑞恩博士等与會中外財金界人士致詞表示,盡管有人對由民進党主政的新政府不甚了解,但陳水扁總統上任以來多次表達的和平親善言論,應可証實包括北京當局在內的國際人士對台海可能衝擊的疑慮顯然多余,「北京不武,台灣不獨」應該是此地23 00万人的共識。

据聯合晚報報導,她說,中國努力爭取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与2008年國際奧運,努力籌辦APEC會議,我們有理由相信北京當局「沒有理由」會輕啟戰端,引起海峽兩岸的動亂。相反的北京和台北領導人的共同當務之急就是搞好經濟、搞好各自的民主內政問題。

不過,她話鋒一轉,先說1949至1988年兩岸絕隔時期,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近10%,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由美金100多元提升至6000多元,在40年間成長64倍,締造台灣奇跡。接著說從1988年起兩岸交流熱絡,台灣經濟成長反而滑落,造成台灣前途的不确定性。

呂秀蓮指出,台商大舉進軍大陸,對台灣經濟產生下列六大衝擊:

1.國內投資減緩,經濟成長率由過去的兩位數下降至5.6%。

2.央行持續16次調降存款准備金,共釋出台幣8200多億元以彌補資金缺口。

3.金融机构存放款年增率逐年趨降,存款由1988年的20.94% 降至1998年的8.95%;放款由1988年的38.65%路至1997年的 5.5%,1996年時一度低到3.88%。

4.外匯存底可進口月數(即一個國家可抵御外來衝擊的經濟實力)逐年下降,由1987年的23.3個月降至1998年的8.9個月。如果細算外匯存底利息以及貿易順差,外匯流失金額高達700多億美元。

5.政府与民間負債占GDP的比重大幅竄升,1987年為0.62倍,1998年增至1.64倍;連帶的銀行逾放比例也由1.23%增至 4.37%。

6.房地產、股票失金,景气低迷。

她表示,李登輝總統在1996年制頒「戒急用忍」政策,一定程度減緩大陸投資熱,如今情勢變遷,「戒急用忍」執行難重重。但呂秀蓮說:「盲從附和大陸熱而不知身陷險境恐怕也非智者所當為」。

最后她針對新世紀的來臨,提出新愿景說,對台灣而言,本諸WTO的自由開放和充分交往原則,台灣可以跟北京當局平起平坐,共商和平、永續發展的各种問題。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陳水扁「統合」构想指歐盟模式
馬友友絲路之旅將在兩岸首演譚盾的臥虎藏龍
二000年兩岸十大經貿事件
蔡英文:小三通是成功政策 對兩岸有助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