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市發現周代虢國都城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月8日訊】被湮埋了2600多年的虢國都城上陽城,經過考古工作者近半個世紀的苦苦尋覓和不懈努力,終于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得以發現。

据新華社報道,2000年元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對位于虢國墓地東南2公里的李家窯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古發掘。經過一年多的工作,終于使上陽城重見天日。

報道說,被發現的城址外有城垣与城壕等防御設施,內有宮城与環壕,以及与宮殿區相配套的供水設施,城垣內外還分布有冶銅、制骨、制陶作坊和糧庫等各類重要遺跡。

据介紹,南牆已被青龍澗河衝毀,現存城垣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000-1500米,南北殘寬560-610米,周長約3200米;城垣牆基寬4.5-6米,殘存高度0.5-1.8米,牆基采用大版筑的方法分層夯筑而成,夯筑方法是集束棍夯,夯層厚度4-7厘米,夯窩直徑3-5厘米。城垣外平行環繞兩道城壕,內城壕13-17.5米,深6.4-10米,外城壕寬15-22米,深4.3-6米。宮城位于城內西南部,平面近長方形,東西長310-405米,南北寬315米,周長約1350米。宮城外也環繞一道平行的壕溝。在宮城內發現的宮殿遺跡,柱洞直徑達1米;橫貫宮城中部,有一道東西長達160米的陶水管道,管道用子母口圓形陶管套接而成。

宮城和城垣之間分布著制骨、制陶、冶銅作坊和糧庫。其中,制骨作坊發現數以千計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等,并有制骨工具銅鋸、礪石等;在冶銅作坊發現大量的煉渣和陶范;制陶作坊發現的陶窯保存較為完好,并且出土有陶器成品和半成品等珍貴文物。在糧食窯藏區,發現一處排列整齊有序的圓形窖穴,這些窯穴均經過加工處理,應是儲藏糧食的糧庫。

虢國是我國古周時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對三門峽虢國墓地進行的大規模考古發掘,曾先后兩次因出土大量的青銅器、玉器轟動國內外,分別被評為1990年、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但是,虢國國都究竟在哪里,就成為學術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此次虢國都城上陽城的發現,對研究和了解古代都城發展、演變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文章
    

  • 河南安陽建都已有三千三百年 (1/7/2001)    
  • 洛陽大火的慘劇是這樣釀成的 (1/6/2001)    
  • 女職員浴血搏斗擒歹徒 (1/6/2001)    
  • 洛陽大火:人禍還是天災? (1/5/2001)    
  • 河南120急救中心第一次坐上被告席 (1/5/2001)    
  • 洛陽大火:官員儿媳婦是歌廳真正老板 (1/5/2001)    
  • 洛陽大火死者包括公安和政府官員 (1/4/2001)    
  • 河南許昌“黑老大”梁胜利集團內幕剖析 (1/4/2001)    
  • 河南官否認省長辭職: 主動辭職等于向党示威 (1/3/2001)    
  • 洛陽大火燒出官員袒護黑幕 (1/3/2001)    
  • 河南省長李克強為洛陽大火引咎辭職 (1/3/2001)    
  • 大陸工商局通報:近期暴力抗法案劇增 (1/2/2001)    
  • 廣東手机通話費調降 (1/1/2001)    
  • 洛陽大火 台商怕受波及 (1/1/2001)    
  • 洛陽大火台商被指截斷逃生出口 (1/1/2001)    
  • 洛陽火災222罹難者已火化 (1/1/2001)    
  • 世界第一大銅鐘在河南落成今日零時敲響 (1/1/2001)    
  • 台商擔心成洛陽大火替罪羔羊 (12/31/2000)    
  • 洛陽大火考驗河南省府能力 (12/30/2000)    
  • 洛陽大火:河南省委書記向中央交檢查 (12/29/2000)
  • 相關新聞
    世界第一大銅鐘在河南落成今日零時敲響
    洛陽大火台商被指截斷逃生出口
    洛陽大火 台商怕受波及
    廣東手机通話費調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