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工商部門扼殺民營市場

標籤:

【大紀元3月4日訊】一個民營市場三起三落,至今仍是一片蕭條(左圖)。而操縱這一切的居然是以“維護市場繁榮”為己任的當地工商部門。廣東省陽江市發生的這一怪事引發陽江市66名各級人大代表聯名上書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并在今年2月廣東省人大會議上通過人大“直通車”呼吁解決此事,廣東省工商局局長呂成賢為此在人大會場向陽江代表公開致歉,并立即派出調查組徹查。

据《南方周末》報導, 呂成賢著重對陽江市工商局長梁修幸的兩個觀點進行了批評。對于梁“我對私人老板的本質研究過,就是唯利是圖,賺錢就走”的觀點,呂成賢指出,從根本上來講,這种說法就是錯誤的,實際上站到了中國絕大多數個体私營者的對立面去;對于梁“工商部門維護國有市場利益,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天經地義的 ”這种看法,呂成賢指出,表面上看有道理,但只維護國有市場,就無法建立廣泛的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市場上也就缺乏公平競爭,對經濟發展也是沒有好處的。

南方周末記者深入陽江采訪,發現比“國有市場与民營市場之爭”更惊人的內幕。

廣東省陽江市平岡鎮的心病

在陽江市平岡鎮,擁擠雜亂的農貿市場一直是當地人的一塊心病。

擁有9万人口的平岡鎮是周邊5鎮農副產品集散地。而當地只有一個由鎮工商所修建的平岡鎮第一農貿市場,年久失修,僅有300多個攤位,而申請攤位的小販達600至700人,每日進出的人流更是數以万計,占道經營、污水橫流是這里永遠的“景觀”。

“連去買把青菜都要蹭兩腳泥,又臟又擠,平日里都要繞著市場走。”當地人埋怨。

這同樣是平岡鎮政府的一塊心病。在他們的建議下,當地華齡集團的老板莫理云表示愿意投資修建平岡鎮第二市場。

陽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導對此表示支持,并建議擴建:新市場規模可再擴大一倍。

莫理云前后花了近1000万元,很快建成了平岡鎮第二市場,占地約1万平方米,与老市場相距不到二百米。

新市場建成后莫理云就要求:將新市場的產權捐給陽江市工商局。

對于這個看似奇怪的舉動,莫理云自有解釋:老市場是工商所辦的,如果他的新市場敢与老市場競爭的話,肯定會輸,不如聰明點將全部產權交給市工商局。

陽江市工商局局長梁修幸同意了這個方案。

但這一切在1997年1月21日新市場開業前突然有了變故————陽江市工商局拒絕接受捐贈。他們的理由是投資者華齡公司是集体企業,不符合條件。(而實際上華齡集團是莫理云私人投全資的企業)

新市場只好硬著頭皮于當年1月21日開業。意料中的結果出現了:不到兩天,從老市場分流出來的攤主們在某种力量的干預下莫名其妙地全部撤出新市場,新市場就此潰散了。

有意思的是,來自工商部門的解釋是“平岡鎮人口少,只能容納一個市場。”而在几天前他們還在強調“平岡鎮急需建立第二個市場”。

在各方努力下,平岡鎮第二市場于1998年8月16日复業,但同樣遇到來自當地工商部門的阻力,不久又出現頹勢而再次潰散。

最后一次開業

1998年11月5日,在陽江市副市長莫章德的親自過問下,新市場第三次開業,而且很快就興旺起來,攤位數遠遠超過了老市場。

但平岡鎮工商所似乎很不高興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1998年12月,該所開始對新老兩個市場硬性采取不同的收費標准。

在當地賣了13年米的梁德標老人向記者出示了兩張鎮工商所的收費單据:同樣是賣米,在老市場每月交110元,而在新市場要交180元。

1999年3月,老市場裝修好后,鎮工商所工作人員開始把所有新市場的攤主強行赶回老市場。1999年4月25日,梁德標被赶回舊市場時已經沒有攤位了,進不去,只能把米攤擺在路邊,當時遇到下雨,大米全被雨淋濕了,工商管理人員仍不讓老人回新市場。

据梁德標說當時拼死要回去,結果价值630元的大米被鎮工商所人員扣住,至今未還。 

隨著管理費的提高,攤主們紛紛回到老市場。新市場的第三次開業又告失敗。

投資者揭開內幕  

今年2月23日,寬敞整洁的新市場几乎無人設攤。而在擁擠雜亂的舊市場,攤主向記者埋怨新市場收費太高,舊市場太擠。据他們說已被工商所警告:不許對省調查組成員或記者說真話。

平岡鎮新市場的投資者莫理云說,新市場被屢次壓制的惟一原因是自己得罪了當地的工商部門。

第一個得罪的是平岡鎮工商所所長林喜宗。新市場即將開業的1996年12月底,莫理云与林喜宗在飯桌上曾有過一次重要的“交易”,以下是莫理云回憶的當時的對話:

莫理云:“林所長應該支持我把這個市場搞旺吧?”

林喜宗:“搞旺?你好,我可不好呃。”

莫理云:“怎么會不好?300多個攤位租金入了你們工商所的腰包。”

林喜宗:“那是公家的我不管。在老市場我們有20個固定鋪位是招標的,比如開价1000元的話,我能收500元。一年下來我能收三四万元。”

莫理云:“我不會叫你自己損失的,我一次給你10万。”

林喜宗:“太少啦。最少20万。”

莫當時就同意了。

据莫理云說,當時林喜宗又提出“要開協調會”,請上面局長吃飯的錢要莫理云出。結果林喜宗連吃了4次,花了莫理云近9000元錢。

但開協調會時林喜宗的表現讓莫理云气坏了————所有与會者里只有林喜宗一個人反對新市場。

莫理云向林質問時,林的回答竟然是:“如果我不反對,大家會認為我受賄。”

因此當他又一次向莫要吃飯錢時,莫婉言拒絕了。据莫說林為此很不開心,到處說莫小气。

從此林喜宗就對平岡鎮新市場的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變。

記者獲悉,參与當年“談判”的莫介菘(林喜宗的朋友)已于2月24日向江城區公安局証實此事。江城區區長雷正法也向記者証實此事。

莫理云還很不幸地得罪了陽江市工商局。1996年底,陽江市工商局建議將平岡鎮新市場擴建一倍,該局局長梁修幸的弟弟梁修達找到華齡公司。

他提出一個“方案”:由陽江市工商局出擴建資金,由華齡公司先墊資承建。建好后,市工商局償付工程款時,華齡公司必須返還75%的款給梁修達。

華齡公司考慮到如果擴建資金以500万計,梁修達個人可以拿到370多万,擔心會出事,此“方案”最后擱淺。

但從此梁修幸局長不僅失去了“把平二市場搞旺”的勁頭,而且開始暗里反對平二市場。

工商人員自曝真相

“此事我有發言權”,平岡鎮工商所職工梁祖秋向記者亮出工作証,站出來作証,“新市場還沒建好的時候,林喜宗所長多次給我們開會,說要不惜一切搞好新市場,甚至說忙起來要不惜在市場里過夜;但在1997年開業前突然變了臉,他的指令變成不惜一切搞垮新市場。”

梁祖秋說林喜宗向他們明确指示過,要執行不同的收費標准,一定要堵截去新市場的攤主,把他們搞回老市場。他作為部下只能執行。

平岡工商所中有人猜透了領導的心思:要千方百計保持市場攤位的緊俏性,新市場一建,攤位就不緊張了,他們個人就收不到攤主們的上貢了。

這足以解釋當地工商部門在對新市場的態度上為何如此反复無常。

而林喜宗為什么至今仍在工商執法隊伍里也有一番“傳奇”的經歷。

1999年,經原陽江市委書記石啟仁批示,市督察室、市紀委聯合調查組展開對平岡鎮新市場的調查,發現林喜宗曾私自截流生豬款12万元,私自征收衛生費5万元,個体戶訂報費多收少支2万元。

鎮工商所的一些開支也很荒唐。如建了一個菜場里的公廁,就花了18万元公款,沒多長時間光“水電費”就用了2万。

當時的陽江市聯合調查組曾建議立即撤去林喜宗党內外一切職務。

但江城區工商局局長許崇深多次聲稱,“林喜宗沒問題,是有人故意搞他,所有開支都是我同意的,他的事我都知道。”陽江市工商局局長梁修幸也在保他。結果林喜宗不僅沒被撤職,還當上江城分局市場股股長,統管全區的市場。

而對几個工商部門領導的采訪是困難的。在林喜宗拒絕接受采訪后,記者費盡气力在陽江市工商局找到梁修幸,但梁“無可奉告”,在記者緊逼追問下,他提著包在屋子里連轉數圈,出門躲進消防樓梯,只擺手,一語不發。 

為什么奈何不得他們

60歲的莫理云很少在生意上失敗過,但因為平岡新市場3年來共損失300万。

這甚至讓許多陽江籍外地老板重新考慮在家鄉的投資計划。在陽江市2000年民營經濟交流會上,有人說:“這批人掌握市場生死大權,投資可能意味套牢,平岡新市場就是前車之鑒。”

平岡鎮長林賢鋒說:“平岡投資形象受損,鎮政府也是受害者。” 

他們共同的疑惑是,一個小小的工商所長,憑什么能連續几次搞垮一個被上下都看好的民營市場?由平岡新市場引起的風波歷時3年,平岡人怨聲載道,但江城區領導5次過問,陽江市長二度現場辦公,為什么無濟于事?

“這還是管理制度和監督的問題”,江城區區長雷正法說,“工商所長在我們轄區里亂來,我們區政府沒有管轄權。工商收歸省里直管后,梁修幸他們就自稱是省管干部,市長都管不了。他們不由當地人大任免,所以不怕。如果他們的上級沒管束好,加上干部個人素質出問題,就會出平岡新市場這樣的怪事。”

把此事送上人大“直通車”的譚基明代表認為,目前工商、稅務、海關、供電等部門收歸省管后的确打破了地方保護,但又造成新問題————對于這些部門來說,它的上級在外地管不到它,而當地政府部門又沒有管它的權力。舉個例子,平岡新市場天怒人怨折騰了3年,可遠在廣州的省工商局局長今年1月10日才知道。

譚還提出建議,必須改革現有工商部門的管理体制:工商業務由省里主管;工商干部任命必須尊重地方政府意見;地方應有參与權;地方應有監督權。

在陽江還听到了這樣的追問:為什么一個部門甚至几個人就能左右一個民營市場的生死?這本身就不正常,值得反思。


    相關文章
    

  • 英三分二MBA課程未夠水准 (3/4/2001)    
  • 江澤民死抱共党領導、公有制 (3/4/2001)    
  • 中國私營企業要求更大權利 (3/4/2001)    
  • 連戰:民進党執政 失業率及自殺率猛增 (2/28/2001)    
  • 經濟不景气,「工商名人錄」成為勒索名單 (2/28/2001)    
  • 損失6億 廣東佛山工行行長受審 (2/27/2001)    
  • 廣東惠州查處非法制假純淨水厂 (2/25/2001)    
  • 干部嫖娼被悄悄錄下以后…… (2/23/2001)    
  • 用頭發做醬油 黑! (2/23/2001)    
  • 為展示「重大成果」 遠華案首批死囚兩會前處決 (2/16/2001)    
  • 政治角力交火部局署 朱熔基被當頭棒喝 (2/15/2001)    
  • 現場直擊深圳市勞務詐騙陷阱曝光 (2/15/2001)    
  • 遼宁公布查處12起非法經營大案 (2/14/2001)    
  • “傻子”瓜子創始人退出“江湖” 一分錢轉讓商標 (2/14/2001)    
  • 云南一“問題三菱”因轉向和剎車失靈衝入河中 (2/14/2001)    
  • 新疆查獲全國最大假冒電池案 (2/11/2001)    
  • 韶關遣散六百多名非法傳銷者 (2/10/2001)    
  • 朱噷基主持座談會征求十五計划綱要意見 (2/9/2001)    
  • 電視机爆炸致死儿童 父母獲賠四十三万元 (2/3/2001)    
  • 上海老街地區竟有人在出售偽滿洲國時期的舊年畫 (2/1/2001)
  • 相關新聞
    上海老街地區竟有人在出售偽滿洲國時期的舊年畫
    電視机爆炸致死儿童 父母獲賠四十三万元
    朱鎔基主持座談會征求十五計划綱要意見
    韶關遣散六百多名非法傳銷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