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題:新增待業人口六千万 形勢嚴峻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電】中國在九五計畫期間的經濟增長率連年下滑,社會需求和就業市場的低迷將成為十五的重大包袱。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坦承,未來五年中國的就業壓力相當大,每年將新增的就業人口多達一千二百万人。換言之,中國五年后新增的就業人口多達六千万。

上圖: 上個月求職者于北京人才市場的壯觀景像。“諾華制藥”提供8個崗位,收到的簡歷超過了1000份。“ABB”提供12個崗位,報名者也有600多人。日本精工(株)北京代表處只招兩人,應聘者100多人。崗位競爭相當激烈。

左圖: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

有經濟學者分析,連同農業勞動力移轉的人口可能多達八千万人,屆時中國的失業形勢將比政府所預期的更為嚴峻。由于中國沒有統計農村的失業數字,國內許多經濟學者曾估計,全國的隱性失業大軍早已突破一億大關,相信中國未來要解決就業問題的壓力相當巨大。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提升5%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十五期間將是平穩發展,曾培?Q在記者會上說,是次十五計畫側重以人為本,致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希望在五年后把城鄉居民的平均收入提升百分之五,屆時人均年收入將達八千元(人民幣‧下同),農村居民年均收入為三千元。

不過,在訂下帶領人民進入小康階段之目標下,中國同時需得面對龐大的就業壓力。曾培炎說,十五期間每年的适齡勞動力,比九五期間每年多出二百万人,即每年新增一千二百万人。

曾培炎指出,中國自九三年以來經濟增長率平均每年下跌一個百分點,去年終于止跌回升。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基礎仍不穩固,占全國人口達七成的農民,去年收入增長率僅百分之二點一,是連續四年下跌,令購買力疲弱局面未改。

目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國際上不确定的因素,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對中國的出口不利,因此,曾培炎指今年的宏觀調控力點,主要集中在遏止通縮的趨勢,同時也要注意預防通脹。

港區人大劉佩瓊指出,在開放改革初期,沿海鄉鎮企業吸收了中國一億的勞動人口,不過她預測,并非所有農村都能成功向第三產業轉型,屆時必然產生更多流動人口,加上下崗工人和國企倒閉淘汰工人不易重新就業,因此政府必須在就業問題上多做工夫,例如應設立專門机构提供市場訊息,協助待業人士早日找到工作。

●農村剩余就業人口5000万

劉佩瓊直言,在十五計畫的五年內,農村轉型而淘汰的剩余就業人口估計有四至五千万人,加上五年內新增的六千万适齡就業人口,未來五年新的待業人口將超越一億人,若不妥善處理,必然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相關文章
    

  • 大陸沒忘「新三句」 特邀張惠妹唱十場 (3/7/2001)    
  • 兩會觀察:「三農」問題 仍無善策 (3/7/2001)    
  • 誰來養活中國人?兩會糧食安全問題再度浮現 (3/7/2001)    
  • 雷一鳴: 從內移到外 (3/7/2001)    
  • 【紀元專欄】 卜音:北京兩會奇景面面觀 (3/7/2001)    
  • 江西小學爆炸案 因校內制造爆竹而起 (3/7/2001)    
  • 兩會傳真:善待“民工潮” 農民有權選擇自己的職業 (3/7/2001)    
  • 特大事故頻生 兩會代表拍案痛斥官僚 (3/7/2001)    
  • 人大代表抨擊醫院唯利是圖 (3/6/2001)    
  • 兩會訪談:新《婚姻法》為何還不出台? (3/6/2001)    
  • 江西小學塌樓已41死 省長离京返贛 (3/6/2001)    
  • 投入數千億 比三峽工程還大的南水北調即將上馬 (3/6/2001)    
  • 兩會期間 政治局成員下團「拉票」 (3/6/2001)    
  • 「十五計畫 」會內會外議論紛紛 (3/6/2001)    
  • 誰會成為中國新的副總理? (3/6/2001)    
  • 被迫下崗 上海千名工人今日街頭示威 (3/6/2001)    
  • “假的永遠真不了。”張藝謀日前終于對“張王戀”公開表態。 (3/6/2001)    
  • 中國人事問題几多揣測 (3/6/2001)    
  • 中國股市論爭 轉戰兩會 (3/6/2001)    
  • 記者累吳敬璉遭點名批評 (3/6/2001)
  • 相關新聞
    記者累吳敬璉遭點名批評
    中國股市論爭 轉戰兩會
    中國人事問題几多揣測
    “假的永遠真不了。”張藝謀日前終于對“張王戀”公開表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