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地區天坑探險記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3日訊】 記者腰系繩索,縋入40多米深的天坑。發現坑底是一個30度左右的斜坡,坡上有生机盎然的植物世界,坡底積著几十厘米厚的岩石灰,寸草不生,5個正在形成的木質化石等待揭開神秘的面紗。請看——

7月11日,中科院專家考察認定:房山區上方山72景之一的旱龍潭,是我國北方地區首次發現的天坑。那么,天坑下面到底是啥樣?有哪些珍稀的動植物生存?7月20日,記者專程赶赴房山區上方山,在探險小組同志們的幫助下,腰系繩索,從40多米高的洞口縋下去直達洞底,為本報讀者送上第一手的見聞。

我們的探險小組一共7個人。上方山國家森林管理處主任王永剛任探險小組組長;管理處老職工徐龍是惟一在世的天坑進入者,又認識上方山的各种植物,成為小組的當然領路人;本報房山記者站記者宋易寶負責地面攝影,此外,還有管理處職工臧鐵軍、楊成軍和一位司机。臧鐵軍對鐘乳石有特殊的愛好,而且身手敏捷;楊成軍身強力壯,和司机負責用繩索把探險者放到底部。記者本人年輕、體重也輕,自告奮勇深入天坑底部。

腰綁繩索,記者成為第二個天坑進入者

与廣西、四川等天坑不同的是,上方山的天坑是在大山之上。要到達坑口,必須穿過濃密的森林。正是剛入伏的酷暑夏季,森林里熱得像蒸籠。腳下厚厚的腐殖土似乎都冒著熱气,沒走多遠,大家都已經大汗淋漓了。更惱人的是,林中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來的小昆虫,不時地向我們臉上扑來。又熱又累的我气喘吁吁,可看看徐龍和臧鐵軍,他倆肩膀上都扛著几十米長的繩索,卻健步如飛,已經率先到了坑口,我赶快跟了上去。

坑口在半山腰,對面還有一個懸崖峭壁。王永剛解釋:上方山的天坑口小、肚子大,上面直徑30米,下面的直徑60米。天坑是從傾斜的山坡塌進去的,這樣天坑的上沿离坑底最深處71米,而最淺的地方只有40多米。我們下坑點就選擇在离坑底最低的地方。由于這個天坑上面小,從坑邊上往下看去,竟看不著腳下的岩壁,讓人心里一陣發慌。楊成軍開玩笑地警告我:“張記者你可要當心,別一腳踩空了掉下去!”

經過一番商議,探險小組決定采用原始辦法下坑:先把一條繩索一頭儿綁在大樹上,另一頭儿一直垂到底部;再用一條繩索,一頭儿系在探險者腰間,另一頭儿握在坑口人的手里。這樣探險者可以用雙手抓住繩索,慢慢爬下去,万一腳下有個閃失,還有另一條繩索“保著險”。我們先選擇了一棵生得异常粗壯的柏樹,忙活了半天,楊成軍他們把繩索固定在了樹上。徐龍第一個下去,三下兩下,我們就看不到他了。大約10分鐘后,大家一起喊他的名字。過了一會儿,他才回應我們,聲音听上去瓮聲瓮气的,像是從一個大木筒中傳來。輪到我下坑了,我雖然有些心虛發慌,可也不敢流露出膽怯來。楊成軍上來給我的腰上系上繩索,一再叮囑:感覺不對就喊我們。我答應著,向著黑洞洞的坑底邁出了第一腳,心頭不由一陣狂跳,不由自主雙手抓緊了繩索,穩了穩神,邁出第二腳……開始還有點儿攀岩的感覺,腳還能蹬得著岩壁,突然,只覺得身子猛地往下一沉,腳下一片虛空,身子隨著繩索在空中轉了几個圈!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抬頭看,頭頂上就是岩壁,沒處可以抓撓。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那根系在腰間保命的繩索上,繩索把肋骨勒得生疼,有种透不過气的感覺!又往下縋了几米,遇到一塊突出的岩石,這下好了,可以踩著岩石休息一會儿了。休息片刻之后,記者又鼓起勇气往下走。終于,我与徐龍在坑底會面了。他說:“几十年前,一只野山羊不慎掉到了坑底,森林公園的兩名職工曾下坑去過一趟。我就是其中的一個。那個職工已經去世了,現在,在世的到達坑底者,我是第一個,你是第二個,連地質學家還沒來得及下去呢。”

天坑深處,一邊植物茂密,一邊荒涼如月球

天坑的底部是一個傾斜達30度的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植物世界,徐龍遺憾地說,可惜那棵30多米高的漆樹去年死了。他拿出隨身攜帶的尺子測量,剩下的樹干直徑都在1.1米以上。徐龍真不愧是“老森林”,他一一給記者指點白樺、小葉白蜡、大葉鐵線蓮、小葉苦、青檀、合歡、葉底珠等樹种。

往坡下走,厚厚的樹葉往小腿撞來,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植物園。徐龍隨手指點:獨角蓮、何首烏、半夏、斷腸草、華北漏斗菜、兔儿傘、獨根草,林林總總不下20种。面前的岩壁上有石鐘乳下垂,乳尖上滲出水滴。崖周四壁長滿了紫背金牛草、卷柏、牛膝、麥冬草、銀粉背蕨等。老徐說,斷腸草、天南星、獨角蓮、貫眾等几种植物都有毒,但可以入藥,是中醫以毒攻毒的常用草藥。這里真是天然的中草藥庫。記者開玩笑地問:“這斷腸草是不是金庸小說中解情花之毒的藥呀?”老徐笑而不答。越往下走,植物的級別越低,有一塊地方居然全是苔蘚、地衣及金針菇、草菇等菌類。

坡底是坑的最深處,這里溫度陡然低了下來,渾身的汗水頓時消失,寒气直浸內臟,渾身仿佛泡進了冰水里。坑東部白色的岩石滿地都是,岩石上一層灰,抹一抹足有一手厚,這里沒有一點生命的跡象,好像突然間上了月球。我們搬開石頭,想看看其中的奧秘,不久老徐和后下來的臧鐵軍就有了新發現:腳下的石頭不少是吸水石,這种石頭渾身都是細小的蜂窩狀孔洞,只要底部沾上水,一會就能傳到頂部來,是做盆景山石的好材料。沉默寡言的臧鐵軍發現,躺倒在地上的石頭有不少是鐘乳石,長度僅有四五厘米。這些發現讓大家興奮起來,大家賣力地翻動著石頭,試圖挖掘出坑底隱藏上億年的秘密。

在翻動一塊枯木頭時,大家感覺异常沉重。咦?難道不是木頭?三人合力翻轉后發現,枯木底部居然已經變成了石頭!莫非這就是罕見的木化石?几個人爭論一番,最后形成統一意見:這是正在形成中的木化石。意見對不對,等著專家們下最后的結論吧。在坑底,我們一共發現了5塊這樣的木化石,直徑都在30至50厘米之間,他們不像京郊延慶縣的木化石群埋藏在地下,而是躺在坑底、露天形成的。這恐怕和坑底地理結构和獨特气候環境有關。

正當我們要离開坑底時,眼尖的老徐突然發現坑底牆壁上有一個清晰的年輪。這莫非也是木化石,三個人頓時湊了過去,大家用手摸來摸去,終于判定這只是一塊長得像年輪的石頭。老徐說,上次他來,在坑底看到了蛇、松鼠等動物。這次可能是怕人,全躲了起來。

我們要返回地面了,下坑容易上坑難。上方山的天坑下面大,坑口小。人的身子懸在空中,由坑上的留守部隊奮力往上拉。在上升過程中,有兩塊凸出的岩壁,拉的速度要是快了,人的頭部就不可避免地會撞上石頭。這就逼著我們在空中盡量不能打轉,接近岩壁時還要把腿抬起來,這樣磕傷腿總比磕著頭好。值得一說的是,我懸在空中旋轉著上升時,腦袋差點儿撞在一塊突出的石頭上,側身一躲,撞在了肩膀上。竟然把這塊重三十多公斤的石頭撞了下來,落向坑底。

喔,安全返回地面。我們的探險,胜利結束。

上方山國家森林管理處主任王永剛委托記者轉告讀者,天坑探險不可輕易為之。在沒有确切的安全保障下,讀者切不可冒險下坑。(北京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深71米如倒扣漏斗 中國京郊上方山發現大型天坑 (7/19/2001)    
  • 繼樂業、芙蓉洞之后 北京亦惊現神祕“天坑” (7/13/2001)    
  • 天坑地縫的神秘面紗正逐漸被科學家揭開 (7/2/2001)    
  • 國內最大豎井群—芙蓉洞 (6/27/2001)    
  • 天坑內發現神秘新物种 專家稱醫學价值高 (5/27/2001)    
  • 天坑科考發現的不明生物體原是新物種 (5/25/2001)    
  • 中國廣西樂業天坑科考綜合報導 (5/8/2001)    
  •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有八大謎團待解 (5/8/2001)    
  • 重慶:天坑碩鼠竟然肥如豬 (4/28/2001)    
  • 在百色大石圍天坑底部〈地下600米〉的一夜 (4/25/2001)    
  • 廣西天坑底部發現恐龍時代的珍稀植物 (4/24/2001)    
  • 來自廣西樂業天坑的組圖 (4/24/2001)    
  • 中國廣西樂業天坑群科考隊對冒气洞進行考察 (4/22/2001)    
  • 中國廣西樂業天坑群內又發現多種珍稀植物 (4/21/2001)    
  • 中國廣西樂業天坑又發現珍奇植物“桫欏” (4/21/2001)    
  • 廣西天坑底部發現只有在恐龍時代才能見到的珍稀植物 (4/20/2001)    
  • 探險“天坑”收獲頗多 三大發現惊世人 (4/16/2001)    
  • 大陸廣西天坑群發現稀有蘭花 (4/16/2001)    
  • 探險神秘“天坑”又發現大量珍貴動物化石 (4/14/2001)    
  • 廣西神秘“天坑”群忽現大風 科考大本營天翻地覆 (4/13/2001)
  • 相關新聞
    大陸廣西天坑群發現稀有蘭花
    探險“天坑”收獲頗多 三大發現惊世人
    廣西天坑底部發現只有在恐龍時代才能見到的珍稀植物
    中國廣西樂業天坑又發現珍奇植物“桫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