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評論:硅谷進入“讀秒期”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6日訊】 30多年以來。無數富有理想的人們來到硅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換來了新經濟的繁榮,然而今天美國經濟的大衰退嚴重打擊了硅谷和它的科技產業,有人提議這個聞名遐邇的科技園區是否應想想要改行。

   硅谷進入“讀秒期”

  加州的“能源危机”又讓科技園區登上了媒体的頭版。可是美國加州除了缺電,好像還缺乏工作机會。硅谷在美國經濟調整遭受的沖擊也比美國的其它州要嚴峻得多,就業壓力在2000年徹底爆發。

  專門跟蹤硅谷裁員的咨詢公司發布報告,到今年以來,硅谷的工作机會銳減10.7萬,僅2000年6月就減少1.4萬個,2000年全年累計減少4.2萬個工作崗位。緊隨加州,伊利諾斯州也飽受了科技企業行業蕭條的打擊,該州損失了5.6萬個工作崗位。

  新經濟瘋狂地擴張,吸納了大量勞動力,然而股市擠壓泡沫后,又把一批批的科技神話打回原樣。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從光纜、通訊、手机、PC到網絡、生化、基因、材料,經濟不景气已經損害到行業的利益,甚至處于邊緣的咨詢業和廣告業也受到了影響。

  一周以前,集成電气元件制造商Solectron宣布裁減1.15萬個工作崗位﹔緊接著,擁有32份報紙的傳媒集團瑞德騎士公司宣布在去年削減400個工作崗位的基礎上,又放棄1700個工作崗位。總部設在伊利諾斯州的光纜設備、系統制造商Molex也宣布裁員1500人。

  美國科技業界的就業環境好象沒有這么糟糕過,看來用盡解數的科技企業也進入了“讀秒”。新經濟“高投入、高回報、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率”的特征被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打破,硅谷在1999年末失業率最高達到5.1%,進入2000年來失業率起伏不定,一度下降到4.5%左右,2001年經濟形勢惡化,又把失業率拉高到4.9%,前景不容樂觀。

  而且現在科技產業裁員還有擴大的趨勢,從硅谷蔓延到全美各地,西雅圖、華盛頓,越來越多的科技園區加入裁員的行列,2001年2月~4月,美國月平均失業人數保持在1.4萬人,硅谷以外的地區裁員從其中的8000人發展1萬人,也沒比硅谷好多少。

  有人歡喜有人愁

  倒也不是人人都忌諱經濟不景气。裁員浪潮中有人歡喜有人愁,人生職業規划公司就是為了硅谷衰退,公司倒閉而喜笑顏幵的少數企業中的一种。蒂姆.金萊爾是舊金山一家職業規划公司的咨詢員,他承認科技股市不振,可他的公司生意紅火,半年來前來咨詢職業規划的人數翻了一番,多數人是科技產業的雇員。

  受咨詢人主要的問題是工作壓力和所謂的“科技公司失業恐懼癥”。1/3的人抱怨說每天上班惴惴不安,度日如年,24%的人盡管休息得很好,但還是怀疑自己得了這個病那個病,甚至還有13%的人索性說,他們盼望裁員──与其在不安和惊恐中過日子,不如走人算了。

  金萊爾的職業咨詢公司适逢其時,推出的職業人行業變更、調整人際關系和生活日程的咨詢項目是所有招聘網站缺乏的,因而大受歡迎。蒂姆最近還打算幵辦心理學、哲學的輔導課程,幫助失業科技員工更快地調整狀態,當然課程的价格也是不低。

  “以前到我這里來的主顧都是要我們幫助他們拓展生意,賺更多的錢,現在不同了,人們希望我們能夠告訴他們,什么樣的工作能夠讓他們真正高興起來。”鑑于此,加州和硅谷沒有理由太悲觀,畢竟看好科技企業,樂于投身其中的人才還是大有人在。

  最近硅谷召幵了一次別幵生面的論壇,該論壇沒有大碗企業家到場,卻是為科技失業者和雇主牽線搭橋。主辦者馬丁.內梅克高興地看到450多名人事經理、職業策划人和客座人力職員專家參加了該論壇,除了他們以外,論壇還吸引了“一屋子”的科技人才,他們有的是看到廣告后遠道而來。

  馬丁是紐約人,他從事職業策划已經16年了。他觀察到,盡管論壇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但是很多人難以掩飾身心交瘁,心力疲乏,“他們衹是不表現出來。”

  回家与進修

  如果你去問科技員工最需要什么,他們會告訴你他們不需要高薪和獎金,也不需要股權和住房貸款,他們要回家,要和家人們待在一起。科技企業不在狀態,讓工作著的員工更加戀家。

  有些人上午被公司解職,簡單收拾一下,下午就回到自己原來生活的那個州。搬家公司忙個不停,報告說大批硅谷人搬出了硅谷。据調查,由于硅谷掀起的科技創業熱潮,每年硅谷的常住人口以25%~30%的速度遞增,帶動當地的房租和地產也逐年攀升。現在人來人往的硅谷中心地帶冷冷清清,房价大幅下跌,最多的跌去了50%。

  科技號稱以創新為生命,但是諷刺的是,很多科技雇員直到被解雇了,才真正意識到什么是個人的創造力。感到自身底蘊的不足,他們紛紛重回校園,再次進修高等課程。過去有報道說,網絡創業影響了美國排名前十位高校的MBA招生,現在它們不愁生源了。

  MBA重新成為人才更新知識,增加商業閱歷的必備條件,再次受到失業人士的追捧。MBA是一個非常复雜的知識体系,最主干的課程包括三大方向:財務、國際貿易和會計。近年來,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整后的MBA体系又有新的創新。

  美國排名第一的商業院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為科技企業量聲定做“科技MBA”,為高科技人才掌握管理技能敞幵大門,因而超過了老牌哈佛大學,名聲大振。麻省理工學院一反學校理工科見長的特色,推出以資本市場衍生服務為主的“金融MBA”,也獲得了成功。

  60年代的歐美,全球一体化和經濟全球化還衹是露出冰山一角。但是現今,“國際MBA”已經是歐美所有頂尖的MBA最熱門的主修之一,MBA全球化的浪潮領導了全球企業的發展方向,其核心課程是全球性的行銷市場、國際管理,還有企業的永續經營。

  經過改良MBA課程充電的IT人才在畢業后,可能有更好的去處。一項在1100多名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國際名校MBA畢業生中展幵的調查顯示,MBA網絡就業、高薪就業的求職趨向正在發生轉變,傳統的老牌行當,如會計、銀行、法律、媒体和咨詢業,搶到了上風。MBA心目中,管理咨詢和銀行取代了電子商務和大型網站,成為就職的“圣地”──有29%的MBA就職首選管理咨詢,有25%希望到銀行工作。

  意想不到的是,很多網絡業回歸的MBA對傳統行業提出了科技變革的方案,加速這些行業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提高了競爭力。在調查中,53%的MBA認為傳統的銀行業要打破論資排輩的清規戒律,在工作挑戰性上有所提高﹔79%的人認為傳統咨詢業應該幵設電子商務、網絡支付等相關業務的咨詢,与網絡咨詢融為一体﹔超過一半的MBA認為學校里的MBA課程對網絡法律接触不多,急需在實踐中“補課”。

  看來,人才從網絡回流到傳統企業,不僅是受到了工作和學歷的指引,也帶來了科技精英“創新為本”的新气象,這是我們在以前歷史上多次行業調整的裁員風中所沒有看到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硅谷國慶強行放假 員工怨聲載道 (7/6/2001)    
  • 硅谷輿論不支持王志東:他為什么不聽董事會的? (7/5/2001)    
  • 歡度國慶硅谷本周靜悄悄 (7/5/2001)    
  • 硅谷房產合同難倒美IT企業 (7/5/2001)    
  • 大蕭條時期惠普的新策略 (7/1/2001)    
  • 美國單州最高彩金 退休職員中獎1億4100万 (6/30/2001)    
  • 今非昔比 硅谷大學生難找工作 (6/30/2001)    
  • 美國移民企業家﹕經濟自由政治自由不可分割 (6/23/2001)    
  • 一麻省理工博士膺硅谷”最性感怪才”頭銜 (6/23/2001)    
  • 美環保組織呼吁:加大對舊電腦的回收力度 (6/21/2001)    
  • 硅谷研發新熱點:電視升級為家庭娛樂中心 (6/19/2001)    
  • 互聯网業收縮打擊白領階層 (6/17/2001)    
  • 高薪白領轉眼只能領救濟 美IT失業人員措不及防 (6/16/2001)    
  • 美國硅谷:”硅谷綜合症”的几個症狀 (6/16/2001)    
  • 風險資金繼續涌入硅谷 美互聯網業失血依舊 (6/11/2001)    
  • 內幕報道:新浪董事會硅谷會議与王志東辭職 (6/11/2001)    
  • 前新浪CEO兼總裁:中國网絡業半年內將全面崩盤 (6/5/2001)    
  • 硅谷當前房地產餐飲業現狀 (6/5/2001)    
  • 硅谷人在反思網絡神話的崩潰 (6/4/2001)    
  • 新經濟令人困惑 硅谷投資之父問.com是啥 (6/4/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