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物:AOL“市場天才凱斯”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4日訊】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加入“量子”(AOL的前身)之前,他的“生意”及工作都沒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

  1980年,曾經在暑期打工時,挨家挨戶地推銷過有線電視的凱斯瘋狂地愛上了“有線電視”。他興沖沖地給時代公司(1989年与華納兄弟合并成后來的時代華納)旗下的有線娛樂(HBO)寫了一封充滿激情的求職信。但是,他被拒絕了。20年后,HBO連同她的母公司時代華納一起,被并入了AOL的版圖。

  也許,這會是一個浪漫的經典。一個內向、□腆、寡言少語的男孩子,一見鐘情迷上了一位令他朝思暮想的姑娘。初次求愛被拒后,他并沒有就此放棄,反而執著地苦苦等了她20年,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個“愛情”故事的男主角就是凱斯。當然,那時他無論如何也猜不到這樣的結局。

  “我堅信,通信領域的技術進步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凱斯在他的那封求職信中寫道。“電信技術上的革新(尤其是交互式雙向通信系統)將會讓我們的電視机(當然是大屏幕的)變成通信線路,變成報紙、學校、計算机、公民投票机以及目錄檢索工具。”

  他說的是有線電視?當時,不管是誰看了他的這封求職信,都會認為這是個瘋子。

  顯然,凱斯說的,更像是交互式的有線電視。當然后來的時代華納也曾大張旗鼓地要幵發交互式電視,但這卻發生在12年之后!

  交互性+有線電視,這不但是凱斯的夢想,更重要的,為他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模仿的對象。在往下來的十數年中,AOL的凱斯們,一直在滿怀激情地不斷向別人描繪他們的夢想:他們要把AOL建成一個与電視和電話一樣簡單易用、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不僅如此,他們還要以AOL為平台,把人們的通信、娛樂、購物、教育等聯結在一起。美國在線,無處不在──這是比交互式電視更進一步的夢想。不走運的凱斯就這樣沒能跟自己的意中人“戀上”。然而,相對于現在還找不著北的數字英雄而言,凱斯卻是個幸運兒。命運女神看來對他眷顧有加。她讓凱斯得到了一個夢想、得到了一個參照物后,再讓他到寶洁、必胜客等公司中去學習經營,學習如何贏得用戶的忠心,懂得了什么是“品牌”,經過這樣的“准備”,命運終于安排史蒂夫﹒凱斯“發現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市場天才”凱斯

  1983年,凱斯經他哥哥的介紹進入了“控制視像”公司,他從最低層做起,擔任的是營銷助理。不久,因出現財務困難,這間公司被債權人重組,并改名為“量子計算机服務公司”。凱斯不顧父親与兄長的反對,留在這間搖搖欲墜的公司繼續打拼。在此以前,就是寶洁這樣的公司也沒能把他留住。

  凱斯把目光投向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苹果”。衹要能在這“苹果”上咬上一口,那不但可以得到大量的用戶,而且公司的商譽和地位也將大大提高,凱斯這樣想。這顯然有點一廂情愿,當時“苹果”正准備自己做聯机服務,而且像“計算机服務”這樣的大公司也在為他們提供聯机服務。

  盡管沒人看好,凱斯還是單槍匹馬來到了硅谷。三個月后,凱斯終于完成了這“不可能的任務”,他拿著協議英雄般凱旋而歸。這是凱斯為“量子”打的第一個大胜仗,他也因此被提升為副總裁。

  其實,凱斯要的不單是“苹果”的業務,他更看重的是“品牌”,是“平台”,是“通道”。他的“市場天才”也正在于此。寂寂無名的“量子”要得到像“苹果”這樣的品牌,要為各式各樣的PC提供聯机服務,要成為許許多多內容的通道──這明顯是有線電視的概念。

  1991年,芝加哥的論壇公司找到了“量子”。他們想把自己的內容搬到網上,需要一個合作伙伴提供“通道”──當時因特網還未興起。結果,“量子”獲得了論壇公司500萬美元的投資,并改名為“美國在線”。

  “政治家”凱斯

  上大學的時候,凱斯選的是政治學。他說,這最接近市場營銷。“政治學”竟然离“市場營銷”最近,這与其說是美國大學的課程設計特別,倒不如說,凱斯這個“思想家”的思維方式真的与眾不同。

  在凱斯得到的許多綽號之中,“政治家”可能是最響的一個。當然,在像美國這樣的西方國家,稱一個人為“政治家”,有時候是一种調侃。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史蒂夫﹒凱斯确是具有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戰略眼光及政治手腕。

  1992年,AOL准備上市,一些投資者認為滿臉孩子气的凱斯繼續當CEO會損害AOL的形象,決定把他從這個位置上拉下來。在公司中人望极高的凱斯,不動聲色地接受了這一無理要求,他非常清楚現在AOL最需要的是什么。

  1993年微軟曾幵出比AOL的市值高一倍的价錢,要收購AOL。這立即遇到凱斯的激烈反對,“我知道如果賣掉公司,我們都能賺上一大筆然后散伙。但問題是,難道我們就這樣甘心失敗?”在他的极力游說下,董事會以6比5的微弱优勢決定拒絕微軟。AOL走對了關鍵的一步。

  AOL与微軟的較量,這衹是剛幵始。

  1995年,微軟推出了自己的聯机服務MSN,同時把它捆綁在Windows 95上。凱斯馬上設法与自己的宿敵“計算机服務”和“奇才”組成臨時的統一戰線,把微軟告到了司法部。但這官司剛一打完,當蓋茨為了阻擊網景再次找到AOL要求結盟時,凱斯考慮其條件對AOL有利,竟然也答應下來。

  不僅如此,在那個被稱為“瘋狂的兩周”的1996年2月的兩個星期中,AOL還分別宣布与網景、太陽、AT&T等公司的合作,令業界目瞪口呆。

  正是由于AOL的“出賣”,網景更迅速地墜入深淵。而AOL卻利用其策略,日漸于在線服務上取得优勢。1998年,AOL先后收購了“計算机服務”和網景,成為了在線服務的巨無霸。2000年更乘著網股熱潮的高漲,宣布与時代華納合并,從而圓了凱斯的“有線夢”。

  毫無疑問,史蒂夫﹒凱斯是個天才,他有著很多常人難以理解的品性。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介紹他,那我們衹好說,他是個成功的美國商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EBay將透過AOL傳媒資源加強行銷 (8/14/2001)    
  • 傳網路媒體龍頭AOL將再裁員1000人 (8/14/2001)    
  • 人心惶惶 AOL時代華納醞釀裁員千人 (8/12/2001)    
  • 美國投資銀行巨頭遭AOL部分投資者集體控告 (8/10/2001)    
  • 美网民對AOL、MSN的滿意度低 (8/9/2001)    
  • Winows XP將搭配AOL网絡服務 (8/6/2001)    
  • AOL時代華納大縮編 535員工將“优退” (8/6/2001)    
  • 綜述:美國在線AOL保持霸气逆風揚帆 (8/1/2001)    
  • 專家預言微軟与AOL將打持久戰 (8/1/2001)    
  • 微軟棒打AOL:桌面小圖標引發巨人大戰 (7/31/2001)    
  • 評論:微軟与AOL時代華納激戰互聯網 (7/31/2001)    
  • 微軟要用500億資金与AOL爭奪寬頻市場 (7/31/2001)    
  • 美國AOL會悄悄購并亞馬遜? (7/27/2001)    
  • 通信网絡巨人擬聯手 AOL和AT&T商討合并 (7/27/2001)    
  • AOL時代華納推出“AOL-XP”計划重拳出擊微軟 (7/27/2001)    
  • 美國在線華納16億美元收購IPC (7/26/2001)    
  • AOL Time Warner將以11.5億英鎊買下英國IPC集團 (7/25/2001)    
  • AT&T與AOL將合併寬頻業務 (7/25/2001)    
  • AOL向Amazon 注血$1億 (7/25/2001)    
  • AOL/時代華納究竟意欲何為 (7/14/2001)
  • 相關新聞
    AOL/時代華納究竟意欲何為
    AOL向Amazon 注血$1億
    AT&T與AOL將合併寬頻業務
    AOL Time Warner將以11.5億英鎊買下英國IPC集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