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遭遇人才難題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21日訊】說起威盛電子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但計算机芯片上的VIA符號不少人都見過,那便是威盛電子的杰作。作為与英特爾、AMD同坐CPU技術全球頭三把交椅的華人企業,為打破外國人一直掌控這項核心技術的局面,大膽提出了創造“中國芯”的口號,為此,這家總部設在台北的跨國公司還在去年將研發的触角伸到了內地的北京和上海,然而當其北京研發中心于今年5月搬進位于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那寬敞而明亮的新辦公區后,面對兩百多個空著的座位,人力資源部經理王明保先生的心里幵始有些著急了。

  ■“威盛”著急的市場信號:國內微電子人才告急

  王經理告訴記者,威盛電子公司主要從事的是計算机核心部件Chipset,CPU以及通訊芯片、系統方面的研發工作,而非一個生產型的企業,因此公司75%–80%的人員都是計算机、通訊、電子与微電子方面的研發工程師。与台北衹有屈指可數的几所名牌大學相比,光是在北京的名牌大學的數量就要遠遠超出。也正是看中內地十倍甚至數十倍于台灣的人才优勢,他們于今年初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
  3月以來,他們也曾就邏輯電路工程師与軟件工程師兩個職位進行公幵招聘,然而以同樣收到500份簡歷計算的話,前者能錄取50人,而后者最多衹能錄取10人。用王經理的話說:“我們學軟件的人多愿去做應用軟件,一些早期學過C++或是匯編語言的人后來也都改學了應用軟件,因此适合公司需要的軟件人才就顯得稀缺了。”而他對國內微電子人才市場所作的一項調查則更能深化我們對此的了解:目前全國每年有1200名左右的電子与微電子專業學生畢業,而這些學生中真正到威盛“來之能戰”的人則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此前國內沒有這一產業的存在,過去很多畢業生畢業后衹能在公司中從事一些技術支持或應用方面的工作,衹有极少的人在搞研發。

  同樣的原因也影響到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很多學生之所以搞不了研發衹是因為上學期間缺少某一門課程,比如對邏輯電路設計中的工具運用得不夠。王經理說,以國內目前研究生的實際水平,進入威盛后最快的要六個月才能基本清楚核心邏輯芯片的研發流程,一般的要用上2至3年的時間才能作項目。當被問到威盛怎樣解決這一人才難題時,王經理表示:“我的任務本來就不是來搶人的,而是找到聰明且善于學習的人選,輔之以專業且系統的培訓,讓大家与公司一起成長,共同把事業做大。”因此在威盛的研發工作區中有很多能容納4人到十几人的小房間,它們都是專門的培訓間,新手可以在這里接受來自海外的培訓。部分工程師還要不定期到美國去接受培訓。

  ■微電子產業如何迎接挑戰

  有一組數字頗令人擔憂:在發達國家,信息產業的產值要占GDP的40%–60%,而且GDP增長部分的65%以上与微電子有關。但我國微電子銷售衹占國內市場的16%,且都是中低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微電子品僅占世界總產量的不足1%,而美國高達32%,日本也達到23%。

  難怪中國微電子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德馨感嘆地說:“由于缺乏核心技術,高利潤被國外企業搶走了,我國的整机行業是在給別人打工。”

  威盛亞太區市場行銷總監鄭永健先生對此也談到,所謂“中國芯”口號的提出就是想擺脫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外國人的局面,去年威盛在全球專業集成電路的營收方面以10億美元升至全球第四的地位,并有望于2002年做到全球最大。為此威盛也做好了兩年之內將內地研發隊伍發展到兩千人規模的准備,相對于這一龐大的需求,他不無擔憂地指出內地人才尚顯不足。鄭先生指出,其實內地缺少的并不是從校門中走出的學生,而是具有實戰經驗的人才。因為過去內地缺少芯片設計方面的主導公司,而台灣微電子人才在接触市場的机會方面要比內地多一些。他說,雖然在微電子市場方面內地比台灣要慢上5–10年,但這不意味著是一种等比例落差,而且与台灣學生相比,內地的學生更能吃苦,因此會進步很快。對此,吳德馨也指出,國內要重視對微電子人才的培養。

(北京青年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信息時代有七种人才最搶手 (8/19/2001)    
  • 香港危机 (8/19/2001)    
  • 職場關注:高薪留不住人才的五大原因 (8/17/2001)    
  • 國外管理新理念 (8/16/2001)    
  • 女教師帶嬰“讀研” 上課喂奶兩不誤 (8/16/2001)    
  • 入世后大陸哪些人才能賺大錢?專家談四大趨勢 (8/16/2001)    
  • 美國兩華人被《時代》選為醫學界頂尖人才 (8/15/2001)    
  • 選干條件放寬 中國云南大學高學歷人才投身“考官熱” (8/15/2001)    
  • 什麼樣的人才最受獵頭公司喜歡? (8/14/2001)    
  • 中國將開放外國人才中介公司 (8/13/2001)    
  • 跨國公司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業內人士揭開謎底 (8/13/2001)    
  • 瑞士設网站吸引海外人才 (8/13/2001)    
  • 桃芝災區再現921地震夢魘 考驗台灣政府與人民 (8/12/2001)    
  • 中國國家人事部研究結果表明 國內急需四類關鍵人才 (8/10/2001)    
  • 平原君: 疾風知勁草 板盪識誠臣 (8/10/2001)    
  • 中國醫藥衛生界的四大問題 (8/10/2001)    
  • 中國擁有潛力最大的IT人才 (8/9/2001)    
  • 戶口“門檻”擋住人才 (8/9/2001)    
  • 探訪2001年大學生就業市場﹕名牌學校火爆 (8/9/2001)    
  • 輿論監督又受阻 南方都市報記者被人圍毆 (8/9/2001)
  • 相關新聞
    輿論監督又受阻 南方都市報記者被人圍毆
    探訪2001年大學生就業市場﹕名牌學校火爆
    戶口“門檻”擋住人才
    中國擁有潛力最大的IT人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