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多國為稀土找後路 日發明無稀發動機

【大紀元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任子慧東京報導)三週前中日間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除涉及到「釣魚島之爭」的老問題外,由於中國一度中斷對日本輸出稀土,牽扯出佔據全球逾九成使用量的中國稀土資源的壟斷問題。特別引起了世界多國的關注,他們擔心中國會越來越把資源當成一種戰略工具或外交手段。

稀土是指17種化學上相似的金屬元素,如銪、釔和鑭,它們具有獨特的磁性、光學性和其它特性,對微型化、激光和能源效率至關重要。從精確制導武器、夜視儀和雷達系統,到綠色科技如混合動力汽車和風力渦輪機都離不開稀土。

主要以高科技電子發展的日本,每年從中國入口的稀土佔其市場需求量達97%,這種過度的依賴同樣敲醒了日本政府。日本一早窺測出過度依靠中國入口稀土問題,前原誠司外相指出,供應源頭只依靠一國太風險。經濟產業大臣大町章宏(Akihiro Ohata)星期五表示,經濟產業部希望在2010財年在追加預算中撥出資金,用於確保稀土金屬的穩定供應。日本星期五還公佈了稀土礦資源保障政策,內容包括貯存資源以及尋求中國以外的供應來源。

日本發明 無稀土發動機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說,日本政府下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開發出了完全不使用稀土類金屬的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此次開發的發動機雖然沒有使用稀土,但仍可為混合動力汽車提供充足的動力,而且還可以輕易獲得製造材料,因此,成本比使用稀土的發動機更加低廉。

同時,日本也在尋找其他國家的貿易夥伴,前原誠司外相昨天就對中國一度不公開停止稀土對日本出口一事表示,「供應源頭只依靠一國,對資源安全保障上帶來風險。」「需要通過外國使節表達,日本願意合作開採礦山以及確保權益上蒐集信息,加強與外國要人在經濟利益互相協助的。」而首相菅直人早前在美國出席聯合國會議期間,與蒙古國總理巴特包勒德,就雙方在稀有金屬、煤炭、鈾等礦產資源共同開發領域加強合作一事達成了共識。

各國開動 為將來鋪路

比鄰的韓國也有同樣擔憂,日前表示,計劃將撥款1500萬美元增加稀土的儲存,並尋找稀土的替代礦產。

美國方面,能源部將在今後幾個星期內擬定戰略,增加美國產量,找到替代材料,並提高稀土使用效率。另外,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10月5號將舉行聽證,以確定軍方是否對中國稀土過度依賴。五角大樓也將完成自己對同一問題的審議。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國防戰略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說:「我的看法是,這起事件為很多國家敲響了警鐘,包括美國、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他們開始關注中國如何看待自己的出口和經濟制衡能力。中國採取的顯然是一種重商主義觀點,那就是,出口不僅是貿易問題,更是一種戰略武器。」

去年,中國對稀土元素設定了全球出口配額,就引發了各國政府的憂慮。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今年4月就警告說,由於缺乏稀土供應,軍方有很多弱勢。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據悉,鄧小平的指示下開始加快稀土生產的。鄧小平甚至將中國稀土的生產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相提並論。他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然而,日前中國商務部的官員就指出,如果找目前這樣不斷向外輸出的話,不到二十年,中國的稀土資源將枯。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中國的稀土生產量雖然佔世界首位,但真正的地下資源只是世界的三成多。

美國曾經是世界最大的稀土供應國,但是因為對環境問題的擔憂,美國在2002年關閉了最後一個稀土礦公司Molycorp。美國現在所需的稀土100%依賴進口。不過,Molycorp公司正尋求重啟並擴大稀土資源的生產,該公司在加州的帕斯山

中國官員也曾表示,之所以提高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於對環境問題的考慮。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說,美國可能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自給自足的稀土供應鏈。擁有一個礦場,那裏擁有除中國以外最大最豐富的稀土礦。據日媒報導,美國與澳洲將於2012年正式開始開採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