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民團倡議6千公噸減廢方案

人氣 8

【大紀元2010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香港政府在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一役受挫後,隨即掀起興建焚化爐的戰幔。民間團體日前發出聯署聲明,提出以減廢為前主導的全面資源管理策略,拋出「減廢六千.三三歸零」的整全方案,以邁向「垃圾零填埋」為目標,挑戰政府的垃圾政策。

由香港地球之友及公共專業聯盟發起的聯署行動,一個星期下來,已獲得學者、環保團體、社區組織等跨界別代表共19個單位支持,並繼續邀請政黨和議員聯署。聯署立場書提出「三大方向,五大對策」的策略,強調政府只要下決心在2012年任期結束前,推出生產者責任、廢物收費、堆填區棄置禁令、全面回收廚餘等法案,香港每日需要處理的垃圾量,可由2012年開始的3年內下降,並且可望在2022年前,由現時每日約9,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大減6,000公噸。屆時餘下無法回收的廢物,估計會大幅壓縮至約3,000公噸,即使萬不得已要焚化處理,也能減少排放二噁英等有毒物的風險,並避免有未經處理的垃圾送進堆填區,使堆填區毋須擴建。

發起團體指出,香港人均的廢物製造量,是台灣和南韓的兩倍半,甚至較英國、日本、美國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發達國家都比下去,顯示香港人極其揮霍資源,也反映存在極大的源頭減廢空間。

使香港邁向國際大都會水平

香港地球之友發言人指出,「曾特首的管治班子明知廢物問題嚴峻,卻蹉跎了5年時間。除非履行《都市固體廢物政策大綱》中推動廢物收費、生產者責任等的減廢工作,否則我們絕不贊成焚化,也會動員各界反對。」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說:「政府應該汲取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失敗的教訓,利用這個難得的契機,推動一個整全的資源回收和廢物棄置策略。台北市在2000年實行『資源全回收、垃圾零填埋』的計劃,起初也遇上不少技術困難,民怨很多。但台北市原定20年才實現的目標提早10年在今天基本實現,證明了政治決心和領導能力是成功的關鍵。我們這個方案的好處是不單令社會整體節省棄置廢物的成本,更能夠發展回收再造產業,創造綠色職位,使香港邁向國際大都會應有的管治水平。」

議員:為財團利益推銷焚化爐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指:「部份議員推銷焚化爐,是為了背後財團的利益,因此,大家必須細心考慮我們真正目標及發展,否則焚化只變成財團的另一個商機。」而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亦表示:「在減無可減(廢物)的情況下才支持焚化爐。」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博士指:「全世界已有多個國家行垃圾按量收費,成功減廢,我曾在南韓見過,市民會在商店內直接把產品的包裝拆掉交還售貨員,原因是包裝垃圾帶回家是需要交垃圾費的,結果生產商及消費者都有誘因源頭減少製造廢物。」

政府經常以回收了一半 (49%) 都市固體廢物的數字已經很高,自以為「功德圓滿」。發起團體提醒,「回收數字高不代表做得好。」舉例而言,去年香港雖然回收了1,027公噸廢紙,但丟到堆填區的廢紙更多,有2,064公噸,佔堆填區每日處理量的百分之二十三。連同1,705公噸的塑膠,加起來就是百分之四十二。這兩者都是可回收而被浪費的資源,不是垃圾,更不應餵給焚化爐消掉。

相關新聞
雷玉蓮五一遊行請願 促港立法保障工人安全
港一拳書館於學校辦書展 因匿名投訴被取消
無懼港府打壓 港前立法會議員流亡後加入澳洲政黨
五一逾15萬港人出境 入境大陸客近14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