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凡:千年極寒正降臨人間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2日訊】(希望之聲《伍凡評論》節目)伍凡:各位聽眾好,現在是《伍凡評論》第211期,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千年極寒正降臨人間嗎?

在線收聽
下載收聽

為什麼會引起這麼一個興趣談這個題目呢?因為在最近有BBC廣播電台委託了一個公司,對全世界8個國家、七千多名訪問者來採訪。他就提出了14個問題,其中包括恐怖主義、全球暖化、污染、人口過剩、經濟等等14個問題,請這些被接受採訪的人要挑出2-3個,在他們認為是最威脅到全世界安全的問題。其中他就點出來中國,中國的受訪者67%的人挑選了全球暖化,52%的中國人挑選了污染,他認為在中國人中間這兩項是最高的,其他國家都不完全是挑選這個答案。

這兩個題目表明了在受訪者中間或是代表中國居民他們的切身感受,對他們現在的生活也好,對全世界也好,是威脅最大的兩個問題,實際上也反應了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對他們生活困擾以及對他們今後未來子孫後代的威脅。

這就使我想起來既然有這麼多人關心地球暖化以及污染,那麼選擇和這兩個題目有關的問題來談一談恐怕還是滿有興趣的,這是第一個原因,今天我要談進這個節目。第二個原因是在今年的10月上旬有兩篇文章在中國的網路上傳播,第一篇文章的題目是「今年冬天歐洲或現千年一遇寒冬,中國恐難倖免」,這是一篇文章。

第二篇文章是「千年極寒原因,千年極寒發生在明朝」,明朝滅亡離現在有多久呢?有四百多將近五百年了,他滅亡正好是在15-16世紀這個階段。那麼這個消息登出來以後,這兩篇文章在網上一傳開以後,就牽動了很多人的神經,有的人打問號:會是真的嗎?還一種是比較相信有這可能。另外我看到有反駁的,大部分是跟官方有關的,什麼氣象台、專家他們出來講話,對這兩篇文章就持反對態度。

那麼看看現狀,因為他這個題目講千年極寒,今年冬天歐洲會出現一個千年極寒,那麼現在看看歐洲的現狀。歐洲今年9月底氣溫是30年來最低的,氣象部門預測,英國今年的冬天可能出現猛烈的暴風雪,氣溫可能降到攝氏零下22度,在蘇格蘭9月25日他們測量零下4.4度。這是英國最近30年來最寒冷的9月的夜晚,有人擔心未來恐怕就要再一次面臨類似於北極的寒冬。

那麼「千年極寒」這4個字從哪裡開始出來的呢?是由俄羅斯的一家電視台播報出來的,他根據一個氣象專家預測說今年的歐洲將面臨一千年來最冷的寒冬,所以俄羅斯對這個問題也非常關注。還不到10月份,俄羅斯已出現了低溫,俄羅斯有低溫,英國有低溫,並且日本的北海道已經提早下雪,在10月份就開始用了鏟雪車,這是過去歷史上還沒有過的。

可見北半球在10月份已經開始進入寒冬了,俄羅斯他們預測到明年的1月份將會出現了攝氏零下25度的低溫,在俄羅斯的中部地區和加拿大的北部地區現在的氣溫都比正常的年份要寒冷很多。這是講現狀。現在已經11月了,剛才我所講的這些國家,北半球的高緯度的國家都已經進入寒冬了。

那麼再回過頭來看今年的夏天,今年的夏天非常奇熱,在歐洲地區2010年是130年來最熱的夏天,也就經歷過百年不遇的罕見酷暑,所以今年的冬天會倒過來。夏天酷暑,冬天就會嚴冬,在北半球中緯度和高緯度都會出現這種現象,所以氣象專家就警告,歐洲將面臨一場「千年一遇」的寒冷冬天。

那麼中國是在北半部中緯度和接近高緯度地區,所以也難免會出現寒冬現象。那麼寒冬現象在加拿大已經對農業產生嚴重後果,加拿大已經警告,小麥和用於生產食用油的油菜籽產量會下降20%。你看今年的俄羅斯莫斯科發生了奇特的大火,不僅僅是莫斯科,莫斯科的周圍,俄國的歐洲部分都發生了大火,用人工辦法簡直難以撲滅。一直過了大概十幾、二十天吧,慢慢氣溫下降了,下雨了,這大火才撲滅,是靠老天而不是靠人工。

這樣一來也造成俄國的小麥和燕麥產量減少,普亭總理下令,俄國的小麥在今年年底以前禁止出口,一下子使全世界的糧食價格上升,所以這個氣溫會影響到全人類的生活。那麼我今天要特別講北半球,北半球中緯度和高緯度,中國正好在北溫帶,歐洲、俄國、加拿大是北半球高緯度。那麼中國和美國是相類似的,今年美國同樣夏天酷暑,而現在又是暴風雨。今年在太平洋,菲律賓呂宋島附近,所產生的颱風狂妄,夏天氣溫升高,這是罕見的。同樣的,在美國東岸大西洋,整個狂風巨浪吹向美國和加拿大的颱風比以往要多。

那麼「千年嚴寒」這個詞從哪裡出來的呢?我剛才講了,是莫斯科的電台把它播出來的。那它的來源在哪裡?來源是在波蘭的氣象和水務管理研究所的一個氣象學家科瓦爾‧沃斯基,這個人他講出今年歐洲部分又有千年嚴寒。原因在哪裡?原因是說由於墨西哥灣的暖流正在降低,有反聖嬰現象出現。反聖嬰還有一個名詞叫La Niña,它這是西班牙語,La Niña是一個小女孩,那麼「聖嬰」是指男孩。

由於反聖嬰也就是女嬰這種氣象的現象出來,指的是在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面上的水溫急遽下降,這個現象出來就會造成太平洋西部靠近亞洲、中國那部分太平洋的水溫溫度升高,氣壓下低,結果造成狂風暴風,在亞洲這一帶發酵。所以今年可以看到在台灣、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島、越南,颱風一個接著一個,不斷的出現,跟這個La Nina現象,反聖嬰現象是有關。

那麼這個反聖嬰現象就會影響到墨西哥暖流,墨西哥暖流指的是什麼?墨西哥暖流是指在美國南部靠近古巴附近,加勒比海附近,在海底下一股暖流,一直往西北方向輸送熱流送到靠近英國、冰島、格陵蘭島那個地方,使那個地方的海水溫度上升,上升以後才能造成有大西洋的暖流,這是地球的自然現象。

那麼這個現象正在降低,根據他們有關氣象機構以及專家們的觀察,這個暖流海底下朝西北方向,在大西洋海底這個暖流已經幾乎下降了50%,那麼造成什麼呢?造成歐洲地區這股氣候暖流的減少,也就造成歐洲靠近北極地區,以及北半球高緯度的地區氣溫逐漸下降。這是波蘭的專家所掌握到的資料,就是科瓦爾‧沃斯基他對莫斯科電台所講的,俄國人很重視這個消息,就把它播出來。

這些專家們預估,一旦墨西哥暖流停止不再朝北極方向,以及格陵蘭島、冰島、愛爾蘭島這個方向輸送暖流的話,那麼歐洲要進入一個新的冰河時期。這是講到歐洲。我們看中國,我就把中國從9月份,夏天不用講,今年夏天溫度也非常非常的高,我就從9月以來看氣候有什麼變化?我查了一下資料,9月份剛剛入秋,西伯利亞的寒流已經入侵到中國,從哪裡進來?從新疆。

9月3日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東移南下,造成了新疆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溫和大風天氣,這溫度下降多少?當冷空氣進了新疆以後,新疆大部分地區的氣溫突然下降,攝氏15度,原來是30度天氣,一降就降到了15度,引起了暴風雪或狂風暴沙,沙塵暴就出現。

在 9月3日,新疆的哈密地區,哈密是在新疆的中部,9月4日下雪,下了20多釐米。9月5日南疆指的是天山以南,喀什地區出現了風沙暴,在喀什附近強沙風暴可以造成能見度100米之外根本看不見。到了10月14日,烏魯木齊已經降到了攝氏8.7度,可見秋天已經是寒風颼颼。這個氣溫的下降跟英國、俄羅斯的氣溫下降是同步的。

那麼9月3日起,西伯利亞入侵新疆之後,緊接著9月下旬又有一個冷空氣進來,從哪裡進來?從中國的東部,從內蒙古進來,內蒙古、東北、華北在9月下旬也出現大風降溫天氣。現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都已經進入了冬季。從9月以來,入侵中國的冷空氣由幾個地方進來,最早從新疆,現在從內蒙古進來以後,內蒙古大興安嶺,黑龍江呼中,青海五道梁都出現9月飛雪飄飄。這些地方都提前進入了冬天。

到了9月26日,長沙、武漢、合肥、南京,長江中下游城市都已經進入了秋冬。10月19日以來,第三股冷空氣又進來了,是從新疆完了一直向東擴,所以中國北方地區出現了暴風雪、大雨降溫的天氣,北京中央電視台從10月下旬開始,連續4天發布了寒潮的藍色警告,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強冷空氣橫掃中國。

這個冷空氣一步一步東移,移到哪裡?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大部分、東北的大部分、山東、江蘇的北部,氣溫下降的幅度到14-16度。10月下旬,第三股冷空氣南下東擴後沒有幾天,氣候略為轉暖,不料11月10日又有一股冷空氣進入中國西北地區,出現大風、降溫和沙塵暴,沙塵暴的地區涵蓋了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以及渤海海域,面積達到42萬平方公里,預計11月12日到14日還有一股冷空氣要進入到中國。在15日凌晨,預計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跌到冰點。

11月中旬這兩股冷空氣輪番轟炸之後,預計到15號早晨在西北地區、華北、東北地區,氣溫都要降到攝氏0度以下,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將要達到攝氏零下20度以下。氣溫的急遽下降,「千年極寒」的訊息在民間流傳,致使中國大陸的煤價急遽上升,使這個煤價一日三市,不少中間商甚至囤積居奇不賣,甚至有錢你都買不到。煤價是一個月內上漲了50%。這就是人們由於受到「千年極寒」訊息的影響,開始囤積冬天所需要的煤炭。

煤炭這一波瘋漲有3個原因:一個是千年極寒;第二個是積極性的需求,冬季到了;第三是運煤的費用增加,這三大因素造成的。而這種心理的影響是起了相當大的主導作用,天寒地凍、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給中國老百姓帶來相當大的生活困難。那麼這個現象人們一定問,這就是每一年或者是每十幾二十年出現一次冷空氣下來,還是像波蘭的科學家所講的是「千年寒冬」的一個前兆呢?怎麼去理解這個現象?所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爭論,我想把這些不同的爭論觀點提供給大家看看。

現在對於「千年極寒」這4個字有看法有爭論,爭論兩個焦點,首先來看看不同意見的人,他說「千年極寒」這個說法是波蘭科學家提出來,他的理由是「拉尼娜現象」就是「反聖嬰現象」造成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暖流活動降低,並且近年來墨西哥灣的暖流溫度只有過去的一半。但是這樣的說法他不否認有這個現象,這些專家們認為,拉尼娜這個反聖嬰現象和墨西哥灣的暖流減少,這兩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一個是在太平洋的東岸,一個是在大西洋,這兩個現象不應該把它扯在一起。這是這些人的觀點。

第二個觀點,他認為反聖嬰也就是拉尼娜現象的尺度標準是每年來計算,每年都不一樣。今年是拉尼娜,過了兩年可能又是一個聖嬰現象,再過幾年又反聖嬰現象,就是在太平洋東岸的水溫高和低,是在這個地方發生的。那麼墨西哥灣暖流的衡量尺度是要相對穩定的,要在10年、20年、30年來做一個計算尺度,所以這兩個不應該扯在一起。拉尼娜現象影響是在太平洋,墨西哥暖流影響在大西洋。所以這批專家們認為這兩個現象不應該扯在一起,「千年極寒」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根據的。這是一個觀點。

第二個他們持不同意見的觀點認為,現在在人類所發展發明的科學測量的技術還沒有能力達到去預測未來1千年,或者是今後若干年氣候變化的能力,人類還沒這個能力,並且這種預測不僅僅是複雜的,難度也很大,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中國的氣象專家認為,做個氣象預測你只可以兩三天,你氣象預報,預報和預 測是不同的,預報是可以略微長個幾天,你現在無法去確定一個月以後、兩個月以後氣象的預報,這批專家們是這樣看。所以像千年極寒,那它預測的尺度應該是至少用100年來計算,分10個點,1千年,而人類目前測量的手段還達不到這個要求。

可是這些專家們也沒有否認我上面所講的,無論是北半球的北極也好,高緯度也好,中緯度也好,包括英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中國的江河流域以北這些寒冬的現象他都不否認,他說那只能是長年我們過去所遇到過的天氣寒暖之間的一種交流變化的現象而已,憑這一點無法確定千年寒冬,這是持反對意見。那麼持贊成意見的人認為,拉尼娜現象就是反聖嬰現象,靠近中國的,靠近亞洲的西太平洋的負高壓,也就是拉尼娜現象造成西太平洋的水溫增加,它總的高壓偏強,它的穩定性很弱,所以就會造成強大的暴風、颱風出來。

在浙江省有一個氣候中心專家叫毛燕軍,他是很明顯的一個觀點,他從全球範圍來看,說歐洲確實有可能出現極寒的天氣。那麼從浙江省來看,至少有兩個理由可以支持「千年極寒」這個觀點,他認為冷冬的預測是有道理的,從統計的數字上來看,近幾年來看,夏天越熱,冬天越冷的可能性就越大。今年浙江的夏天屬於歷史上比較炎熱的,表現為高溫的天氣很多,到了今年冬天就會變得特別冷,氣溫從35度高溫下降十幾度啊,這就是跟北方的冷空氣和拉尼娜現象是有關的,寒冬的預測可以相信的第二個理由,他認為是拉尼娜這個反聖嬰,那麼現在專家們各有各的說法,誰說的是準確的呢?都無法判定。

為此,我在網上就廣泛的去找資料,看看能不能找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資料來解釋這個現象,否則為什麼波蘭的科學家沒頭沒腦要講這個話呢?否則為什麼俄國人會那麼樣的擔心出現對俄羅斯整個生活極大影響的「千年嚴冬」這種說法呢?我想總還有更多的一個道理吧!所以我就找到了 一份資料,這份資料它真正成一個研究報告的時候是在2003年,7年之間它已經預測到2010年的氣象會發生一些什麼變化。這報告是誰寫的呢?是美國國防部的一個專家起草,他代表了一批專家的意見。

他報告的全文翻譯成中文叫作《氣候突變的情景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他報告裡面這樣講,說現在的一些跡象表明了全球變暖,溫鹽環流(溫度和水的鹽分)可能已經開始出現了顯著的影響,這些現象包括觀察到了北大西洋正在越來越多的被暖化的冰川,增加的降水,北大西洋的鹽度在過去的40年間有了明顯的降低,由於這些可怕的潛在的後果,氣候突變的風險,儘管不確定性很大,而且發生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完全應該將它對其的關注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而不應該只停留在科學爭論上頭。

這份報告是在去年前寫的,它已經預估2010年歐洲會有極寒出現,這篇報告把氣候暖化最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剛才所提到的墨西哥暖流,墨西哥暖流為什麼下降了呢?它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批美國科學家 們、氣象學家們以及地質學家們,他們認為由於地球長時間的,上百年來的持續升溫,21世紀的最初10年可以被看作為「大氣地球暖化一個加速的時期」,全球的平均溫度將每10年升高華氏0.5度。在變化非常激烈的地區,每10年可以升高到華氏2度,由於整個20世紀以及21世紀初期的地球的溫度上升,正反饋的循環已經發揮了作用,使得某些地區的溫度上升了,從每年的華氏0.2度增加到0.4度,最終達到每年上升華氏0.5度。

這樣的速度上升得非常快,造成結果就使得北大西洋以及格陵蘭歐洲之間海域,海水的鹽度將持續下降,海水的鹽份減少,比重降低,向下沈的數量和速度下降,造成墨西哥暖流朝北方向的速度和數量都得下降,這就是造成北極地區也好,北大西洋西北角氣溫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於北冰洋的暖化使冰塊消掉,你看從冰島也好,格陵蘭島也好,大批的冰雪、冰山都已經潛到了海底,那麼這些淡水在高緯度,使整個高緯度的大西洋的鹽分在下降,鹽分一下降,水就變輕了,它不是變重,就阻擋了墨西哥暖流朝北,這個暖流朝北的速度在下降。

所以整個氣候暖化造成大西洋的鹽溫關係發生重大的變化,這就開始使暖流不能到北大西洋的北部,那麼那個地區的氣溫、水分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是科學家們最重要的理由。他們的觀察不是說用氣象觀察這個方法,不是的,他們採取的辦法是用地質的辦法,他們在格陵蘭島向冰塊底下去取冰芯,幾千公尺的往下打,取出冰芯來,把圓形狀的冰一塊一塊的抽出來,抽出來以後,根據它的深度就可以分析這個年代,哪一年的就可以分出來。這就好像在地球表面,地質學家們把地表面往下打下去拿出土質一樣,也就可以分成哪一個世紀、哪個年代的土質是什麼,裡面保留非常豐富的資料。

同樣的,美國的科學家們從格陵蘭島把冰芯取出來,可以發現這個水和鹽的關係,水溫度和鹽的關係都記錄在這個冰芯裡頭,可以看到現在北半球的地球現狀,跟8,200年前所發生的現象是非常類似的,也就是8,200年前有一個寒冷的冬天,那時候就使得河水結凍,農業產量急遽下降。

他們取得更多冰芯以後拿來分析,還有海底的沉積物也拿來抽出來進行化驗,這些紀錄表明,在過去的73萬年曾經發生過8次類似的「千年極寒」的現象。所以他們就非常肯定,現在正發生的氣候變化的現象,和8,200年前發生的極寒現象是類似的。

他們根據這些資料來分析,在公元14世紀到19世紀,也就是明朝那個時期有一個小冰期。這小冰期是從1300年一直持續到1850年,也帶來嚴冬氣候突然的變化,對歐洲的農業、經濟和政治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農業產品急遽減少,沒有蔬菜、沒有穀物、沒有魚類。這個小冰期就是14世紀到19世紀,在中國明朝時期發生了,發生之後引起了很多地區、很多國家的人口急遽減少,人口大批的遷移、農業產量下降。在1315年到1319年造成了大飢荒,大飢荒使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沒有糧食吃。這個小冰期,他說並不是毀滅社會文明的唯一原因

我們再看看氣象的變化,我記得前幾年,美國的NASA航天總局報告: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是11年,可是最近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延長了,延長到12 年、13年。太陽黑子的活動減少,那麼他輸出到地球的太陽風暴也減少,也影響了地球的變化。這是一個。第二個現象也是NASA所報告的:也就在2010年到2013年之間,地球的南北極磁場也在發生變化。過去從地質探勘所拿出的資料來證明,當地球的磁場南北交換,到臨交換的那一段時期,那是冰河期出現了,還不只一次。

那我也看到那個資料,看到唐朝本來是非常富裕的一個朝代,可是兩百多年後突然垮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氣候變化,乾旱、寒流使得唐朝人口減少、稅收減少、農產品減少,使唐朝結束了;明朝也在這個小冰期結束了。所以氣候的變化在影響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好,各位聽眾,我今天對「千年極寒」這個題目的評論到此結束,謝謝各位收聽,再見。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伍凡評論》節目錄音整理)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