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爆重大共諜案 軍情局上校涉雙面諜

吳揆:無砲火戰爭仍進行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戴德蔓台灣綜合報導)台灣國防部軍情局再爆重大共諜案!軍情局上校組長羅奇正涉嫌透過以台商身份做掩護的男子羅彬,洩漏台灣布建中國情報人員名單、情治單位會議紀錄等重大情報一百多件給中共情報當局,涉案層級可能是軍方近二十年來最高的共諜案。

台灣國防部強調﹐這起共諜案由軍高檢、高檢署、調查局聯合主動偵辦,對軍情局運作影響有限,但拒回應是否危及台灣在大陸的情報網。

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兩岸雖然積極發展經貿,但是自我防衛力量也是必要的,兩岸「沒有炮火的戰爭」依然在進行。

軍情局上校 涉共諜收押

11月1日收押羅奇正與羅彬獲准。

羅奇正在台灣軍情局內負責對岸情報布建工作,層級相當高,2003年起吸收羅彬赴中國北京、廣西等地,替台灣從事情報工作。台籍雙面諜羅彬,今年41歲,2004年應徵進入軍情局擔任情報員,以台商身份作掩護,在中國沿海蒐集情資,至今來往中國一百多次。

不過羅彬對情報工作不熟,2007年時,被中共情報部門發現逮捕,在將近半個月刑求下,以「不合作就判你死刑」要挾羅彬替中共從事對台灣間諜工作,羅彬只好答應。

他對台灣媒體表示,當時被大陸國安收押時,「連食物都沒得吃,還不斷被灌水、電擊和毆打,才被迫接受返台任反間諜,淪落變雙面諜,非我所願。現在只求還能活命了」。

隨後羅彬竟涉嫌充當雙面間諜,反過來傳達中共方面以「重金」吸收羅奇正為間諜,替中共蒐集台灣國防機密。羅奇正禁不起金錢攻勢,涉嫌藉職務之便替中共蒐集情報,再由羅彬帶到中國轉交予情報人員,12次獲利10萬美元(約300多萬台幣)。

緊急撤回情報人員

相關單位憂心,這起重大洩密行為,將使台灣布建中國情報人員生命安危堪慮、甚至情報網有瓦解之虞。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會讓身份暴露的情報人員儘快撤回台灣。

立委蔡煌琅則擔憂,羅奇正洩漏台灣在中國布建的情報人員名單,可能危急這些人員的安全,「名單已經出去了,既然兩岸有協商機制,務必保護這些被曝光的人員,讓他們平安地回到台灣,否則如果被逮捕下獄,這是國家對不起他們」。

對此,行政院長吳敦義2日在立法院指出,政府部門與國安局將努力,讓已被洩漏身份的情報員從中國安全回台,這是亡羊補牢、一定要做的事。不過,羅奇正的層級相當高,而且名單在4年前就洩漏出去,對於是否能夠協助情報員平安返台,「只能說努力做」。

擁少將軍銜的陳虎門對台灣媒體透露﹐台灣特工在大陸失事至少有上百人﹕「我們在那邊出事同事很多,相對他們在這邊也有,但較少,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把雙方都釋放回來」。

台雙面間諜「還有更多」

有軍系立委認為,兩岸彼此派出情報員,蒐集對方資訊,早就不是秘密,但軍情局的保密防諜機制相當嚴密,這回竟然會被中國滲透,連立委也很驚訝。

有爆料者對台灣媒體指出,他向上反映情況後遭報復調職,顯然有人包庇,懷疑軍情局內部「還有更多雙面間諜」。

已被記過調職的軍情局內上校級主管蕭慕明,就要求下屬將從中國收到的機密情上的保密等級及機密字眼全部去掉,並自己留底。

對自身安危擔心的羅彬則在面對媒體時﹐也屢次要求﹕「繼續追蹤我。」

台灣軍情局早前在大陸佈情報網手法之一﹐多徵在大陸經商或工作的台灣人刺探情報﹐現在隨著越來越多大陸人赴台灣探親或觀光﹐開始將眼光放向高幹家庭出生的人﹐一些學歷高、反應快的大陸籍配偶等。

吳揆:無砲火戰爭仍進行

吳揆強調,雖然兩岸和平交流,但沒有炮火的戰爭還是依舊進行,維護台灣安全與繁榮,必要的國防武裝力量還是需要;而資訊安全、通訊安全、情報安全,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堅守。他不諱言地說,台灣民眾應該隨時保持心防與高度的警戒,自我防衛力量也是必要的。

據自由時報報導,中共從未放棄武力犯台,對台灣情報滲透也從未放鬆,歷年來已經爆發多起共諜案,其中2003年最多。

2003年8月,軍檢調聯合破獲中科院共諜案,逮捕中科院離、現任人員葉裕鎮與陳士良;葉裕鎮曾在中科院任職6年,離職後與陳保持來往,透過陳士良獲取中科院資料。

同年11月中旬,軍檢調破獲前、現任軍情局人員曾昭文及陳穗瓊共諜案。同年11月底,中科院第二研究所簡聘技正兼技術推廣組代理組長黃正安,涉嫌利用職務之便,竊取中科院所研發「精靈炸彈」的技術資料,意圖以超過百萬美元的高價出售給中國。

到了2005年5月,共諜案再次爆發,這次是電訊發展室莊柏欣少校共諜案,他涉嫌與昔日同袍的退役軍官黃耀中勾結,將軍事機密儲存後帶到中國販賣,前後至少有3次。

馬政府上台後,兩岸看似交流往來密切,但共諜依舊潛藏在台灣內部,2009年3月,退役張姓校級軍官將在軍中廿多年所蒐集的軍事演習、部署及人員和車輛編制等,幾乎全數被其擅自攜出營區,並轉交中國統戰部門在台吸收的成員,張某滯留中國未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