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三峽工程36計(十三)

這段時間裏,陸欽侃在許多書刊上發表文章,陳述不贊同三峽工程的理由。他和其他政協委員一起,揭露了一九七五年河南板橋、石漫灘水庫和其他五十餘座水庫潰壩,造成二十三萬人死亡的事實。這次水庫潰壩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是一九五四年長江洪水死亡人數的七倍。而這個被中共掩蓋了十二年的悲劇,至此才終於揭開冰山的一角。

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一些人把陸欽侃等政協委員反對三峽工程、接受戴晴等人採訪、以及在戴晴主編的書中發表文章之事,上綱上線,並給其所在黨委寫信寄材料,供「單位在清查和考察幹部時」參考。陸欽侃等人因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一九九二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審批討論三峽工程提案時,陸欽侃等也沒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就在一九九三年全國政協換屆時,來自共產黨的全國政協委員如原計委副主任林華,原中國銀行副行長喬培新,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胥光義,原交通部副部長彭德,原商業部副部長王興讓等,因在公開場合反對三峽工程,以致被取消全國政協委員資格。

這是共產黨的紀律。對反對三峽工程的民主黨派代表,讓其繼續留任,如周培源、孫越崎、陳明紹、羅哲文等,此為共產黨的統戰路線。陸欽侃,一介書生,是無黨派人士,根據統戰路線,本應該按照民主黨派人士的辦法處理。但有些人對陸恨之入骨,尤其陸為長江洪水問題的權威,說話有份量,有人相信。所以就把陸欽侃按照共產黨紀律的辦法處理,取消陸的委員資格,理由是已經連任兩屆,不宜再續任全國政協委員。

從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到一九九八年八月,陸欽侃沒有、也不能再於公眾場合對三峽工程發表不同的意見。而為了讓老人能度安定晚年,陸欽侃的子女們出面拒絕所有新聞界的採訪要求。

人為災難

一九九八年,長江大洪水,被一些新聞媒體稱為「世紀洪水」。這場災難,是天災還是人禍?江澤民在一九九八年抗洪勝利的總結表彰大會上特別強調指出:「今年發生這麼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氣候異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說,主要是天災造成的」。

這時,陸欽侃再也坐不住了,他接受了南方週末報記者的採訪,指出:造成一九九八年洪水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禍,是這些年來忽視長江堤防的維修和加固的結果,是這些年來,生態環境被破壞,水土流失的結果。這個災難性的結果,正是陸欽侃在十年前,陳述拒絕在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上簽字的理由時已經告示過世人的。這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歷史的必然。

陸欽侃指出,一九九八年的洪水並非什麼「世紀洪水」,它的洪峰流量比一九五四年的洪峰流量要小許多,從洪峰流量來看,還不到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一九九八年,當宜昌洪水流量還沒有達到常年洪水流量時,沙市的水位就接近歷史最高水位,這就說明,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被破壞得十分嚴重。一九八○年制定的長江中下游防洪規劃制定的目標,特別是加固長江大堤的工作,原計劃必須在一九八五年完成,可是到一九九八年還沒有完成,這不是人禍,難道是天災?

南方週末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採訪陸欽侃的報告,在全國引起很大的迴響。一九九八年洪水之後,中共國務院不得不重新採納陸欽侃等的意見,把長江防洪的重點,重新放到加固加高長江大堤上,放到退耕還湖、恢復河流和湖泊的自然蓄洪能力上,放到在中上游地區的植樹種草和水土保持上。

二○○○年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期間,由已經不是全國政協委員的陸欽侃先生組織起草的「關於三峽工程初期按一百五十六米蓄水位運行,驗證泥沙淤積,緩解移民困難的緊急呼籲書」由全國五十三名知名學者簽名,遞交中共中央領導人,在當時引起巨大反應。

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原出自明朝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二上玉芙蓉(共二)》。原文為:使不了調虎離山計,當不得將軍八面威。虎是指強有力的對手,山是指有利於對手的地形和條件。如果將老虎從有利的地勢調開,這樣就有利於戰勝對手。

全國政協委員陸欽侃是中國真正的長江問題專家,也是最早從事三峽工程規劃的工程師,學問好,威信高,是三峽工程反對派的技術總顧問,對三峽工程主上派來說,陸欽侃顯然是最強的對手。同樣,原計委副主任林華,原中國銀行副行長喬培新,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胥光義,原交通部副部長彭德,原商業部副部長王興讓等,都是共產黨內各行各業的專家,他們對主上派而言,也都是危險人物。撤銷這些人全國政協委員的資格,使其失去全國政協的平臺,沒了資訊來源,無聚會可能,失去發言機會,更沒了視察的資金,如此,便也沒了要求中共國務院各部門對反對派提問,做出答覆的權力。此乃主上派之調虎離山,以利三峽工程上馬。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