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世預言 即將到來(3)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第三章、誰是衛國戰爭(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一、誰是衛國戰爭(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直到今天共產黨告訴人民的“歷史”仍然是:“是我們黨才可能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我們黨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中華民族走向了抗日的最後勝利,所以中國人民選擇了我們黨。”那麼,站在一個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來看一看,究竟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領袖、哪一個黨,在我們國家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用無量的鮮血保衛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血脈,捍衛了我們偉大的大中華民族。

我們講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就是我中華民國的衛國戰爭。為什麼這樣說?大家想一想啊,全世界各個國家人民對東西兩個法西斯的戰爭都是保衛自己國家的戰爭嗎,凡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她的人民站起來保衛自己的國家,當然就是衛國戰爭,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中國共產黨所編制的歷史教科書裏面,它在談到前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時候,就說是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我們亞洲各國遭遇了東方的法西斯日本帝國的瘋狂侵略、長期侵略和殘酷侵略,每一個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在捍衛自己國家國土的時候,他們的戰爭都是衛國戰爭。而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時間最長、最殘酷、遭遇了極大破壞的是我們中國。我們的中國那個時候叫什麼國?叫中華民國。

這個中華民國在我們的心裏叫什麼?叫大中華民國,是包括外蒙古在內的1912年元月1號由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所以我們才敢說,中國人民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在性質上、在本質上,就是我們大中華民國的衛國戰爭。誰在那個時候將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奉獻給了這一場戰爭,誰就是在捍衛我們的大中華民國,就是在捍衛我們國父所創建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今天大陸的學者和包括在大陸的學者那裏吸收了太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營養的海外大陸學者,當我們聽到我們的大陸學者今天指這一場抗日戰爭實際上是我們偉大的衛國戰爭的時候,我們心理那個感覺是什麼?那就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終於認識到了我們自己的那一場戰爭就是捍衛“中華民國”的戰爭。可是大家知道到今天為止,雖然中國共產黨稱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是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可是它決不會講我們中國人民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是衛國戰爭。我們明確這個概念非常重要。我們明確這個概念,我們就能夠從理論上、從力量上、從事實上來判別究竟是誰抗日,誰不抗日;究竟是誰在捍衛這個民族和她的血脈,誰僅僅是趁國難而擴展為未來的解放戰爭(用中共党史學家的話來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個問題:在明白了衛國戰爭的概念之後,我們想明確的說一句話,我們講衛國戰爭是站在國家、民族、人民的立場上,我們現在講話不站在任何黨的立場上。但是,我們還是要非常明確的說一句:惟有中國國民黨才有可能是這一場偉大衛國戰爭的中流砥柱。

(一)從理論上看誰是衛國戰爭的中流砥柱

我們為什麼說只有中國國民黨才是這場偉大衛國戰爭的中流砥柱呢?在理論上來說:

第一,中國國民黨的前生是同盟會,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同盟會在孫中山領導下發動共和革命創建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國民黨創生的嘛!它自己用它無量的烈士的鮮血創建了這麼一個共和國。推翻了滿清王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一百多年的君主帝制,在中國歷史上劃開了民國和王朝國家的一個根本界線嘛!所以從理論上來講,中國國民黨如果不去捍衛它自己創造的這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那它還能叫中國國民黨嗎?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國家是它創建的嘛。

第二,這個國家它從創建的那一天開始,它就自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呀!孫中山先生在就任臨時大總統以後,他首先就到明孝陵去祭拜呀。然後他說:文武周公、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直到他,他是跟中華民族的血脈、血緣一脈相承的呀!所以中華民國不僅是中國國民黨創建的,而且她是中國國民黨創建的一個中華民族自己的中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中國,是自己的。是我們民族在新時代產生的一個新共和國。所以,中國國民黨既然承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承認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它怎麼能不去捍衛這個由它創建並且由它認宗的這個中華民族的中華民國呢?

從理論上講,中華民國她不僅上承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下開中國走向共和的艱難道路,而且自從它創立之後一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中國國民黨做了哪些事啊?說白了,只做了兩件事。一個就是對內護國,一個就是對外衛國。什麼叫對內護國,袁世凱復辟帝制,孫中山號召反袁,捍衛他創建的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張勳復辟滿清,全國人民推倒張勳十一天請他下臺。捍衛了中華民國。北洋軍閥借武力統一中國之名,假共和的名義,以行專制之實。這是孫中山先生的原話,中山先生發動數度護法。

蔣介石先生繼承孫中山的遺志,領導北伐,打倒軍閥。重建南京中華民國的政府,國民政府。它對內一直在維護著中華民國的共和國統和共和法統。對外,大家不要以為日本帝國是首先侵略我大中華民國的。不是,第一個侵略我現代中國大中華民國的是蘇聯。是1929年中華民國要行使主權收回東北中東路權的時候,史達林背信棄義,派他的加倫將軍率領著八萬蘇聯軍隊在我國東北一百零四個縣展開全線進攻,佔據我一百零四個縣,我們的國民政府的將軍韓光迪將軍就首先戰死在抗俄的戰場上。所以中國國民黨,對內護國,捍衛共和;對外衛國,捍衛國家。所以從理論上來講,中國國民黨怎麼能夠不去領導、不去堅持這場長期的殘酷的衛國戰爭呢?不可能。如果它不領導這場衛國戰爭、如果它不進行這場衛國戰爭、如果它不堅持這場衛國戰爭,那它就不是中國國民黨!

那麼從理論上來看,共產黨是什麼?我們告訴大家:共產黨不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共產黨是1920年由蘇聯共產黨和第三共產國際派代表叫維津斯基到中國上海建立的,並且建立了臨時中央委員會。1921年7月所謂的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是代表大會。是先有黨後才有代表,然後才有代表大會啊。蘇共建立了中共,中共的宗旨是什麼?中共是一個用蔣先生的話來說:是一個“非民族、無國家”的黨,它建黨的宗旨是“工人階級沒有祖國”,它的詩人郭沫若說了:“史達林是我們的父親”。它認宗的是蘇俄侵略者!它到今天為止,在它的歷史教科書裏面,它不是文武周公、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啊,它是馬恩列斯毛鄧江胡溫呐。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中國共產黨它認宗的是蘇聯,它要保衛的祖國是蘇聯。它搞的是蘇聯領導的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它要推翻的是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它認為那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孫中山的革命是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我們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做一個字的文章,這都是中共教科書直到今天為止的每一個字都是這樣寫下來的。所以從理論上講,它從建黨的第一天開始,就在蘇聯侵略者史達林的直接命令和指揮下,給了他兩個任務,兩個歷史任務:一個任務就是顛覆中華民國,要建立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新中國’,第二個任務是消滅中國國民黨。

大家都知道在莫斯科有一個中山大學,今天我們大陸的學者了不起呀,我們大陸學者寫了一本書:“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學裏面沒有一個人講課的時候提到過孫中山是誰,沒有給學生教過一分鐘孫中山的理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講的都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無產階級的革命道理。”從理論上來看,中國共產黨沒有理由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捍衛一個蘇聯叫它必須推翻的中華民國。在史達林的命令下,1931年日本侵華以後,眾所周知的是,日本陰謀侵佔我國東三省的明確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所以,在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那裏,才會有十四年抗戰之說。所謂八年抗戰,其意為“八年全面抗戰”,前六年是為“局部”。因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在1937年7月7日。

但是,在中共的歷史教科書裏,卻從來不言十四年抗戰,而只稱八年抗戰。那末,自1931至1937年的前六年抗戰期間,在中國國民黨1932年一二八和日寇打淞滬抗戰的時候、在1933年蔣介石親自北上,指揮榆關、熱河、長城大戰的時候、在我們的好幾位國民黨將軍戰死在長城的關頭的時候。中共在做什麼?它所有的一切行為就是三句話,史達林在他給毛澤東給中共中央的檔裏面有這麼三句話:“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武裝暴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就這三句話,在中共的教科書裏面,就現在的教科書裏面;在党史學家研究的學術著作裏面,到今天為止這三條依然是史達林給中國共產黨的命令,第三國際的命令。而中國共產黨的黨名也是由共產國際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又名中國支部。中國大陸的歷史學家們了不起啊!他們今天在那樣一個狀況下能把這些歷史的真實一點一點地給扒出來,然後連成了我們對歷史的一個感覺。所以從理論上來看,中國共產黨它沒有那份心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鮮血來捍衛蘇聯命令它必須推翻的我們中華民族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二)從力量上看誰是衛國戰爭的中流砥柱

好,我們從力量上來看,1937年3月,在這個時期之前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所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它有那些力量呢。

第一,它擁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它根本就不承認外蒙古已經被蘇聯侵略者交給所謂的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了。所以在我們的海棠葉子上,而不是所謂的雄雞上,我們的中華民國的疆土是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它擁有這麼遼闊的土地。

第二,它擁有四萬萬人民,因為它是一個合法的政府,是一個繼承共和的政府,在準備著走向共和的政府。所以它不僅具有歷史的合法性,而且具有政治的科學性。四萬萬人民的絕大多數是擁護這個政府的,是承認這個政府的。因為這個政府領導北伐,打倒軍閥,重建了我們的南京國民政府。

第三,它有一個軍隊,它的軍隊有多少人?到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前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百七十萬,海軍軍艦噸位總數十萬噸,空軍有飛機六百架。也就是說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擁有這樣一支陸、海、空的軍隊。它還有一個領袖,這個領袖是什麼人呢?早年參加辛亥革命,領導爆炸團光復浙江,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中年領導北伐打倒軍閥重建南京政府,是國民革命的領袖。1928年到1937年這十年間,內憂外患,外有日本的侵略和圖謀侵略,外有蘇聯侵略者的顛覆和命令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武裝暴動,內部還有“軍閥殘餘的殘餘”,這是共產黨領袖陳獨秀的原話。軍閥殘餘的殘餘進行了十三次叛亂,都被他相繼蕩平。1928年到1937年這十年在全世界歷史學家的眼裏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黃金的歲月,叫做“黃金十年”,中國國民黨擁有這樣一個領袖啊!所以中國國民黨怎麼會不為了自己的中華民國的安全,人民的禍富,去領導和堅持這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呢?

從力量上來看,我們再看共產黨,到1937年左右,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樣的?它曾經在蘇聯侵略者給槍、給錢、給命令,派人來指揮它進行武裝叛亂的歲月裏,在江西為中心的南中國落後地區,曾經擁有過三十萬軍隊,工農和遊民無產者組成的造反大軍。可是用它自己的話說:在它反對第五次圍剿失敗之後,它逃到陝北。它當時所剩下的槍支一萬三千支,人馬是兩萬,所占的地是三個縣。它有一個領袖,這個領袖只認馬列不認祖宗,這個領袖只聽侵略者元首史達林的命令不聽中國元首蔣介石的命令,這個領袖不論是逃亡之前、逃亡之中、逃亡之後還是在抗戰時期都要推翻中華民國,消滅中國國民黨。這個領袖就是毛澤東。

大家知道,凇滬抗戰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投入兵力七十萬,日本鬼子投入兵力五十萬;兩軍對壘,一百多萬軍隊在上海打起了一場決戰。請問遠在上海三、四千里以外的毛澤東領導的陝北紅軍,一萬三千杆槍,兩萬人馬,三個縣的資源。能夠領導得了凇滬這一場百萬人的決戰嗎?常情常理呀!你不可能啊!你離的那麼遠,你只要一萬三千杆槍,兩萬人馬,三個縣的資源。你能領導這場讓日本帝國主義三月亡華的美夢轉眼之間就崩潰了、就破滅了的這一場凇滬大戰嗎?可能嗎?不可能嘛!所以從力量上來看中國共產黨也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成為這一場偉大衛國戰爭的中流砥柱,它只可能是中國國民黨!

(三)從事實上看誰是衛國戰爭的中流砥柱

到底誰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呢?好!我們根據事實來進行分析。第一,我們先講國民黨。我們的結論是國民黨十四年抗戰是血寫的事實,不是墨寫的謊言。第二我們說中國國民黨面對這樣史無前例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不是不抵抗,是抵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的《炎黃春秋》雜誌,在這份雜誌上刊登了中國大陸一位教授經過多年研究終於壯著膽子說出了一個歷史事實:這個事實就是張學良從來沒有說過是蔣委員長叫他不抵抗的,這才是事實。我們又翻開看了張學良的所有的有關文獻,張學良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張學良說:“蔣委員長從來沒有叫我不抵抗,當日本陰謀侵佔瀋陽的時候,是我叫不抵抗的。因為我當時的想法是儘量不要擴大軍事衝突。”這是張學良的原話。相反他還說:“當日軍進攻錦州的時候,委員長連續三次電報叫我堅決抵抗。”下面他不說了,因為他沒有接受委員長的命令。他偷偷地卷住自己的幾十萬大軍逃跑了,一槍也沒有開。所以,這個事實經過大陸的人民、大陸的歷史學界的艱難反思,我們已經知道了蔣介石沒有說過不抵抗的話,沒有下過不抵抗的命令。

張學良在晚年獲得自由後也多次公開在記者、媒體的採訪中談到是他自己下命令叫不抵抗的,和國民政府和蔣委員長沒有任何關係。在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採訪時,張學良說: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

其二是先安內,後攘外、既安內,又攘外、不是只安內,不攘外、安內是為了攘外。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裏面,第一說蔣介石不抵抗,第二是說他,當日本帝國侵略我們的時候,蔣介石的國策是:先安內,後攘外。是錯的。蔣介石面對日本侵佔我東三省的時候,當時的中國是什麼狀況哪?是閻、馮、李的大規模叛亂剛剛蕩平,共產黨在史達林的命令下正在南中國農村一波一波的進行武裝叛亂,日本帝國在窺伺我們的領土,蘇聯在要顛覆中華民國,共產黨和殘餘軍閥在圍剿著我們剛剛誕生不久的南京國民政府。就在1931年9月18號事件發生的當天,蔣介石正在江西南昌指揮第三次圍剿,可是一封電報傳來,說日本侵佔我東三省,蔣先生只好轉過身來離開南昌,飛到南京去處理日事去了。我們的共產黨歡呼雀躍,高聲歡呼反對第三次圍剿成功了。

然後就在蔣介石處理九一八事件的那個半年時間內,中國共產黨用它自己的教科書上的話說:“我們終於把贛東和閩西的白點全部拿光了,”什麼叫白點?就是它把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地區叫白點,“我們終於用紅線把它連成了一片。我們終於從只有五個縣到已經佔領了二十個縣,我們終於從三萬兵力發展到了六萬兵力。”他們給莫斯科的彙報就是這樣寫的。在中國國民黨1932年一二八和日寇打第一次淞滬抗戰的時候,1933年當蔣介石親臨長城抗戰,在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中指揮我國的國民革命軍抵制日本對華北侵略的時候,在國民黨官兵整連、整營、整團地為國捐軀、壯烈犧牲的時候。共產黨在江西繼續暴亂,同時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我們已經佔領了四十五個縣,我們已擁有了三十萬軍隊。”

就是這樣在日本頻頻的對我們進行軍事威脅和侵略的時候,我們的國內那些要顛覆中華民國、消滅中國國民黨南京政權的紅色力量就趁國難大大地發展了他們的武裝內訌和內鬥勢力,在大大地發展著蘇聯交給它的三大任務。我們問大家,如果你是蔣介石你該怎麼辦?你在前面打日本侵略者,它聽命於蘇聯侵略者乘機在後面打你!1931年9月18號日軍侵華不久的1931年11月7日,即蘇聯鬼子的國慶日,中共在江西瑞金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全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乘機建立“國中之國”鄉村俄屬“蘇維埃”政權,並且繼續高喊“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而不是保衛中華民族啊!當時的情況,蔣介石先生國民黨所面臨的狀況就是這種狀況。所以蔣介石在1932年6月14日正式在廬山會議上發表了一個講話,叫“安內攘外”:我們的內部只能求團結,我們只有消滅了那個使我們民族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赤禍,我們的中國人民才能完全團結起來,抵抗我們的外侮。今天回想這句話,大陸的學者和我們這幾代中國人心裏慘痛啊,萬劫不復啊!沒有錯,先安內,後攘外、即安內又攘外,安內是為了攘外,這一條當時國民政府的國策沒有錯。

二、國民黨的抗戰

(一)是積極抗戰,不是消極抗戰

我們在中國大陸小學、中學、大學的教科書裏面,我們從小到大都念到這樣一句話:中國國民黨倉惶逃跑,把祖國的大好山河拱手相讓。國民黨不抗日這六個字和國民黨反動派這六個字在我們幾代中國人的心裏是羞恥,年歲大一點的人在小的時候、年青的時候談到國民黨的時候,沒有哪個光說國民黨三個字的,說國民黨一定說國民黨反動派,說到抗戰一定說國民黨不抗戰。以至於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多年前在海外第一次講國民黨抗戰的時候,一些搞民主的朋友不和他握手了,說你怎麼講國民黨好,國民黨抗戰。你可見共產黨的那個宣傳有多利害。它就是宣傳國民黨是消極抗戰,不是積極抗戰。好,我們現在講一講國民黨是消極抗戰還是積極抗戰。我們不是國民黨,我們也不是共產黨,可是我們在講到歷史的時候,我們必須尊重起碼的歷史事實,我們認為中國國民黨是積極抗戰不是消極抗戰。

(二)不是不打,是準備好了再打

1932年9月蔣介石先生說了一句話:“不是不打,是要準備好了再打。”大家知道,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遇到了一個世界進步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在世界發展的逼迫下,一個分散了的日本封建小邦聚合起來重新使日本走向了統一,實際上是天王君主專制統一。然後又進行了部分的政治經濟的改革,它相當程度上趕上了世界科學和經濟進步的步伐。到了1933年在英國倫敦召開海軍會議的時候,日本海軍的噸位和美國的和英國的相比是五比五比五,也就是說在1933年日本海軍的作戰能力跟美英已經完全相等了。我們相信很多人看過《中途島大戰》,看過日本拍的一些二戰的片子,那個時候日本的航空母艦一點也不比美國小,也不比美國少啊。要知道我們共產黨很厲害呀,可是執政六十年到今天為止連一艘航空母艦還沒有啊。日本軍力是這麼大,它可供的陸軍兵力是四百四十八萬,它的每一個師的裝備相當於國民革命軍的三倍,於戰爭之中、後期,已相當於我八倍甚至九倍,中國軍人數人合用一支槍的情形隨處可見。它的海軍是一百九十萬噸位,我們的海軍是十萬噸位,它是我們的十九倍;我們當時擁有飛機六百架,它擁有性能比我們高超的飛機是兩千七百架。日本正是恃于這樣的武力優勢,才敢於叫囂“三個月內一定滅亡中國”。怎麼打?這一場戰爭面對這樣一個頑敵,不準備好了打,能行嗎?蔣介石準備了。

第一個準備就是在三十年代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花了一億馬克從德國採購進來先進的武器裝備,聘請德國顧問,訓練他的國民革命軍。他計畫訓練八十個師,現代化的八十個師,結果到全面抗戰爆發的時候,他只完成了四十個師。

第二個準備,他在山東、江蘇蘇北、浙江北部,安徽東部,就僅僅這一些地方,所挖掘的工事四千九百個。他準備了,他不僅像這樣準備,而且他採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準備方式。用當時的一個日本官方長官阿部信行的話來說:絕不能小視蔣介石政權今天對我們日本所幹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整頓軍備,第二件事整頓財政,第三件事發動新生活運動。日本人說: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是排日的結晶。蔣先生他要使我們的年青一代改變自己的面貌,使我們中國人從心理上健康起來,意志上堅強起來,才可能應付未來的那場殘酷的甚至是漫長的衛國戰爭。

他準備了,他怎麼準備的?他採取了修好西南的方針。1931年9月18日當日本陰謀侵佔我東三省的時候,蔣介石在“九一八”後一日的日記中曾寫道:“倭寇果乘粵逆叛變、內部分裂之時,來侵略我東三省矣!嗚呼!痛哉!餘唯有鞠躬盡瘁然後而已,拚我一身以報我總理!報我先烈!報我民族!”下面還有一句話,他說:“日人侵略實行,世界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開始矣!不知各國人士能見及此否?”他已經看到了日本侵華戰爭實際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蔣介石早在1932年即已提出,萬一與日本發生全面戰爭,即將國都遷往四川,以應付長期抗戰。1935年8月蔣介石有信心地說道:“即使我們丟失了中國關內十八個省中的十五個省,只要四川、雲南、貴州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我們就一定能打敗任何敵人,收復全部失土。”1935年他不帶一兵一卒單騎走西南,走貴州、走雲南、走四川,讓這三個省的地方的割據政治勢力和地方的割據軍事勢力能夠聽命於中央,能夠在軍令上政令上和中央保持一致。他做到了,所以才有後來的大西南成為我國長期衛國戰爭的一個大後方啊,沒有他的單騎走西南是很難完成的。

1935年的夏天,蔣介石大中華民國的最高領袖啊,在視察盧溝橋的時候,他帶著一個工兵營長親自匍匐爬行千餘米至我方河邊堤下考查地形,然後指示在永定河我方略高之河岸下構築反斜面陣地,以將槍炮口對準己方。沒想到這個反斜面陣地,在日本人渡過盧溝橋侵佔華北的時候,攻擊北平的時候,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使這場戰爭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你說他沒有準備嗎?他準備了,他作了準備。

(三)不是不打,是該打的必打

1932年1月28號,上海凇滬抗戰爆發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凇滬抗戰,全世界都只知道是國民黨的地方軍隊蔡廷鍇的十九路軍打的。我們的國民黨前輩們他們是知道的,歷史學家們是知道的,十九路軍是英勇的戰鬥在上海,可大家知道那個同樣英勇的戰鬥在上海的主力軍隊是誰嗎?是蔣介石先生的精銳部隊黃埔的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蔣介石將分別駐紮在京滬和京杭線上的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聯合而成的第五軍,軍長就是後來投共的張治中將軍(非棗宜會戰中壯烈犧牲的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我們還歷史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八十七師、八十八師艱難地、痛苦地、勇敢地戰鬥在凇滬戰場上,可是全世界的慰問電,全中國人民的慰問電,上海人民的物資支援,全中國人民心裏歌唱歌頌的都是十九路軍。那個天天在流血,在戰壕裏被打死打傷的八十七師、八十八師的官兵們,他們心裏會怎麼想呢?

蔣介石為此給他們寫了兩封信,蔣介石說:當此國家危難之際,個人生命都在所不惜,何在乎外間的榮耀,何在乎外間的評價,將一切光榮都賦予十九路軍,在我來說求之不得。因為它告訴了全世界,中國政府是謀求和平解決的,是想避免戰爭的,但是中國人民不答應,中國的軍隊不答應。(表面上是地方軍隊蔡廷鍇的十九路軍和人民要打的,蔣介石忍辱負重,甘唱白臉,以“國人要打、政府要和”之雙向策略,來對付日本,延緩日本的全面侵華,以爭取時間作準備。)真的,我們每當讀到這一段,講起這一段,心裏就會酸的要掉眼淚。這是一個感天地動鬼神的境界啊,讓別人罵我蔣介石不抗日吧,可是我蔣介石的軍隊才是在那裏真的抗戰的。

大陸的歷史學家揚樹標教授在講到這一段的時候,他說我真的忍不住掉淚了。不是不打,是該打的必打。當時的中華民國一是國家弱,二是國家亂,軍閥叛亂和共產黨在蘇俄指揮下顛覆中華民國。所以國民政府為了有時間作抗戰準備延緩日本的全面侵華採取了“和戰並用”的決策。蔣介石說:“我們是弱國,要對自己的國家有忠實的估計。”因此,一方面應該是“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因為“我們希望和平而不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這就說明“和戰並用”非但不是唯求和而不戰,而是和為手段,戰為根本。

後來他在“七七”事變發生後那個著名的“最後關頭”的講演中曾這樣說道:“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拚全民族的性命以求國家的生存,那時節再不容許你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1933年日本企圖吞我華北,從東北開始向長城沿線進攻,蔣介石又親自北上,指揮榆關、熱河、長城大戰。我們的好幾位將軍都是戰死在長城的關頭的。該打,不能不打,因為這不打日軍就會提早全面侵華戰爭,我們就來不及準備,不打,日本就有可能從西包抄過來,從西從北,向東向南,把我軍向東海裏趕,向南海裏趕,中國抗戰的前途就一敗塗地了。所以不是不打,該打的必打。

(四)不是拱手相讓,是戰略撤退

不是拱手相讓,是戰略撤退啊。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持久戰,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持久對速勝,取得我們抗戰的最後勝利。這裏說的可不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發表於1938年5月的延安。而蔣介石先生自“九一八”始,即產生並逐漸地成熟了他的“持久戰”思想,蔣介石早在1932年即已提出,萬一與日本發生全面戰爭,即將國都遷往四川,以應付長期抗戰。1935年他單騎走西南,走貴州、走雲南、走四川的時候,就已經在貫徹之中了,1937年10月29日,蔣介石在親赴淞滬大戰前線時,即對第三戰區師以上軍官指出:“兩個半月以來,我們雖然沒有得到大的勝利,但在我們預定的消耗戰和持久戰的戰略下,已使敵人受到了意外的打擊,在精神上我們實在已打敗了舉世共棄的倭寇。”

也就是說在毛澤東1938年發表“論持久戰”的時候,中華民國的持久戰大戰略不僅早已決策並得以貫徹,而且,國民黨將士的鮮血早已撒遍了華北戰場、淞滬戰場、南京戰場和徐淮戰場。其時,日本三月亡華的狂夢不僅已經破產,我國持久抗戰的局面已經初成定局,而且全國人民對於抗戰必至最後勝利的信心已經形成,國際上對我國民政府領導全民抗戰的觀感也早已為之一新。我們國家大,我們國家弱,我們死拼拼不過他,可是我們用我們有利的條件來拖垮這個侵略者。這是中華民國政府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方案。

在這個方案之下,我們打贏了台兒莊,我們在凇滬抗戰拖了三個多月,破滅了日本三月亡華的美夢之後,我們的五十萬大軍聚集在徐州,給日本人的感覺就是要在徐州與它決戰,日本人調動了七十萬軍隊包圍我五十萬黃埔精銳,蔣介石用非常高明的策略,居然讓五十萬精銳全部撤退離開徐州戰場,七十萬日軍撲了個空啊。然後它不得不從沼澤和山路出發,開始從東向西邊打。在這裏我們插敍幾句:日本的打法是從東北作為根據地,進入華北之後分三條線來切割我國的戰場。第一條叫京綏線,就是今天的京包線,由東往西沿著河北這個方向向西打,第二條線從北京向漢口打,京漢線從北向南,第三條線從天津向浦口打。這三條線,大家看一看,一個是從北京向西,一個從北京向武漢中部,一個從天津向南京,這三條線一打下來,就把中國的戰場隔成三塊。然後日本佔領了我們的西部,再佔領我們的中部,再從我們的西部中部把我們向東邊打、向南邊打,把你打到東海裏去,打到南海裏去,你還有什麼可打的?所以我們才說:蔣介石了不起啊!

蔣介石採取了兩條方針,第一條,在京漢、京包、津浦線上,節節抵抗,每城必守、每縣必守,國民黨的部隊成連、成營、成團的壯烈犧牲的比比皆是啊!然後故作決戰,在上海投入七十萬的兵力,吸引日本鬼子,以為我們在上海準備決戰,然後日本從國內增兵上海,並且從北邊調兵到上海來和蔣介石進行決戰。沒想到蔣介石這一戰,一是打給國際看,第二是振奮國人人心,第三是以決戰的姿態拖延日本人對我的全面侵略整整三個月,上海華東的物資已經全部運到了四川大西南,他的戰略目的實現了。所以他是積極抗戰,不是消極抗戰。

徐州的五十萬黃埔精銳退到了武漢後,蔣介石共集中了一百二十九個師,一百一十萬兵力展開了一場武漢大會戰,武漢大會戰消滅日寇二十余萬呐!最後蔣介石先生告訴他的黨人和軍隊:不是旨在保衛武漢一地,而是用這一場保衛戰拖住日軍,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在基本目的達到之後,五個月後,他將他沒有犧牲的三十萬精銳轉向西南,讓日本得到的是一座空城。當蔣介石在撤退武漢的時候,請大家看一本中國大陸學者的書,這本書叫《中日決戰》,副題是蔣介石領導浴血抗戰紀實。他描寫蔣介石的飛機在武漢機場飛撤的時候,日本人的機關槍子彈就在他的飛機上下飛,跑道已經破壞,蔣介石是危在旦夕,命在旦夕,他是最後撤退出武漢的。所以他不是拱手相讓,他是戰略撤退。
大家都知道,當希特勒的閃電戰對莫斯科進行侵略的時候,短短的一個禮拜德軍在三千公里的防線上幾乎全面推進,打到莫斯科城下,使得史達林的蘇聯喪失了歐洲的最大部分土地呀,那才叫作倉皇退卻。可是1812年俄國的一個元帥庫圖左夫在法國拿破崙進攻俄國的時候,他採取的就是一種戰略退卻。他退出莫斯科,並且燒毀莫斯科。把法軍引到俄國的冬天,讓你凍死在俄國,這叫戰略退卻。蔣介石用的就是戰略退卻,以實現爭取空間、時間的持久戰的總方針。不是消極抗戰,是積極抗戰。

(五)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和蔣介石堅持領導抗戰的戰績

國民黨軍隊在對日抗戰的持久歲月裏,其戰鬥之壯烈,犧牲之慘烈,實為筆墨所難以盡之。但是,也正因如是地前仆後繼,勇敢犧牲,十四年抗戰,尤為八年全面抗戰,才能屢挫敵人精銳,屢敗敵人進攻。

1937年淞滬抗戰結束後,如前所述,不僅日陸軍省公佈“此次上海戰事,我方傷亡達四萬”,而且誠如中國大陸史家所言:它(淞滬抗戰)爭取了3個月的時間,使得長江下游的工廠和物資有了內遷的時間,使“國際觀感一新”。其次,它使得在華日軍不能隨意行動。日軍從華北抽調了兩個半師團增援上海作戰,造成了中國軍隊在華北的有利形勢,尤其使山西有了準備的時間。

同年10月,日軍為解決華北戰局,除以一部向五臺山警戒外,其主力企圖直下太原。衛立煌遂受最高統帥部命令,統率第十四集團軍四個半師星夜向太原以北集中……日軍即以五萬兵力,以中央突破方法攻擊忻口。其時,蔣介石曾接連三電衛立煌等:“望抗戰到底,一竟全功”。衛乃以左、中、右三個兵團,於忻口附近陣地為軸心,會合晉軍與日軍大戰,著名的忻口會戰遂以打響。這一仗,我軍殲敵四萬人,造成華北戰鬥中最有利之戰局。如前所述,我郝夢麟軍長、劉家祺師長於是役壯烈犧牲。

1938年3月的台兒莊大戰,先是由我龐炳勳軍團在山東臨沂據城死守,後張自忠將軍趕到,兩軍內外夾擊,如疾風暴雨。敵板垣師團因不支而倉皇撤退。龐、張兩部乃合力窮追一晝夜,使敵軍無法立足,狼狽一退九十裏,縮入莒縣縣城。沿途敵軍遺屍甚多,器械彈藥損失尤大。是役殲敵三萬餘,為阻斷南北日軍打通津浦線,阻滯日寇沿隴海鐵路及沿長江迅疾進攻我武漢,功莫大焉。

同年5月開始的武漢會戰,如前所述,敵雖糾集十二個師團,配合海軍陸戰隊及飛機五百架分四路進攻武漢,但是,4月,蔣介石已在保衛武漢各部官長會議上,一再要求各高級將領務“抱必死的決心……與士兵共患難同生死……雖天崩地裂,此志不移”。並制定了“此次保衛武漢,當取韌性,無論攻取進退,皆可立於主動之地位,而決不能陷於被動形勢”(蔣介石日記)的戰略決策。是役,敵我鏊戰達五個多月之久,殲敵二十萬。俟日軍在大亞灣強行登陸,武漢及粵漢鐵路已經失去防衛意義之後,我軍才決策主動放棄武漢。然而,武漢會戰卻對阻滯敵人西進,消耗敵軍實力,準備後方交通,運輸必要武器,遷移我東南和中部工業,集中我東南人力物力于西南諸省,以進行西南之建設,以堅持持久抗戰,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1939年春的豫北反攻,即“消耗敵軍近五萬人”。在該年包括晉南反攻、豫北反攻、鄂中反攻、贛北反攻的整個“四月攻勢”中,共消滅敵軍九萬人。是年的隨棗會戰,我軍不僅反攻獲勝,光復棗陽,並與敵膠著於隨、棗之間,使敵“遺屍五千餘具,馬匹器械無數”。

在同年9月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綜觀是役,敵經半載準備,挾海陸空軍十萬之眾,企圖于敵酋西尾阪垣履新之際攻取長沙,以壯聲威,並為偽中央政權樹立張本,殊不料大遭失敗,傷亡三萬餘人”。

在同年11月至1940年1月的桂南會戰中,敵雖從山東抽調第五師團,協同臺灣旅團,並藉艦隊掩護於欽州灣西岸登陸,沿邕欽路北犯,陷邕寧,然我桂林行營白崇禧部卻以十五萬兵力發起反擊,並由蔣介石令杜聿明之第五軍機械化部隊和一百架飛機參戰反擊。我軍與日軍在昆侖關反復鏖戰,艱苦卓絕。18日我軍即攻克昆侖及九塘,19日攻克大高峰坳,以後繼續攻克五、六、七塘。20日因日軍增援反陷大高峰坳、昆侖關、九塘後,我又集中兵力于邕甯路反攻,卒於12月31日再克昆侖關,翌年1月4日再克九塘,致使日軍第五師團潰不成軍,其十二旅團傷亡殆盡,損失一個師團以上。日只複占邕寧,其企圖劫斷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的目的,完全沒有達成。

1940年5月的棗宜會戰,源於日軍在襄東作戰的失敗。其時,敵曾於豫南、鄂中增援六個師團,集中於信陽、隨縣、鐘祥三個地區,以南陽和襄陽為攻擊目標。其時,我軍一部除於隨棗方面一邊抵抗一邊轉進唐河流域,另一部固守桐柏山、大洪山以外,大部隊則於敵軍左右兩翼向外線移動,從而將敵軍的大部兵力包圍在襄東平原地區,殲敵四萬五千人,獲炮六十門,馬兩千匹,戰車七十輛,汽車四百輛。

同年3月的上高會戰,面對企圖掃蕩贛南的敵軍第三十三、三十四兩個師團及二十混成旅共四萬兵力,我羅卓英兵團乃先擊破北路安義方面的敵軍,再以兩個師於一線以西和日軍糾纏。然後,決以主力于日軍進犯的兩側地區交戰,先折其兩臂,再在中路聚殲日軍主力,遂致敵人傷亡一萬五千有餘。日軍師團長大賀雖幸得逃命,卻在南昌因愧恨而自殺未遂。

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雖調集十三萬餘人分三路進犯長沙,我守軍則逐次予日軍以消耗,並陸續由平江、瀏陽、株州、益陽等地合圍並猛攻進犯長沙的日軍,致使日軍向北潰退,我軍遂銜尾追擊和超越追擊,5日渡過汨羅江,8日渡過新牆河,殘餘日軍遂向臨湘、岳陽方面急竄,至此勝利地結束了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底至1942年初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日本為牽制國民黨軍隊策應盟軍在廣州、香港方面的作戰,並企圖打通粵漢鐵路,解除太平洋西岸陸空威脅,又糾結三個半師七萬余人圍攻長沙,並於1942年1月1日始向長沙猛撲。我軍既按預定計劃沉著應戰,又以嶽麓山炮兵適時轟擊敵人,鏖戰四日,予敵以重創後,我遂以十個軍的兵力,由四面八方實行總反攻,日軍後路遂絕,士氣頹喪,無力掙扎,死傷慘重,乃於4日晚間突圍北竄,其急調的鄂南援軍,又遭我軍阻擊,幾全軍覆滅。是役打死日軍五萬六千九百多人,為珍珠港事件之後,我軍在中國戰場的第一次攻勢,也是同盟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一連串失敗中首開的勝利紀錄。英國《泰晤士報》發表評論稱:“十二月七日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勝利系華軍之長沙大捷”。《倫敦每日電訊報》尤稱:“際此遠東陰霧密佈中,唯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輝奪目。”

1942年1月,我遠征軍入緬協同英軍作戰,挫日軍于同古,敗日軍于仁安羌,因解英軍之危,深博同盟諸國好評。同年4月,日本在本土遭遇盟軍轟炸後,為掩飾失敗,安定國內人心,乃集結了十萬兵力,發動了浙東攻勢。我軍在逐次予進犯日軍以打擊後,乃向敵後轉進。俟浙贛全線均陷敵手,我軍立於8月進行全線反攻,取腰斬日軍之戰略,遂連續收復失土,敵乃倉皇撤退。“縱觀此次戰役敵軍以十余萬之眾,原圖永占我東部沿海各地,以掩飾其敗症並削弱其本土上空之威脅,卒至損兵折將敗相益彰,計畫被我完全粉碎。且敵此次使用部隊達十餘單位之多,其東拼西湊力量枯竭之情形可以想見,其崩潰實已不遠。”

1943年5月,日軍糾結十一萬兵力向鄂西長江三峽進犯,企圖西叩重慶門戶,逼迫我最後之屈服,以便專對英、美作戰。我第六戰區孫連仲部約十一個軍,遂逐次抵抗,並在蔣介石特頒手令于石牌守軍,命令固守要塞聚殲倭寇之後,石牌守軍乃一面收縮,一面誘敵,俟敵過鮮陽關,猛犯要塞之時,即頑強反擊,予敵以重創,日軍攻勢頓挫,全線崩潰。我軍立不分晝夜予以追殲。至6月中旬,除藕池口一地被日軍佔據外,全部恢復原態勢,是役斃、傷敵三萬餘人。

同年11月,於鄂西會戰中挫敗的日寇,為截斷我軍川、鄂、湘間之聯絡,掌握洞庭湖之全部資源,佔據我湘西北之門戶常德,打破我反攻準備,遂糾結十萬兵力自11月2日始,以第一一六師團進犯常德,第三師團趨桃源,第六十八師團進德山,第四十師團侵漢壽。因我軍猛烈抗擊,日軍不能得逞,遂復轉西攻,陷石門,沛縣,徑趨桃源,其左翼亦由安鄉攻佔漢壽,圍攻常德。我余萬程師遂與之激戰十餘日,並偕赴援的第九戰區四個軍,於12月8日收復常德。第六戰區各部也轉取攻勢,先後收復南縣,安鄉,沛縣,淞滋,公安等地。12月底,盡復戰前態勢。

(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道德經》告訴我們,我們人、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當然他們就有道賦予他們的特性,我們就需要根據道賦予人的特性來管理社會、根據道賦予萬物的特性來管理自然。
  •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史記》樂書第二)
  •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 2002年6月,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推薦該景區為攝影采風點。原任村幹部王國富在清掃景區時,無意中發現巨石上有“產”、“黨”兩個大字。他把長期堆放在石頭旁的秸杆搬開後,發現巨石斷面上隱約出現“中國共產黨亡”六個橫排大字,字體勻稱工整,每字約一尺見方,筆劃凸出於石面,如浮雕狀。
  • 戰國時代,各國正互相紛爭徵伐,策士們到處遊說「合縱連橫」策略,王次仲正住在大夏小夏山中。他認為當時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事而用處不廣,而且人們很難在短時期內學會使用篆字。現在天下這麼紛亂,事情繁雜,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體、籀體字變化成隸書。
  • 我們都有一個國家,我們都是一個國家的一份之。我們每個人在討論我們的歷史問題、現實問題和前途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國家、民族、人民放在自己的立場之上,我們的心,我們的態度,我們的感情都是以自己的國家、民族、人民放在第一位來討論歷史追求未來的話,我們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我們就不會相信謊言,我們也不會自我誇張,因為國家、民族、人民對一個國家的人來說她永遠是我們心中最重要的。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和水利部,向毛澤東提出修建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議。毛澤東本來是竭力支持以建設大壩和水庫來治理中國河流的想法,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使毛澤東火冒三丈,以致對大壩工程的熱情驟然大減,便以戰備為由,拒絕修建三峽工程的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