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歷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歷史文物
歷史故事
古代戰爭
古代遊記
經典史籍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各類專史
其他史料
歷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華五千年
遠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戰國/東周
秦
西漢
魏晉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現代
世界史
上古時代
中古時代
近代
現代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史海鉤沉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名醫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中華千古英雄人物
歷代星座人物
歷代名醫
宋代民間大夫的精湛脈術
人體玄奧無窮,非源於現代科技的醫療設備、電子儀器所能探知。比如遍及全身、細密繁雜的穴位與脈絡,用再高倍的顯微鏡也難以洞見、識別。然而相比之下,源於道家修煉文化的古代中醫卻能窺探其奧妙所在。
中醫
2023年12月4日 8:56 AM
宋代市井有名醫 能為皇族治頑疾
在中國古代,令人大開眼界的神奇醫術似乎無所不在。無論是深居在鄉野村頭,還是在市井街巷中一走一過,總能遇到家有仙方、能祕製良藥的民間大夫。他們的醫術或經由高人傳授,或經由祖輩代代繼承,其藥到病除的妙術不僅惠澤了一方百姓,在機緣巧合下也曾為深宮中的皇族排憂解難。
名醫
2023年11月6日 9:00 AM
宋代的神奇針術
現代人對中醫或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認為中醫治病療效慢,不如西醫那麼立竿見影。其實,藥到病除的真實例子在中國古代的醫籍中可謂比比皆是。還有許多疑難雜症、用藥物已無法治癒的疾病,用針術就能應手而癒。
名醫
針灸
顏雯
2023年10月16日 9:11 AM
清代三醫生扶危濟困 視病如親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行似乎已成奢談。在腐敗橫行的當下中國,連醫院也都成了追逐名利的場所。不收紅包、不求名利,甚至還傾囊相助的醫生,或許只能在史書中看到。
名醫
醫生
顏丹
2023年9月11日 9:02 AM
【蔣慧云的小書包】神奇的神醫扁鵲
聽過扁鵲這個人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神醫呢!他看病究竟有多麼神呢?我們就來聽聽神醫扁鵲的故事。
扁鵲
人體
神醫
齊桓侯
小書包系列
2023年9月9日 9:00 AM
德行不遜於脈術的三位清代名醫
中醫治病對醫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療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醫,往往都懷揣著「大慈惻隱之心」、「普救含靈」之願。道在先,術在後,術只是道的延申與外化。當後人歎服於古代醫者將神妙的針術、奇準的脈術運用得爐火純青時,就該想到他們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遠的有德之士。本篇將介紹幾位精於脈術且德行出眾的清代名醫。
名醫
顏雯
2023年8月17日 8:38 AM
清代名醫逸事多 行醫助人種善因
古代有許多文章、典籍都詳細記載著民間醫者的超凡醫術以及難能可貴的懸壺之德。在那些彰顯著其人品、醫德的諸多逸事中,既有不收謝禮、不取酬勞的,也有樂善好施、接濟窮人的,而形式並不限於此。本篇所講的是清代幾位名醫行俠仗義、洗雪冤情的奇事。 憑醫...
中醫
顏雯
2023年8月6日 6:33 AM
清代三醫生治疫有偏方 以濟世之心救人
哪怕只翻開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醫籍,我們依然會發現,懷揣著治疫奇方、偏方的醫生也並不少見。本篇講述的只是這類被記載下來的眾多名醫中的幾位,願以此來洞見古代中醫醫術的深邃與精深。
中醫
名醫
顏雯
2023年8月2日 9:40 AM
能讓人起死回生的古代醫術
古語云,一德、二命、三風水。可見命數皆源於累世所積攢的陰德。一般來說,人死不能復生,但源於道法自然的古代中醫,卻一直在不斷地演繹著起死回生的醫學奇跡。如果德是命的根本,那些死而復生的人或許就是命不該絕,而懷揣著神妙醫術的醫者能及時出現,也同樣是德與福、祿、壽之間所產生的因果使然。
起死回生
顏雯
2023年7月3日 9:02 AM
清代三醫生脈術精湛 能測人身分前程
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用來診斷病人病情的最常見方式。然而,這四種方式中的每一項又都會因為醫生的領悟力不斷提升而發揮到極致。如通過切脈,能精準判斷出病人的病情、身分、生死之期,乃至前途、命運如何,就是能讓人感到古代醫術精深微妙的表現之一,這也是醫道同源的最有力證明。
中醫
切脈
脈術
顏雯
2023年6月12日 8:50 AM
古代中醫學成就:扁鵲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
古代中醫能施行外科麻醉手術,還能「換心」。扁鵲是中醫學的祖師、「脈學之宗」,他是最早運用脈診來診治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他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在當代名播遐邇,得有神醫之名。
扁鵲
神醫
換心
2023年5月31日 9:20 PM
懸壺不忘師恩的清代名醫程士超
程士超,號上達,是廣西桂平人。他生於嘉慶年間,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這四位皇帝統治期間,一直是廣西一帶頗負盛名的良醫。
名醫
喻昌
朱易
程士超
顏雯
2023年5月2日 8:55 AM
明代三醫官療疾如神 在民間也頗負盛名
在中國古代,能成為皇家要徵召、甚至欽點的御醫是相當難的。他們或因為醫術超群、名噪一方而受到帝王賞識,從而被召入宮中;又或者在官辦的醫療機構中埋頭鑽研、勤學苦練,通過層層考核後被選拔到宮中,逐步成為皇家所信賴的各類醫官。本篇介紹的這三位明代的醫官,因給人治病「取效若神」,不但在宮中被倚重,在宮外也頗負盛名。
醫官
名醫
醫德
葛林
王思中
畢藎臣
2023年4月23日 9:20 AM
得遇高人傳授祕術 明代兩位醫生療疾如神
古代中醫博大精深,與道家文化一脈相承。縱觀歷朝歷代,宮廷內不乏深諳醫道、療疾有方的御醫,而民間也有不少醫者身懷絕技、精通奇術。他們的醫術有的是通過研習古方、從中參透了醫理所得,而有的則是世外修行者傳授的祕術、仙方。
中醫
姚應鳳
王大國
醫術
懸壺濟世
2023年2月27日 7:40 PM
1800年前 張仲景首創心肺復甦術與藥物灌腸法
很多人覺得古代是沒有辦法像現代人這樣通過心肺復甦來挽救人的性命的,然而,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稱為「醫聖」的張仲景,就已經用心肺復甦術救治過人了,該「救自縊死」案例記載在《金匱要略》第二十三卷「雜療方」中。
張仲景
心肺復甦
灌腸
醫聖
金匱要略
2022年1月2日 11:54 PM
三御醫人品貴重 得皇帝信任 亦為世人稱道
中國古代有許多醫術超凡的醫生,有的在民間懸壺濟世;有的在宮廷裡做醫官甚至御醫,專門負責照顧朝堂上的帝王與朝臣的身體。明代對醫官、御醫的選拔和晉升都有十分嚴格的標準,有從中脫穎而出、得到皇帝愛重與信任的醫生,不但醫術精湛,而且人品貴重,亦為世人所稱道。
蔣武生
蔣宗武
吳傑
戴思恭
2021年12月25日 1:44 AM
醫術超凡 明代三名醫能預知他人生死命數
中醫的歷史源遠流長,是古代中國最玄奧的科學之一。歷代有許多名醫都深諳修行之道,有的是在山中偶遇修道人,經其傳授玄妙的法術或超凡的醫術,才走上懸壺之路。在這其中,有不少醫生精於太素脈,這是一種通過診脈來預知病人吉凶福禍、生死命數的神奇醫術。一直到明代,也不乏精通此術之人。
張汝霖
劉邦永
趙銓
名醫
太素脈
2021年12月9日 1:52 AM
明朝三醫生懂起死回生之術 淡泊名利令人敬重
中國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懂醫術之人不僅身懷絕技,還兼具高尚的德行。他們或出入宮廷成為皇家御醫;或行走於市井鄉野,成為民間百姓心目中的一代良醫。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良醫,他們懸壺濟世的神奇故事在地方誌中多有記載。
殷榘
劉松泉
陳光遠
中醫
診脈
2021年12月4日 3:45 AM
中華文化的靈丹妙藥 仙風道骨孫思邈的千金之道
仙風道骨的孫思邈一生行醫秉著「大醫精誠」,活人無數。從他行醫的小故事,展現了孫思邈力行大醫救濟蒼生的精神,其活泉源頭來自何處呢?
中華文化
孫思邈
靈丹妙藥
2021年10月25日 7:16 AM
行醫之餘不忘扶危濟困 清代三名醫懷仁心仁術
在中國古代,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入仕從而踏上了懸壺之路的儒生並不鮮見。「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一直秉承著「仁、義、禮、智、信」的儒生們始終都懷揣著一顆仁心。
名醫
何覲光
余學淵
狄文彩
仁心仁術
2021年7月31日 1:41 AM
用白朮治疾出神入化 清代名醫李炳得張仲景真傳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善用某種草藥而得名的醫生,如金代名醫劉河間有位姓穆的弟子,因善用大黃而被人稱為「穆大黃」,明代名醫張介賓因善用熟地而被人稱為「張熟地」。這類醫生有很多都隱於民間,為當地的百姓所稱頌。清朝年間,善用白朮的李炳就是這樣一位極具口碑的醫生。
李炳
張仲景
名醫
金匱要略
傷寒論
白朮
2021年7月21日 9:59 PM
明代御醫盛寅的傳奇人生
明朝的帝王大多宅心仁厚、善用賢能,對御醫們也十分愛重。被載入《明史》的御醫戴思恭是太祖朱元璋力贊的仁義之士,是建文帝朱允炆心中當之無愧的太醫院使。到成祖朱棣時,對他的愛重則更是到了「時時樂與公語,或捋其鬚,或命坐御榻下,與論古今事,每抵暮始休」的程度。
盛寅
名醫
朱棣
戴思恭
御醫
王賓
2021年6月12日 1:56 AM
境界高遠處方神驗的清代名醫薛雪
在清代康乾盛世之年,江蘇吳縣出了一位「多學能詩」、「工畫蘭,善拳勇」的名醫,他就是薛雪。薛雪,字生白,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博學多通,為人灑脫、性情豁達,連所居住的山莊也「有花竹林泉之勝」。
薛雪
名醫
袁枚
葉天士
2021年5月4日 6:58 PM
元代醫學家滑壽:撰寫曠世醫書 重興針灸術
滑壽,字伯仁,生於元大德年間,卒於明洪武年間。據明代的《浙江通志》記載,他「醫通神,所療無不奇效」。《紹興府志》上也說,他能判定人的生死,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齊名。
滑壽
名醫
朱丹溪
醫書
針灸
顏丹
2021年4月13日 11:31 PM
北宋名醫郝允醫術精妙 診脈術堪稱一絕
北宋年間有一奇人,名郝允,是博陵(河北定州一帶)人。他年少時曾代替兄長隨軍征伐河朔,但因無法忍受軍中的辛苦,於是就逃走了。一天夜裡,月亮高懸,郝允行走在山間,走累了,就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忽然,一隻像大鳥一樣的東西飛到他頭上,他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位黃衣道人。郝允立即雙手合十,乞求道人教給他謀生之術。道士說:「你就是郝允嗎?」然後,就傳給了他一些醫術。
郝允
名醫
2021年3月14日 3:39 AM
宋代名醫張擴通奇術 憑脈象可預知人官運與生死
張擴,字子充,北宋年間「以醫名江東」,「其察脈非特知人之疾,至於貴賤福禍,期以歲月旬日,若神。」張擴與宋寧宗趙擴同名,為有所避諱,後多以「張子充」為名。
張擴
名醫
張子充
郭祥正
汪伯彥
2021年3月1日 8:13 PM
兩千年後神醫扁鵲再現身 清朝官員獲救
說到神醫扁鵲,知曉其大名的中國人還真不少。不過,中國人知曉的扁鵲(約前407年—約前310年)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名醫,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盧醫、扁鵲是他的綽號。
扁鵲
神醫
秦越人
李石孫
2021年2月20日 1:50 AM
「醫聖」喻昌先學禪後學醫 煉黃白之術救濟窮人
清朝初年,三吳兩淮的名醫中出了這樣一位奇人。他就是被明朝萬曆三十八年的探花、明末清初的禮部侍郎錢謙益稱為「醫聖」的喻昌。
喻昌
錢謙益
喻嘉言
清初三大名醫
中醫
2021年2月13日 3:43 AM
北宋醫官張銳一藥治二病 起死回生療疾如神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皇帝下詔,是凡有功、服務十年以上的醫官,可獲團練使的頭銜。當時的醫官張銳(字子剛)就獲封甘肅成州的團練使。
張銳
名醫
2021年2月2日 3:29 AM
通曉陰陽術數 醫術奇特的元代名醫葛可久
元朝末年,江浙一帶有位與丹溪學派的創始人朱丹溪(名震亨,字彥修)不相伯仲的名醫,他叫葛[ascii]乾[/ascii]孫。葛[ascii]乾[/ascii]孫(1305~1353年),字可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天賦異稟、氣質不凡,且身材魁碩、體力超群。未滿二十歲時,他就喜歡鑽研擊劍之術以及排兵布陣之法,甚至對「百家眾技,靡不精究」,且「通陰陽、律曆、星命之術」。
葛乾孫
名醫
葛思恭
葛應雷
《十藥神書》
2021年1月23日 12:48 AM
1
2
3
4
共有約 107 條記錄
【中呂‧滿庭芳】星飛
為何每個家庭皆應書香滿屋釀人生
【中呂‧山坡羊】天涯
青松絮語:起霧的鏡片
在香港大角咀詩意地漫步:My Little Airport的詩歌舞街
自由的海水:一路向南 遇見春天般溫暖的香港
上榜前得預示夢 功名有定數也有變數
皇帝小故事:夢見乘龍飛天 唐朝一帝為何自比鄉貢進士?
扎堆成仙?九月初九重陽節原來不是老人節!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 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