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

作者:正音
一僧一道是用棗和桃的諧音點化世人:「早逃」!在強烈地震前發出預警。(AFP PHOTO)
font print 人氣: 457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地震,是對人類生命和生存環境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經歷過或未經歷過的人都會談之色變。在如此大的災難面前,一切現代科學技術和戰天鬥地的所有學說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那麼如何走過未來類似的災難呢?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場百年前的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這是歷經災難後倖存者及其後裔的回憶和地質研究及史志工作者採訪,留下來的珍貴記錄。

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在中國甘肅省海原縣發生了里氏8.5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共造成了28.82萬人死亡,近30萬人受傷,海原周邊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幾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這場地震,所以又被稱為「環球大震」。

諧音點化:棗桃——早逃

就在地震發生前,一個和尚在海原縣四處遊走,他舉止異常,左手拿棗,右手拿桃(諧音:早逃),見到人就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給人看,人們不知何意;在地震發生的前一天,又有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行為怪異,也是一手拿著一顆棗,一手拿著一顆桃,嘴裡高喊:「棗桃、棗桃(諧音:早逃 早逃)。」但往來行色匆匆的路人,無人顧及這個瘋道士的「胡言」。災後人們才反應過來,這一僧一道是用棗和桃的諧音點化世人:災難即將來臨,趕快「早逃」。可惜只有極個別的人悟到會有災禍降臨,成功在災難前逃離。而將這一僧一道當作過街老鼠一般嘲笑詆毀的人,都最終難逃厄運。

棗子和桃子諧音「早逃」,寓藏救人的提醒。(大紀元合成)

兒童傳唱「搖擺歌」

就在地震發生前幾個月,海原縣的孩子們都在傳唱童謠《搖擺歌》,此兒歌沒有固定的歌詞,孩子們看到什麼唱什麼,每句歌的最後都要分別加上一句「搖一搖」、「搖搖擺」、「搖著呢」、或「嘩啦」、「咯噔」一類模擬垮塌的像聲詞,如下面這兩首:

「大豌豆開花,搖一搖,麥出穗;不是王法吆,搖搖擺,咱兩個睡;一碗羊肉,搖一搖,白花了;世上的好人吆,搖搖擺,賊殺了。」

「雷吼一聲口子開,搖一搖,天塌了,擺一擺,山塌了。咯呀咯噔搖,嘩啦嘩啦搖!」……

災後人們追問倖存兒童,才得知早在震前一兩年,就有穿著奇怪的人在海原境內遊走,哼唱這古怪歌謠,兒童好奇,學而唱之,一傳十,十傳百,見啥唱啥,不拘一格,於是形成了各種版本的《搖擺歌》。

小兒看到有人背上插白旗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事後,爺爺問孫子那晚為什麼害怕?看到了什麼?孫子說:窯裡的人背上都插著一面白旗子,他不想爺爺身上也插那東西。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世人中都出現過一些定期在地府擔任冥職的人,據他們透漏:在每次大災之前,冥府都要造冊,依據人的惡業多寡擬定淘汰人數,並由地獄的鬼使給這些人做上記號。而許多兒童的天目是開著的,身體是純潔的,能看到和感受到危險,於是冥冥之中那個孩子帶著爺爺躲過了一劫。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在任何一場大的災難來臨之前,上天都會以各種方式告誡世人,遠離災難。但由於人世間是迷的空間,而參透天機(地震等災難)的人不能明說,所以能否得救要看悟性(善根),於是就出現了上文中「棗桃」和「搖擺歌」這樣的點化形式。在《搖擺歌》裡,上天甚至還為世人點出了災難產生的原因:「不是王法吆,搖搖擺,咱兩個睡。」也就是說,人性的墮落,道德的淪喪,才是災難產生的重要原因。

那麼,面對一百多年前的海原大地震之前出現的種種神奇預警,看看今天我們身邊發生的瘟疫、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天災人禍,上天的預警早已出現,朋友,您接收到了嗎?@*#◇

責任編輯:古容

推薦閱讀

【天道有知】善惡報應何時報 神佛皆有安排

【未解之謎】災難背後有玄機 何人能逃離生死劫數?

【未解之謎】冥府見聞 真實存在的生死簿

戰爭爆發前一年 冥府製作造劫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熹是理學家,認為: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於奧也。
  • 在成年禮的「加冠」這場生命禮儀中,德、禮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關係是以「德」為本,是「以德制禮」,以「禮」為末。因此,「德」是為成年禮的核心樞紐,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品格,同時能夠承擔家庭國家責任的男子是成年禮的重要依歸。
  • 祭禮本對鬼神而設,古人必先認有鬼神,乃始有祭禮。祭禮在東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過,信奉神明是虔誠、是感恩,而不是交換,不是說給神佛燒香磕頭就能保佑升官發財、生兒子。人禮拜時的有求之心,是褻瀆神明。
  • 毛子水認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說」,可以說是實話,亦可以說是託詞。季路問事鬼神,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這章的話,也許有同樣的意義。
  •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