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風
燈籠與燈舞——五千文明的閃亮一頁
元宵之夜,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一群小伙兒身著橙衣手執黃色燈籠出場。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和管弦,他們在月光下跳躍騰挪,燈籠上下翻飛,
雅俗共賞的藝術 手絹舞秧歌舞趕走你的鄉愁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顧真正的民族風情,那麼欣賞一隻傳統民族舞,聽一首美妙的神韻交響樂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陣陣鑼鼓、聲聲嗩吶、鮮豔的手帕,那東西方樂器的完美和聲,呈現熱鬧歡騰、 幽默歡快的民族風情, 一定會趕走你的鄉愁,讓你陶醉在雅俗共賞的藝術享受之中。
聽《頂碗舞》品蒙古奶茶 體驗千年不變的熱情
在那長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藍的天空下,廣闊的草原上,近處風吹草動,遠處雄鷹飛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著皮草的年輕女子款款走出帳篷,她頭頂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遞給遠道而來的賓客,這是神韻作品中發布的一首經典交響樂《頂碗舞》描述的優美畫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徑蒙古包前,也一定會停下腳步。
奈及利亞奇特村莊 男女說不同的語言
烏邦(Ubang)是奈及利亞南部一個很奇特的農村,這裡的男性和女性使用不同的語言,形成相當罕見的「兩性語言」。儘管男女使用的語言有別,但他們都能理解對方在說什麼,沒有溝通上的障礙。
「七月半」中元節是可怕的民俗節日嗎?
「七月半」是指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道教稱「中元」或「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廟寺道觀民間有禮佛、建醮普渡、祭拜祖先、普渡孤魂等等的活動。有人對「七月半」感覺可怕,從民俗的起源來追一追,「七月半」中元節到底可不可怕?
明朝「天下第一家」 鄭氏一門千餘人同堂
對於現代人來說,提到「家」,人們通常想到的是兩代人組成的小家庭。而在古代中國,「家」意味著一個宗族,往往是同一姓氏或血脈相連的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地方,彼此照應、互相依存,四世同堂很常見,六世、七世同堂的也大有人在。那麼,幾百人、上千人真的可以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嗎?
想了解幾百年前的外國人?《職貢圖》告訴你
在當下互動交流日益頻繁、媒體發達的世界,中國人看到各式各樣的外國人已經毫不奇怪,但是如果往回追溯幾百年,那時的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清朝出版的《皇清職貢圖》給了今人答案。
不是「無商不奸」 而是「無商不尖」
在現在的中國大陸,一提起商人,人們常見的評價就是「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似乎商人沒有不奸詐的,不奸詐的就做不了商人。人們對商人的這種印象,並非自古就有,而是在中共治下,特別在「改革開放」後才得出的。
【愛麗話五千】以干支紀年法推算 庚子年大事多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鼠年,以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來算,今年也叫庚子年。這種叫法我們現今很少用到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怎麼計算的。今天咱們就來講講什麼是干支,怎麼用它來紀年,還有怎麼用它來算你的生辰八字,還有除了紀年和生辰八字之外,它還有什麼其它的用途?
詩畫說元宵花燈歷史 法輪天上轉花焰萬枝開
元宵為何亮起成千上萬盞的彩燈呢?元宵燃燈、賞花燈從何時開始的呢?看詩、畫說歷代元宵花燈的璀璨華彩。
這裡有民初的「文化經典謎」供元宵賞樂,同時可測一測自己的文化高度。燈謎的文化內涵不可小覷,風雅趣味是燈謎的文化特色之一,內涵上至經史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小說雜談,五花八門,內容龐博,淵源深厚。
元宵猜燈謎1  「字謎」你猜對多少?
這裡有民初的「猜字謎」供元宵賞樂,同時可測一測自己的文化高度。燈謎的文化內涵不可小覷,風雅趣味是燈謎的文化特色之一,內涵上至經史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小說雜談,取用不盡,射出文句、詩句、人名、地名、詞牌名、算術名、俗語、用物……五花八門,內容龐博,淵源深厚。
初三民間故事 老鼠娶親
過年歌謠中念唱:「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這讓人聯想到一個廣傳的民間故事「老鼠娶親」。
新年的年菜怎樣變成「福菜」?
「穎鼠繡春美珍羞,炰鳳烹龍開新象;靈鼠迎客福宴饗,山珍海味列彩盤。」新年的盛宴美饌,匯集山珍海味更包含「福祿壽喜財瑞」等等吉祥幸福的象徵義涵。
春聯詩篇道年味 除夕傳統話團圓
除夕的詩篇有道道風情:桃符春聯、團圓、年夜飯、壓歲錢、守歲等等除夕年俗,傳遞傳統精神說年味。
重陽節為何有登高插茱萸的風俗?
九月九日稱「重九」、「重陽」、「重陽日」,是「喜氣陽陽」的好時光,但也有「陽九之厄」。想起重陽佳節就想起插茱萸的習俗和故事,傳承久遠。
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中秋節
轉眼是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叫做仲秋和月夕呢?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運動:中國「蹴鞠」
最早的足球運動來自中國,起源於齊國臨淄,古代叫做「蹴鞠」
婚禮上夫妻共飲交杯酒的來歷
說到「交杯酒」,人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在婚禮儀式上,新郎新娘各執一杯酒,或手腕相扣,或手臂相繞,之後各飲一口。在現代人眼中,這代表著夫妻相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這與古人的「交杯酒」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寓意上都是有些差異的。
南投的風水寶地 鯉魚潭七大奇穴傳說
台灣在古代被稱為「蓬萊仙山」,是道家眼中罕見的風水寶地。相傳,位於台灣南投的鯉魚潭地靈氣足,暗藏著七大奇穴傳說......
現代家規30條考量你的家教 你聽過幾條?
下面介紹的近代流傳下來的老一輩人總結的30條家訓,即使對於我們今天的爸爸和子女也會有很多裨益。它涵蓋日常生活中的儀態、尊老、用餐、倒茶、做客等諸多方面,你都聽過幾條?對照自己做到了幾條?
端午五瑞剋五毒 何為五毒?何為五瑞?
隨著端午節的到來,中華古人也啟動了「五瑞」剋「五毒」的防疫保健、夏令衛生行動。你知道「五瑞」、「五毒」各指什麼嗎?
你沒聽過的端午節 端午節為什麼叫端午?
一提到端午節,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是屈原呢?如果你覺得這些典故早就聽膩了的話,今天來講一個你沒聽過的端午節。
《端陽故事圖》邀你一起看圖說端午
《端陽故事圖》冊,表現了有清一代大眾化的端午習俗。宮廷畫家陳揚的繪,人物造型秀逸生動,線條簡潔流暢,色彩柔和典雅,展現民俗趣韻。
元宵節猜燈謎 看看你能猜對多少(謎題篇)
元宵燈謎集錦!你會猜燈謎嗎?燈謎這種元宵節的娛樂活動,將文化、習俗與節慶活動融為一體,包含了「多元」智慧。本文收集的一些燈謎,分門別類摘輯,讓你猜一猜、測一測自己的多元智慧燈謎指數,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增添元宵節的樂趣。
記憶中的傳統夏曆新年風俗
臘月初八,相傳為佛祖釋加牟尼的生日,寺院都在該日煮粥祭佛。後來流傳民間,成為老百姓極為重視的民間節日。該日,家家戶戶要早早吃臘八飯(或臘八粥),並且相互饋贈。臘八飯是初七晚提前做好,第二天凌晨五點左右就食用。臘八飯用米、豆、蕎麵、果仁、豆腐、肉菜等煎煮而成,種類很多。
古代中國人於過年時,最看重的是祭祀。上到歷朝歷代的天子,下到家家户户的老百姓,都會在新年這天祭天、祭祖。每到祭祀一定會用到跪拜禮,紀錄周朝制度的《周禮》中,早就對磕頭行禮做了明確的規定。
恆春古城中元搶孤 「雨」神同行
今年恆春中元豎孤棚,碰上了超大豪雨,搶孤競賽「雨」神同行,但大雨澆不熄選手與民眾的熱情,今年共有32支隊伍在雨中激戰.....
臺灣廟會民俗文化展(Temple Festivals and Folk Cultures)近日在倫敦OXO藝廊隆重上演,為英國民眾展現原汁原味的臺灣民間文化。這一場由中華民國外交部和文化部策劃,臺灣宜東文創公司執行的廟會文化展覽歷經荷、法、德三國,最後一站於六月底抵達倫敦。
台灣故宮書畫四展 洞見古人養生尋道夢
國立故宮博物院暑假鎮館強檔「書畫四展」,同步推出「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杏林春暖-傳統醫療趣味書畫」、「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及「典藏新世紀-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主題從人間繁華、煉丹養生到仙山求道、天庭宮闕,作品時代從宋代橫越至民初,邀民眾共遊仲夏書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