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覽
《論語》說(12):禮之用,和為貴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未解之謎】神創論VS進化論 地球「成長」史中的真相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未解之謎】神奇的香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論語》說(1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火龍珠妝點九運春 金絲桃辟邪感聖恩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論語》說(10):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論語》說(9):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元宵猜燈謎:100題漢字和成語燈謎 體驗傳統遊藝文化
元宵節除了吃元宵、賞花燈,同時還有一種受到眾人喜愛的活動——猜燈謎,伴隨人約黃昏後,增添元宵的樂趣。 元宵猜燈謎的起源為何? 「猜燈謎」在古早稱為「射燈謎」,這名稱起源於古代的一種「射覆」的遊戲。「射」是猜測,「覆」是覆蓋的謎底;「射覆...
眾裡尋他千百度 元宵情詩伴花燈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龍的奇應:漢代玉笥山民見神跡 唐玄宗與龍幾度奇遇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論語》說(8):君子不重則不威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年年有餘 古人期待的不是魚是什麼呢?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讀《古文觀止》悟道德內涵
「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矣」,認為已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論語》說(7):賢賢易色
《論語》開篇講「學而時習之」,這個「之」指什麼呢?就包括本章所說的四者——「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門教學是順著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慾,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減輕一點、賢賢之心加重一點,使生命境界不斷提升。
一元復始 找回「無春年」的春天!
黃曆甲辰年,龍年,是個「無春年」,受到閏月的牽連,立春早於除夕,落在黃曆前一年年尾。而且從甲辰年開始連續五年的時間,「朔望月」周期將出現異於尋常的狀態,造成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
過年習俗:臘月到正月 22天不重樣!
傳統的中國新年到底有多少天?每天應該做什麼?從臘八節開始一直到晦日結束,咱們來看看古人過年和今天有多少差別。
我們竟然過了一百年的假「春節」?!
要說全中國14億人口每年過的都是假春節,這話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你知道中國新年在過去一百年間曾經被封禁過三次嗎?那你知道這三次封禁又對這個節日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論語》說(6):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本章強調學習以修身、踐行為本。孔子教學,強調「文質彬彬」,因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就是說,質多於文就難免粗野,文超過了質又難免虛浮,文和質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才是君子。子貢也說,「文猶質也,質猶文也」,假如毛都去掉了,虎豹的皮革和犬羊的皮革就沒多大區別了。
年俗「故事」:春聯普及百姓家 由於這一人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岳陽樓記》的「忠」旨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中國人都過外國年?老外也想過中國年!
中國人過兩個年,西方新年(現在叫元旦)和中國新年(古時叫元旦),那中國人和外國人過節的習俗區別在哪裡?
《論語》說(5):道千乘之國
本章為孔子論治國的大綱。「道千乘之國」,為什麼說「道」不說「治」呢?孔子傳承了「道統」,為國以道,講政教、教化,這大不同於近代以來的政治學。這裡的「道」字,又涵蓋了如下所說的五件事—敬、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
《論語》說(4):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後舉了三個事例,講人與人的相處之道,都反諸求己。 首先,「為人謀而不忠乎?」盡己之謂忠。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外人不一定確知,要省察自己內心,不得欺心。為什麼首先「省」忠呢?或許因為曾子是以「忠恕」二字體悟孔子之道的吧。
香文化故事所體現人的修為
現今社會用香已經是司空見慣了,香文化用品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不同的香文化是家庭生活品質和個人修為特質的表現。中國古代的香文化故事傳奇有一些屬於個別性的特例,但是確實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特別的修為狀態,同時也豐富香文化內涵的神祕性,或許能夠給予我們一些不一般的啟示吧。
《論語》說(3):巧言令色鮮矣仁
如果不「巧言令色」,那又如何「言」和「色」呢?孔子講「君子有九思」中提到,「色思溫」、「言思忠」(《論語·季氏》),大意是臉色要溫和,不可以令人難看;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孔門教學,不僅僅是教知識,也不僅僅是教技能,更注重的是養成生活良好習慣,純正品行,從而覺悟於道。
留意!為何甲辰龍年起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看到新聞,指出2025年到2029年期間連續五年都沒有「年三十日」這一天。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這在天文學上是比較少見的現象。為何2025年起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呢?易經說「天垂象,見吉凶」,不能輕忽!
《論語》說(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漢武帝與香文化傳奇
北宋文人丁謂的論香名作《天香傳》開篇就說:「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於此可知,古人對香文化的理解,來自對神明的供奉和潔淨自我的修行,早已是古人的共識。 更早的是在《尚書•君陳》有一個名句:「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古人已然了解到,真正的純香來自天界神明,也來自修行者自我修行的高貴品德。
【未解之謎】龍年特輯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論語》說(1):學而時習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以這三句話開篇,當有深意。有人說「一部《論語》是沒有形式上系統的」,實則不然。《論語》乃孔門七十子後學之討論編次所成,為什麼這麼編,自有其邏輯,隱而不顯罷了。孔子是聖人,弟子有七十二賢人,聖賢之說對人來講有很深、很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