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畫麟閣」 古代皇帝為功臣畫像的故事

文/高天韻
從麒麟閣到紫光閣,歷代功臣畫像濃縮了沙場風雲、宮廷氣象,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君臣和睦關係。圖為清 姚文瀚 《紫光閣賜宴圖卷》局部。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069
【字號】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

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功臣十一人的圖像。(《漢書》載:「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這十一人當中,霍光列位第一,為了表示尊重,獨不寫出其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他們被統稱為「麒麟閣十一功臣」,「麒麟閣」簡稱「麟閣」,也稱為「麟臺」。

「圖像麒麟」乃是中國圖畫功臣制度的起始。後世往往將「麒麟閣十一功臣」與「雲台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相提並論。

「雲台二十八將」是指漢光武帝劉秀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約公元22-37年),非宗室外戚的、戰功卓著的28位將領。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追念前世功臣,在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二十八將領的像,後又加入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四人,合三十二將。

唐代書畫理論家張彥遠在所著《歷代名畫記》的首篇〈敘畫之源流〉中寫道:「以忠以孝,盡在於雲台;有烈有勛,皆登於麟閣。」其中「雲台」和「麟閣」指的就是兩漢所繪功臣畫像。

魏徵
康熙年間劉源繪製的《淩煙閣功臣圖》之魏徵。(公有領域)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畫像比例皆按真人大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合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據《新唐書》記載,唐朝不同時期共有三百多功臣的畫像進入凌煙閣,時間跨度達二百多年。此外,除了軍功大臣以外,唐太宗也曾為十八位學士畫像。

南宋時,宋理宗在寶慶二年(1226年)命畫師為宋朝二十四位著名功臣畫像,並把繪像供奉在「昭勛閣」,此乃「昭勛閣二十四功臣」。

時至清朝,朝廷多次派兵平定邊疆叛亂,並為功績突出的名臣和將領繪像,將畫作懸掛於中南海紫光閣中。這些立軸式畫像的上方為題贊,下方繪像。

乾隆一朝共舉辦了四次功臣畫像活動,共計二百八十幅。乾隆還為其中一些將領親筆題贊。

從麒麟閣到紫光閣,歷代功臣畫像濃縮了沙場風雲、宮廷氣象,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君臣和睦關係。一幅幅圖文兼具的畫像也為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實在的形象和色彩依據。

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曾寫下「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那一份豪邁心志輝映著古戰場的英雄情懷和不滅功勳。@#◇

清廷多次派兵平定邊疆叛亂,並為功績突出的名臣和將領繪像,將畫作懸掛於紫禁城紫光閣中。清善本書籍,紫光閣凱宴將士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林芳宇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聖誕老人駕著汽車雪橇,飛到美國給孩子們派禮物。不料,汽車的引擎掉落,雪橇在紐約中央公園「擱淺」了。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精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縱使天長、地久也都會有盡頭,而這一份愛情的遺恨卻將永無休止。這一穿越時空和生死的長嘆,是楊玉環的心聲,還是詩人的感慨抒發呢?
  • 在杭州靈隱寺,後人修建了濟公殿,殿內展示了十八幅介紹濟公生平事蹟的壁畫,其中第十三幅表現的就是古井運木。畫中,一根又一根粗大的木材從井中向外噴出,眾僧人看得目瞪口呆。
  • 元宵之夜,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一群小伙兒身著橙衣手執黃色燈籠出場。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和管弦,他們在月光下跳躍騰挪,燈籠上下翻飛,
  • 本文品讀四首李白的七言絕句,領略生花妙筆的飄逸風采。
  • 毛筆出自神州。文房四寶中,它列在首位。是誰發明了這一重要的書寫和繪畫工具呢?據一些古籍記載,秦朝大將軍蒙恬是最早造筆的人。他因而被稱為「筆祖」。
  • 明朝的清官王源任職潮州知府期間,主持重修了廣濟橋,並且留下了一件撲怪石、除蟾妖的奇事佳話。
  • 梅,原產自中國,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元素之一。
    千年來,梅花的美,入詩、入畫,入於縹緲琴聲,其神韻亦傳於中國古典舞的舞台藝術中。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