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画麟阁” 古代皇帝为功臣画像的故事

文/高天韵
从麒麟阁到紫光阁,历代功臣画像浓缩了沙场风云、宫廷气象,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君臣和睦关系。图为清 姚文瀚 《紫光阁赐宴图卷》局部。 (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476
【字号】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

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功臣十一人的图像。(《汉书》载:“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这十一人当中,霍光列位第一,为了表示尊重,独不写出其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他们被统称为“麒麟阁十一功臣”,“麒麟阁”简称“麟阁”,也称为“麟台”。

“图像麒麟”乃是中国图画功臣制度的起始。后世往往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与“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提并论。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汉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约公元22-37年),非宗室外戚的、战功卓著的28位将领。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追念前世功臣,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二十八将领的像,后又加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人,合三十二将。

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在所着《历代名画记》的首篇〈叙画之源流〉中写道:“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其中“云台”和“麟阁”指的就是两汉所绘功臣画像。

魏徵
康熙年间刘源绘制的《凌烟阁功臣图》之魏徵。(公有领域)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比例皆按真人大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合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不同时期共有三百多功臣的画像进入凌烟阁,时间跨度达二百多年。此外,除了军功大臣以外,唐太宗也曾为十八位学士画像。

南宋时,宋理宗在宝庆二年(1226年)命画师为宋朝二十四位著名功臣画像,并把绘像供奉在“昭勋阁”,此乃“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时至清朝,朝廷多次派兵平定边疆叛乱,并为功绩突出的名臣和将领绘像,将画作悬挂于中南海紫光阁中。这些立轴式画像的上方为题赞,下方绘像。

乾隆一朝共举办了四次功臣画像活动,共计二百八十幅。乾隆还为其中一些将领亲笔题赞。

从麒麟阁到紫光阁,历代功臣画像浓缩了沙场风云、宫廷气象,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君臣和睦关系。一幅幅图文兼具的画像也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实在的形象和色彩依据。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写下“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那一份豪迈心志辉映着古战场的英雄情怀和不灭功勋。@#◇

清廷多次派兵平定边疆叛乱,并为功绩突出的名臣和将领绘像,将画作悬挂于紫禁城紫光阁中。清善本书籍,紫光阁凯宴将士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林芳宇

推荐阅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圣诞老人驾着汽车雪橇,飞到美国给孩子们派礼物。不料,汽车的引擎掉落,雪橇在纽约中央公园“搁浅”了。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纵使天长、地久也都会有尽头,而这一份爱情的遗恨却将永无休止。这一穿越时空和生死的长叹,是杨玉环的心声,还是诗人的感慨抒发呢?
  • 在杭州灵隐寺,后人修建了济公殿,殿内展示了十八幅介绍济公生平事迹的壁画,其中第十三幅表现的就是古井运木。画中,一根又一根粗大的木材从井中向外喷出,众僧人看得目瞪口呆。
  • 元宵之夜,长安城内灯火通明。一群小伙儿身着橙衣手执黄色灯笼出场。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和管弦,他们在月光下跳跃腾挪,灯笼上下翻飞,
  • 本文品读四首李白的七言绝句,领略生花妙笔的飘逸风采。
  • 毛笔出自神州。文房四宝中,它列在首位。是谁发明了这一重要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呢?据一些古籍记载,秦朝大将军蒙恬是最早造笔的人。他因而被称为“笔祖”。
  • 明朝的清官王源任职潮州知府期间,主持重修了广济桥,并且留下了一件扑怪石、除蟾妖的奇事佳话。
  • 梅,原产自中国,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
    千年来,梅花的美,入诗、入画,入于缥缈琴声,其神韵亦传于中国古典舞的舞台艺术中。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