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12A)

作者:朝暉
紫燕時翻翼,黃鸝不露身。(唐‧杜甫《柳邊》)清惲壽平燕喜魚樂 軸 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氣: 2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第十二課

一、三弄笛,一圍棋(《平水韻》上平四支)(選自《聲律啟蒙》)

戈對,鼓對旗。
紫燕對黃鸝。
梅酸對李苦,青眼對眉。
三弄圍棋。
雨打對風吹。
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
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棠詩。
晉士特奇,可比斑之豹;唐儒博識,堪為五總之龜。(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戈對甲,鼓對旗:古兵器的「戈」也可以說是「平頭戟」。|甲,指盔甲。|鼓,戰鼓、軍鼓。|旗,旌旗、軍旗。

按甲神初靜,揮戈思欲醒。 唐‧李商隱《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
簫鼓尚陳今世廟,旌旗猶鎮昔時宮。 唐‧許渾《登尉佗樓》

2. 紫燕對黃鸝:紫燕,也稱越燕,燕子的一種。對仗例句:

紫燕時翻翼,黃鸝不露身。 唐‧杜甫《柳邊》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宋‧王庭圭《二月二日出郊》

3. 梅酸對李苦:梅酸,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假譎》,(譯文)魏武帝曹操率軍遠行,找不到通往水源的路,全軍都口渴。於是便傳令說:「前面有大片的梅樹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聽了這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利用這個辦法得以趕到下一片水源地。

李苦,典故出處《世說新語‧雅量》,(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兒出去遊玩,看見路邊的李樹結了很多果,壓彎了樹枝,孩兒們都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別人問他,他回答說:「樹長在路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取來李子一嘗,果真是苦的。

道旁李苦無人顧,野外梅酸有客嘗。 (朝暉 原創)

4. 青眼對白眉:青眼,比喻看重或稱賞他人。典故出自《晉書‧阮籍傳》:「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弔,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譯文):阮籍又能夠用黑白眼珠子對人,見一些讀書人或官員,只要他不喜歡的,都以翻白眼相對。(有一次阮籍的母親去世)嵇喜(三國曹魏時期名士嵇康的兄長)來弔唁,阮籍以白眼相對,嵇喜很生氣就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說後就帶酒攜琴去拜訪阮籍(並非在辦喪事期間),阮籍很高興,以黑眼珠平視接待。

或許讀者會問,既然是以黑眼珠平視接待客人,為什麼會出現「青眼」這個詞彙呢?這涉及到古漢語中文辭修飾的手法。嵇喜其實也是一位讀書出身的官員,阮籍卻以白眼相對,那意思是說,你(嵇喜)在我的眼裡就是一個白丁。對嵇康卻青眼相待,是說你(嵇康)才是一位真正的讀書人;因為過去真正的讀書人也是一位儒家修行者(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很少),受常人敬重,他們未當官之前的常服是青色交領長衫(青青子衿)。所以用「青眼」比用「黑眼」更文雅。

白眉,比喻兄弟或同輩中最傑出者。典故出自《三國志‧馬良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對仗例句:

衣冠為子最青眼,兄弟數君仍白眉。 宋‧劉攽《次韻晁單州詩六首其四》
阮生固已開青眼,馬氏元來有白眉。 元‧耶律楚材《用李德恆韻》

5. 三弄笛,一圍棋:演奏三段或三首(完整)的笛子曲。典故出自《世說新語‧任誕》[1]。|一圍棋:下一局圍棋。例句:

為有知音三弄笛,何妨遣興一圍棋。 (朝暉 原創)

6. 雨打對風吹:例句,宋‧陸游:「病葉風吹盡,鳴蟬雨打疏。」明‧李承召:「街頭柳色風吹懶,牆角梅花雨打殘。」

7. 海棠春睡:①形容女子睡眼惺忪、嬌媚十足的樣子。典故出自宋‧樂史《楊太真外傳》:「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②古人還用「海棠春睡」來比喻其它品種花的嬌態。比如,南宋詩僧釋居簡《躑躅(杜鵑花別稱)》詩:「強學海棠春睡足,如何學得未醒時。」元‧薩都剌《次王本中燈夕觀梅》:「不似海棠春睡去,西樓月落已黃昏。」

8. 楊柳晝眠:也有簡稱「柳眠」。與「晝眠(白天睡覺)」一詞都是古詩文中常用詞組。典故出自一本《三輔故事》的書,明代還有讀本,清代失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十五‧檉柳》引用 《三輔故事》云:「漢武帝苑中有柳,狀如人,號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

宋‧朱敦儒《好事近‧其二》宋詞:「春雨撓元宵,花綻柳眠無力。」
宋‧郭祥正《臥柳》詩:「冉冉碧濠邊,三株細柳眠。」
宋‧陸游《欲出遇雨》詩:「花睡柳眠春自懶,誰知我更懶於春。」

有很多植物須要睡覺,睡覺的時候葉子下垂,睡足了葉子張開。柳樹也是如此,睡覺的時候葉子下垂;睡醒後葉子舒展;但不是每天都睡覺。筆者工作室養了一盆杜鵑花,也經常睡覺,如果幾天忘記給它澆水,它能睡一天。

「海棠春睡」形容女子嬌媚十足的樣子,還可比喻其它品種花的嬌態。
明陸治王穀祥合筆海棠玉蘭軸 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

9. 張駿曾為槐樹賦:張駿,字公庭。十六國時前涼國君,在位二十二年。實際上《槐樹賦》不是張駿寫的。據《晉書‧列傳第五十七‧涼武昭王傳》記載:「先是,河右(黃河以西)不生楸、槐、柏、漆(漆樹),張駿之世,取於秦隴而植之,終於皆死。而酒泉宮(西涼王宮)之西北隅有槐樹生焉,玄盛又著《槐樹賦》以寄情,蓋嘆僻陋遐方(地處偏僻),立功非所也。」文中的「玄盛」是指涼武昭王李暠(音稿),字玄盛,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的建立者,在位十七年。是他寫的《槐樹賦》。

10. 杜陵不作海棠詩:「杜陵」指杜甫。因杜甫祖籍杜陵(長安城東南),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過,故常自稱「杜陵野老」或「少陵野老」。因為宋‧李頎《古今詩話》記載:「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所以宋朝及之後很多文人都認為杜甫是由於這個原因從來不寫海棠詩。

筆者認為李頎的記載可能有誤。海棠花樹是外來品種,在唐朝根本沒流行起來。「海棠」這個詞彙出自唐初褚遂良的一首詩[2],唐代以前沒有。從杜甫的爺爺杜審言(約公元645年-708年)開始到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那個時代,這百年間著名的詩人有王勃、高適、王昌齡、賀知章、岑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韓愈、李賀、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等,這麼多詩人沒有一個寫過海棠詩。如果見都沒見過,怎麼寫?正如南宋‧楊萬里所說的:「豈是少陵無句子,少陵未見欲如何。(《海棠四首‧其四》)」

海棠花樹的觀賞及種植之所以在宋代開始流行,是因為宋太宗趙炅、宋真宗趙恆都寫過海棠詩[3]。

綜上所述,「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棠詩」不符合實際情況,筆者建議改為「李暠曾為槐樹賦,宋皇亦作海棠詩」更合適。

11. 晉士特奇:晉士,指東晉時期的王獻之,字子敬,善書法,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二王」。|特奇:奇特。可形容人物或風景。南宋‧楊萬里《三辰硯屏歌》:「就中月輪景特奇,桂樹可數葉與枝。」

12. 一斑之豹:亦作「管中窺豹」,比喻見識不廣,或只看到局部。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方正》[4]。

13. 唐儒博識:唐儒,指唐朝的博學鴻儒殷踐猷,字伯起。與賀知章等人是同時期的好友,據唐‧顏真卿《麗正殿二學士殷君墓碣銘》載:「(殷踐猷)博覽群言,尤精《史記》《漢書》百家氏族之說,至於陰陽數術醫方刑法之流,無不該洞焉。與賀知章、陸象先,我伯父(顏)元孫、韋述,友善。賀(知章)呼君為五總龜,以龜千年五聚,問無不知也。」|博識:博聞強識(博聞彊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出自《禮記‧曲禮上》:「博聞彊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14. 五總之龜:五總龜,傳說某種靈龜兩百年聚氣一次,有天聽地視之能,將人世間的大小事都記錄於龜甲之上。千年五聚,故曰「五總之龜」,比喻通曉百事。

二、六首押「四支」韻的古代經典近體詩

1. 送鄭十八   唐‧杜甫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萬里傷心嚴譴年垂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
便與先生應永,九重泉路盡交期。

背景故事:本詩的標題全文是:「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鄭十八虔即鄭虔,鄭州滎陽人,字弱齊。唐玄宗天寶年間曾任廣文館博士。與李白、杜甫等友善。喜著書,善繪山水,工書法。曾被唐玄宗稱為「鄭虔三絕(詩書畫)」。「安史之亂」之時,鄭虔因為年老,未及時撤離長安,長安城陷落後,偽授水部郎中,稱疾不就。亂平,貶台州司戶參軍(從八品),後卒於貶所。「故闕」即長安城。「面別」即當面道別。「十八」是兩個入聲字,發音時要注意切音。本詩創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初夏,當時杜甫在朝廷擔任左拾遺。公元757年秋,郭子儀收復兩京。同年冬月,杜甫隨唐肅宗及朝臣回到長安。(「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開始至公元763年2月結束,歷時七年多。)

注釋:①樗散(音粗傘):「樗」指樗木;「散」指散材。樗木材劣,多被閒置。比喻因劣質而不為世用,投閒置散。②鬢成絲:鬢髮稀疏成白絲狀。古詩文常用詞彙。③嚴譴:嚴厲譴責、嚴厲處理。本詩指鄭虔被朝廷嚴厲處置。因為鄭虔留在長安並被叛軍授予官職,雖然他沒有去上任,但也不能被赦免。④中興:中途振興;轉衰為盛。當時朝廷很多官員都認為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會有中興之時。⑤蒼惶:匆忙、慌忙。⑥邂逅:倉猝、突然。⑦無端:沒來由、無意中。加強語氣。⑧出餞:餞行。「出餞遲」的意思是杜甫無意中聽其他人提起,今天鄭虔要趕往台州,才倉促中趕來為之送行。⑨永訣:有兩個意思,第一是「生離」,指兩位活著的人道別,以後很難再見面。第二是「死別」,指活著的人跟死去的人道別。本詩指「生離」。⑩九重泉路:「泉路」指陰間;傳說陰間有九重,九重之下才是十八層地獄。隨著各人緣法的不同,死後去陰間的位置也不一樣。也有人元神離體後就直接轉生了,或者去了其它地方,不入陰間。⑾交期:相約見面的日期。「盡交期」的意思是見面的日期已經用完了或沒有了。

全詩大意:鄭公才高,卻被當成散材,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熬到現在鬢髮已經稀疏成白絲狀。他酒後常稱自己只是一名老畫師,得不到重用也正常。長安城到(浙江)台州有千萬里,從被問責貶官那一天開始,這漫長的路程及日子,將會是多麼的傷心啊!人生不過百年,以老病之身,能等來大唐的中興之日嗎?您接到詔令就倉促起程;我也是無意中聽到消息,遲了一步才趕來給您送行。就用此詩跟您道別,或許此生再難相見;即使將來到陰間,也很難有相見的日期。

詩評:「鄭公樗散鬢成絲」如果直譯就成了「鄭虔因為是廢材,熬到鬢髮成絲了也得不到重用。」其實這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5]。」連皇帝唐玄宗都稱讚鄭虔是「詩書畫」三絕。這樣有才學的人,不要說擔任國子祭酒(正三品),擔任國子博士(正五品)肯定是勝任的。可是鄭虔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從八品)。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一開始就用反語,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杜甫這首詩創作的絕妙之處在於,句句在寫鄭虔的遭遇,可是句句都暗喻了自己。尾聯的道別語,更是流露出了決絕和對朝廷的失望。也許是一語成讖吧,過了兩個月,也就公元758年6月,杜甫也被貶官為華州(今陝西省渭南市)司功參軍(從八品)。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懷》)清人繪 《仕女圖》局部。(公有領域)

2. 遣悲懷(其三) 唐‧元稹

閒坐悲君亦自悲,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悼亡猶費詞。
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平生未展眉。

背景故事:這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所寫三首七言律詩中的第三首。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當時元稹二十四歲,官職是祕書省校書郎(九品),俸祿微薄,元稹出身寒門,家境困頓;所以韋叢經常典賣嫁妝貼補家用。七年後,即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七月,韋氏去世。韋叢的墓誌銘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的,這在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韋叢生了五個子女,只有一個女兒存活[6]。此詩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元稹受到朝廷的重用並拜相。身為朝廷高官,元稹首先想到的是與自己走過七年艱苦歲月的妻子,並寫下了三首律詩《遣悲懷》,「貧賤夫妻百事哀」,筆者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深受感動。唐朝的宰相年俸祿約500石,當時的物價每石大約200錢,也就是唐朝宰相的俸祿每年約十萬錢。拿到這麼高的俸錢,元稹還是先想到自己已經過世的妻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遣悲懷(其一)》)。」「營奠、營齋」都是指設齋食請道士設壇超度,祈求送亡靈往生到好的去處。

注釋:①百年:本詩指人的一生。②鄧攸無子:典故出自《晉書‧良吏傳‧鄧攸》:兩晉時期的鄧攸(音由),字伯道;西晉永嘉之亂時被石勒俘虜,後逃至江南。南逃時,步行,擔其兒及侄兒,度不能兩全,乃棄子全侄。後竟無子,卒以無嗣。時人義而哀之,為之語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後以「鄧攸無子」謂無子嗣。③尋:副詞。頃刻,不久,很快。④潘岳悼亡:西晉著名文學家、詩人潘岳曾寫過《悼亡詩》緬懷其妻子楊氏,開悼亡詩之先河。⑤窅冥(音咬銘):渺茫、深遠貌。⑥報荅:報答。「荅」當動詞時音義通「答,入聲」。

全詩大意:無事閒坐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你,既替你難過,也為自己悲傷(言外之意,我現在生活寬裕了,而你卻不在了)。沒有你的餘生,活著的時間都是多餘的。鄧攸最終還是沒有子嗣,才知道那是命數。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勞而已(言外之意,妻子也無法復活)。將來即使合葬,在泉下相見的機會也很渺茫;下輩子能夠再續情緣的願望更是難以實現。只能在這漫漫長夜始終睜著眼睛,以報答你跟我在一起的日子,從來沒有開懷歡笑過。

古人詩評:清周詠棠《唐賢小三昧續集》:「字字真摯,聲與淚俱。騎省(潘岳)悼亡之後,僅見此制。」

三、附注:

1. 《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譯文:王徽之坐船進京,船還靠在岸邊暫歇。他從前就聽說過桓伊擅長吹笛,彼此卻不認得。正好遇到桓伊從岸上經過,而王徽之在船裡。同船有人認識桓伊,說:「這就是桓子野。」王徽之於是令人與他互通消息,說:「我聽說你擅長吹笛子,試著為我彈奏一次吧。」桓伊其時地位已很顯赫,可是一向聽聞王徽之的名聲。於是掉轉車頭,走下車來,坐在交椅上為王徽之吹奏了三支曲子。曲終就上車走了,主客雙方沒有交談一句。

王徽之,字子猷,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名士、書法家,右軍將軍王羲之(書聖)第五子。

2. 湘潭偶題詩  隋末唐初‧褚遂良

遠山酋萃翠凝煙,爛漫桐花二月天。
遊遍九衢燈火夜,歸來月掛海棠前。

3. 海棠 北宋‧趙炅(宋太宗)

每至春園獨有名,天然與染半紅深。
芳菲占得歌台地,妖豔誰憐向日臨。
莫道無情閒笑臉,任從折戴上冠簪。
偏宜雨後看顏色,幾處金杯為爾斟。

海棠(其一) 北宋‧趙恆(宋真宗)

春律行將半,繁枝忽競芳。
霏霏含宿霧,灼灼豔朝陽。
戲蝶棲輕蕊,游蜂逐遠香。
物華留賦詠,非獨務雕章。

其二

翠萼凌晨綻,清香逐處飄。
高低臨曲檻,紅白間纖條。
潤比攢溫玉,繁如簇絳綃。
盡堪圖畫取,名筆在僧繇。

4. 《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譯文:王獻之只有幾歲的時候,曾經觀看一些門客賭博,看見他們要出現輸贏的時候,便說:「南風不競(南邊的要輸)。」門客們輕視他是小孩子,就說:「這位小郎也只是管中窺豹,看見局部而已。」王獻之氣得瞪大眼睛說:「比遠的,我愧對荀奉倩(荀粲);比近的,我愧對劉真長(劉惔)。」於是拂袖而去。(王獻之的言外之意是說,除了荀粲及劉惔,我的見識並不比別人差。)

既然學習了「管中窺豹」,我們就多學一個它的反義詞「見微知著」,比喻看到事物的一些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甚至是結果。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東漢‧班固 《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者也。」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書法家、詩人、畫家,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婿,書聖王羲之第七子,與父合稱「二王」,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列「四賢」。

5.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 唐‧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
賴有蘇司業,時時與酒錢。

「坐客寒無氈」意思是說,冬天留客人在公家宿舍中清談,直接讓人坐在地上,窮得連坐墊(氈子)都沒有,客人冷得直呼受不了。唐朝文人會客室的布置,如現今日本的「榻榻米」。鄭虔喜愛寫作及繪畫,微薄的俸祿常用於購買紙張。練習書法沒有紙,甚至寫在樹葉上。據《新唐書‧鄭虔傳》記載:「(鄭)虔善圖山水,好書,常苦無紙,於是慈恩寺貯柿葉數屋,遂往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嘗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遷著作郎(從七品下)。」

6.  唐‧韓愈《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誌銘》:「(節選)詩歌《碩人》,爰敘宗親。女子之事,有以榮身。夫人之先,累公累卿。有赫外祖(裴耀卿),相我唐明。歸逢其良,夫夫婦婦。獨不與年,而卒以夭。實生五子,一女之存。銘於好辭,以永於聞。」

其中:「實生五子,一女之存。」意思是說韋叢生了五個子女,只有一個女兒存活下來。「之」在古漢語中本義就是「生長、滋長」的意思。女兒嫁給了當時的校書郎韋絢。

元稹是快五十歲了才在親友的勸說下再娶,生了個兒子,所以他去世時兒子才三歲。《舊唐書‧元稹傳》:「(太和)四年正月,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正二品)。五年(公元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疾,一日而卒於鎮,時年五十三,贈尚書右僕射。有子曰道護,時年三歲。」@

看更多【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用古漢語的四聲誦讀古典近體詩,學習過程中熟悉格律並嘗試近體詩創作。要學好中文,從小就應該偏向於文言文教學,古人的思維方式及古漢語的構詞法,跟現代人的觀念不一樣。文言文能學好,白話文不用教都會。
  • 邵雍曾多次被舉薦為官,但都稱疾不赴任。本詩作者以平淡的筆觸描寫了自己淡泊的心情。從這首詩我們分析,邵雍的這位友人曾經在地方當過大官,只有這樣才可能幫助邵雍從很困難的境地中解脫出來。能用「轍魚」來形容的困境肯定不是小事,而邵雍的友人想舉薦其從政為官,我們來分析邵雍此詩每一聯的言外之意。
  • 「解印書千軸,重陽酒百缸。」這句話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為上州刺史,從三品。工作了幾年,所有的家當也就是書籍千軸,酒百缸。這酒是帶不走的,能帶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錯了,說不定這百缸酒也是歷任的刺史積累下來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釀製的就不得而知了。
  • 宋‧梅堯臣《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一詩,作者以淡泊的心態,用詩的語言描繪出了紅塵中的幾處場景;而尾聯的言外之意,表達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換一種方式說,如果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紅塵百態,那麼作者就是靜觀紅塵的畫外之人。
  •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蘇詩詩中的熏香可不是為了所謂的「附庸風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氣的能量場是純陽的,吸到肺部後,陽氣足。古代將病毒、細菌通稱為病氣、邪氣,它們是屬陰的。所以,用傳統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