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洋的聲音 不一鼓慈悲惜福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2日電)漁村海邊不起眼的浮球,經過巧思蒙上胚布,變為特殊的鼓。台北縣瑞芳水湳洞的藝文人士,藉此擊出獨一無二的「不一鼓」樂音,也讓一片白色芒花的山城聚落,演奏再生希望。

芒花是台灣秋天最有特色的植物,瑞芳金瓜石正好位於全台最佳賞芒地點之一。黃金博物園區秋爽時分推出芒花季活動,帶領大家欣賞秋季芒白之美,深度體會金瓜石、水湳洞土地的故事。

黃金博物館組長林純雅表示,4日館慶6週年的當天,將邀社區居民自組的樂團,公演「鼓動山城~不一鼓」,以在地、來自海洋具有慈悲與惜福精神的樂音,為博物館慶生。

特殊的「不一鼓」是以漁村浮球做成,背山面海的水湳洞,前方是陰陽海,聚落依山坡地而成。住在金瓜石山下的陶藝工作者許居福、畫家歐陽彥城,為練身體,平常喜歡學習打非洲鼓,在與藝文人士聚會的「山城美館」交流中,大家期待有所創新。

黃金博物館前館長施岑宜表示,大家經常到海邊散步、游泳,發現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定置漁網用的漂流浮球,於是許居福、歐陽彥城在海邊就地取材,將浮球蒙上獸皮後製成鼓,發現效果很好。

但兩人都有宗教信仰,認為獸皮仍要殺生,於是改用胚布當鼓面,以浮球做鼓身,再運用鉤釘當做鬆緊的調節器,歷經調音試驗,便誕生了「不一鼓」,並申請新型專利。

施岑宜說,浮球長年在海上「漂浮」,英文為buoy,唸起來像中文的「不一」,且撿拾回來再利用,每個鼓形狀、大小、聲音不一,所以,取名為「不一鼓」,賦予不同的風貌,透露著此鼓與海洋的關係。

雖然,「不一鼓」研發1年,但找師資卻是問題,傳統的老師太執著於鼓的定位,看到「不一鼓」就問,「這是非洲牛皮鼓,還是美洲牛皮鼓?」施岑宜聽到都傻眼了。

她說,大家原始出發點只是希望利用節奏強、門檻低的打鼓,凝聚社區居民向心力,創造一種表演的可能性。且這些鼓,是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世界各地的浮球,在鼓面上以墨為鼓畫上海洋之眼,也希望藉由鼓音,引領浮球回家鄉。

愛上瑞芳的山水美景,在瑞柑地區定居的黃格致老師在瓜山國小教打擊樂,獲悉後決定義務指導,期待展現不同的音樂視野。

鼓隊的組成從發想、創作,到集結成隊皆自動自發,是社區營造難得的展現。社區居民1個月前開始練習,愈來愈有興趣,小學5年級的陳苾芊,60歲的阿伯、木藝家林正文與妻子陳雪娥、許居福及妻子任秀兒等人,全心投入。

平時大家各忙各,湊一起團練不容易,但日前的颱風天,都沒有人缺席。瑞芳山城的子弟,為了公演,勤加練習。

施岑宜說,鼓坊團隊將於4日在黃金博物園區煉金樓廣場、6日在瑞芳鎮猴硐柴油機車庫房公演,邀請民眾傾聽在地的聲音,讓團員娓娓道來瑞芳地區藝文工作人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