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民團:繞道不能疏導中區交通

【大紀元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道)香港紅磡海底隧道每日繁忙時間塞車情況嚴重,而西區海底隧道行車流量卻一直處在不飽和狀況。民間一直有聲音要求政府購回西隧,以紓緩超負荷的紅隧交通。政府指,購回西隧不是理想方案,並認為,只有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完成後才能解決問題,因為有關工程遭填海司法覆核案件延誤,問題最快要到2017年才能解決。保護海港協會批評政府的解釋誤導市民,並指出政府現時準備在中環灣仔建造更多寫字樓及商業發展,將引入更多的交通問題。

保護海港協會顧問徐嘉慎昨日在記者會上說,中環灣仔繞道和現在交通擠塞是完全沒有關係。他又說,現時中環及灣仔的擠塞問題,原因是所有人都選用較便宜及方便的紅磡海隧:「沒有人那麼傻,去西環一條那麼長遠的隧道要給50元,真是很貴,如果你一日用兩次,100元一日,如果要上班一個月車費要支付3,000元,這是很龐大的數字!」

浪費281億元公帑

徐嘉慎說,中環灣仔繞道令西區及北角的車輛更容易進入灣仔,亦令更多車輛使用紅隧,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令交通更擠塞,同時也浪費掉香港人281億元。他認為,政府即使不能夠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也不應該現在大量在中環和灣仔增加寫字樓及商業發展,再吸引多些交通。

徐嘉慎以政府的數據指有125萬呎的土地發展面積,能提供924萬呎上蓋面積,等於國際金融大廈二期,等於四座半88層大廈,每小時交通流量就會增加7,263輛車,不是總數而是再增加,也就等於多吸引5萬人來中環:「最近政府說要在灣仔會展三期擴建工程,大家知道一有展覽交通會出現嚴重擠塞。為何還要起多一間會展?」

政府自掌嘴巴

保護海港協會對政府的做法非常不滿:「講明是起一條中環灣仔繞道解決交通問題,但那條繞道還未完工已經賣地,及大規模發展!添馬艦的大型新政府總部交通亦是有幾千架次,現在的政府合署推出來售賣,並拿去發展,政府的方針基本上都在掌自己的嘴巴!」

協會到現在還未有拿到政府的數據,因此要求政府澄清預備拍賣多少地,起多少呎上蓋,及增加車輛流量的數據。

對於政府不合理做法的背後動機,徐嘉慎質疑政府是否有秘密目的,令中環和灣仔擠塞:「政府故意為將來製造交通問題,是否有不可告人計劃,為進行電子道路收費而鋪路?這做法對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未必帶來好處。」

他強調,大眾都同意塞車非常嚴重,對經濟影響很大,每日有幾十萬架次私家車、巴士、其它車輛過海,令市民喪失大量時間和經濟效益,對不起香港人。

徐嘉慎提到城市規劃會有4個責任:給市民樓宇居住、就業機會、要環保、要令交通暢順些:「這是政府的責任,不可為了賺錢來賣地,我們用了281億元投資在這條路上,沒有效果收益,這個講不過去。希望政府給我們最新的數據。但賣地不等於給市民享用,是給地產商享用。」

偷換交通規劃概念

前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說,交通和規劃兩個概念要分清楚。他指政府是在偷換概念,把西隧沒有充份利用的責任放到工程延遲的中環灣仔繞道:「其實保護海港和不填海政府是要做的,根據保護海港條例要執行的責任,不過政府已立了法,但居然推倒那個法亦是政府,而要靠民間組織去做。」

他續說,交通只有一個問題,交通入和出。要解決交通問題,如果不將交通使用率,用方法去引導來減低,再起更多的道路和隧道也不夠用,如英國利用金絲雀碼頭,成了英國倫敦金融中心,把很多交通引導去外圍。

郭家麒說,中環是極之擠塞的地方,理應疏導,如啟德填海,在西九建一些樓宇,鼓勵把商業中心擴散到鰂魚涌去,但政府卻要反其道而行,在中環進行大型商業發展。

他又說:「解決交通的責任,是要透過交通的政策,但政府錯失,容許兩條隧道加價,政府沒有收回3條隧道,而將責任向外推是不負責任的。如果政府要保護中環灣仔繞道,它不應該再在中環進行第二期填海。03年終審法院講了幾個原則,填海有幾點,一定要有凌駕性需要,沒有其它可取代,和有即時需要。政府山沒有保留還要送給地產商。政府是講一套做一套!」

協會建議政府實行一星期短期試驗,與兩隧營運公司合作,將3條過海隧道劃一收費,以驗證是否能改善交通流量,如有必要政府可補償隧道營運公司的收入損失。因更多車輛使用東西兩隧,該試驗應不會帶來龐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