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化療後復發 誰是癌症細胞的隱形斗篷?

【大紀元2010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戴維豐編譯報導)位於心臟旁的胸腺,是人體免疫細胞成熟的地方。最近一個新的動物研究表明,淋巴瘤的腫瘤細胞能夠躲在胸腺裡,逃過化學治療。這項發現可能有助解釋,為什麼癌症會復發?

這項發現的研究人員,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生物學助理教授Michael Hemann指出,化學治療是將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同時暴露在毒性化學物質中。而淋巴瘤,這種來自免疫系統的癌症,會受到來自人體胸腺細胞釋出蛋白質的保護,防止毒性化合物的攻擊。由於胸腺細胞可以發展成不同類型的血液細胞,因此有重要的清除毒素的保護作用。

Hemann接受「MyHealthNewsDaily」網站訪問時表示:「在胸腺中的腫瘤細胞可以劫持這些保護性蛋白來對抗化療,這也是為什麼癌症患者會復發可能原因之一。」

「這顯然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機制,讓腫瘤細胞在化療中得以存活,」他說。「不過還有待觀察這個機制的普遍性,但它已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某些特定腫瘤難以被根除。」

在這項研究中,使用了被稱為「小紅莓」(Doxorubicin)的化療藥物來治療小鼠的淋巴瘤。研究人員發現,藥物造成DNA傷害後,引發了在腫瘤細胞周圍環境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使其能夠在藥物毒性下繼續生存。其中特別是一種稱為細胞白介素第六因子(Interleukin-6)的蛋白質,支持了細胞的存活。

雖然這項研究只是針對小鼠的淋巴瘤,Hemann說,但這一發現可能也適用於其它癌症。

「我們認為其它器官系統可能有類似的作用,因為細胞發出求救信號,以保護他們存活於壓力狀態,比如化學治療。」他說。

這種腫瘤躲藏生存機制還沒有在人體上被證明。但研究人員說,針對這些保護腫瘤細胞蛋白質的藥物,是具有開發潛力的。結合這類藥物的使用,可能會讓化療更有效。

談到未來的研究方向,Hemann表示:「有效的療法將牽涉殺死癌細胞的藥物,以及抑制腫瘤生存訊號藥物的共同參與。」

因此,接下來的研究將會給予小鼠治療關節炎的藥物,用來抑制細胞存活蛋白──細胞白介素第六因子(Interleukin-6)。看是否能比單用化學治療藥物更有效殺死癌症細胞。這項研究發表於《細胞》(Cell)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