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母則強 檳榔攤成雜貨店

人氣: 96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0日電)曾帶著小孩在街頭流浪的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單親媽媽羅秋妹,用借來的錢頂下檳榔攤,努力經營成為雜貨店,賺錢撫養小孩。她說「每天有新台幣300元收入就很滿足了」。

50歲的羅秋妹從花蓮豐濱國中畢業後,就前往桃園念高中及工作,後來結婚生下3個兒子,一直都住在大都市中;10年前離婚後,沒有固定工作、沒有收入,為了撫養小孩,四處找機會拚命打零工。

「大都市生活開銷太重,實在沒辦法養活全家。」羅秋妹說,為了減輕經濟負擔,最後決定回豐濱鄉老家生活,借住在大哥的房子養雞種菜,原本以為應該有工作機會,沒想到還是只能打零工,甚至還要經常借錢過活。

羅秋妹多年前窮到身上只剩500元,還好鄰居1名老阿嬤借給她1500元,讓她頂下1個檳榔攤,在別人的店鋪門口擺攤開店;但店家後來不願再讓她借用門口,羅秋妹只好把檳榔攤推到自己家門口做生意。

羅秋妹說,「當初頂下檳榔攤是用分期攤還,進貨也少,賺的也不多,日子真的很困難。」

台灣世界展望會獲悉羅秋妹的困境後,協助把羅秋妹的小孩納入資助對象,減輕學費和生活負擔;而羅秋妹也參加世界展望會的「部落婦女培力方案」,憑著一股不放棄的毅力,為自己的人生和小孩的未來打拚。

羅秋妹很有生意頭腦,也很勤快,小小的檳榔攤本來只是單純賣檳榔,後來發現部落居民經常要跑很遠,才能買到家庭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開始兼賣日常用品,結果上門的顧客逐漸變多,需求也更加多樣化。

羅秋妹的腦筋動得快,原本只是屋簷下的小檳榔攤,很快就擺滿各式商品,甚至連秋刀魚和吻仔魚都有小包零售,一切都按照客人的需求進貨,還可代客送貨,羅秋妹最後乾脆成立「瑪利亞商店」,正式經營起雜貨店的生意。

藝人張艾嘉日前應世界展望會的邀請,到港口村探視當地參加部落婦女培力方案的單親媽媽,看到羅秋妹的雜貨店,很驚奇地問「妳有什麼不能賣的?」

羅秋妹說,「我也不怕人家說我臉皮厚,我只要不偷不搶,什麼都可以賣。」

羅秋妹甚至還常到漁港買魚帶回部落叫賣,她說,「當初離婚後,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曾經帶著孩子流浪街頭,露宿別人屋簷下,為了養孩子,我不這麼做,就無法生存下來。」

一般居民常來買東西外,年紀大的阿公阿嬤也經常到雜貨店喝飲料聊天,羅秋妹有時還炒菜請客人吃,雜貨店逐漸成為部落不可或缺的聚會所和資訊交流中心。當地居民甚至還經常打電話給羅秋妹,詢問客運和火車時刻表。

從路邊的小檳榔攤到部落的雜貨店,羅秋妹變得活力十足,唯一的目標就是賺錢讓孩子能夠唸書,現在雖然每個月只能賺到1萬多元,不過,她說「每天只要有300元的收入,我就很滿足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