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愛心做公益 行動最重要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18日電)寒冬送暖,說很容易,真正去做才有價值,1份文具就可以讓弱勢兒童樂開懷。1名弱勢家庭的母親哽咽說,沒有社會的愛心扶助,幾乎活不下去,小小愛心讓她感激一輩子。

經濟弱勢家庭都會面臨生活困境,但光靠自身力量,非但難以擺脫貧困,甚至連基本日子都過不下去。包括台灣家扶基金會等公益團體,長期投入關懷弱勢家庭或兒童的工作,不過公益團體本身的能力有限,絕大多數的資源必須仰賴社會愛心大眾。

家扶基金會董事長林柏榕說,台灣是1個充滿愛心的地方,大多數人都有一顆愛心,也都想要做公益、關懷弱勢,尤其是冬天時期,經常可以聽到「寒冬送暖」的話題。可是,仍有部分人士只是口頭上「寒冬送暖」,未能化為具體的關懷行動。

「愛心不一定要花大錢或時間,只要小小的具體行動就能發揮重大的效果」,林柏榕表示,以弱勢兒童為例,願望普遍不高,小到1份文具、1個書包;大到電子辭典、腳踏車,都是滿心期待的禮物,如果有人能夠及時提供而滿足需求,小小心靈將會感激不盡。

長期支持家扶基金會天使樹計畫募集弱勢兒童耶誕禮物的台中金典酒店總經理陳月鳳說,幫助弱勢兒童募集耶誕禮物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不多,但看到弱勢兒童獲得心願禮物的滿足臉龐,內心的感動與收穫遠大於付出,這種無形所得值得一再推動。

陳月鳳表示,酒店的總經理可以換人,但支持弱勢的愛心行動絕對要傳承下去,這是所有人的社會使命,只有做過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溫暖與價值。

1輛舊腳踏車不值多少錢,但對陳柏廷來說,卻可能保命符。他出生就患有氣喘、心律不整等疾病,不能過度緊張,否則容易發病危及生命。家境清寒的陳柏廷,賴以上學使用的舊腳踏車被偷,他很難過,改為走路上學,但天天都擔心會遲到,生活充滿緊張。所幸家扶基金會為他募集到1輛全新的腳踏車,對於這份耶誕禮物,陳柏廷滿意極了,他開心說「不必再走路上學了」。

陳柏廷的母親9年前離婚,獨自養育陳柏廷3兄弟,但身上背負前夫留下的新台幣200多萬元債務,壓得「陳媽媽」喘不過氣,甚至一度想自殺尋求解脫。

「陳媽媽」說,經濟情況不好,帶著3名兒子根本無法正常過活,又經常遭債主逼債,走投無路。就在人生最低潮時,家扶中心及時伸出援手,一家4口才得以勉強生活。「如果沒有家扶及愛心人士的幫助,幾乎活不下去」,「陳媽媽」哽咽說,任何小小的愛心,都是一份大大的恩惠,一輩子都感激不盡,永遠不會忘記這份恩情。

「疼惜咱的囝仔」,這一句話就讓林麗君感動不已。與夫婿經營事業有成的林麗君,今年首度支持家扶基金會的天使樹活動,就一口氣認捐24輛腳踏車。她說,做公益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化為行動就稍有困難,不過,一旦付諸行動,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溫暖魔力,會一而再的想要關懷弱勢,所以想從事公益奉獻愛心,不要光說不練,真正去做就對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