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名人

2/8他生日: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於1828年的今天2月8日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

凡爾納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由於凡爾納知識非常豐富,他作品的描寫多有科學根據,加上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現實的遠航探險受挫,凡爾納只好「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或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凡爾納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18歲時,他遵從父親的囑咐,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凡爾納的興趣是文學和戲劇。他在巴黎結識了大仲馬,二人共同創作了《折斷的麥稈》。

凡爾納的作家之路開始非常不順利,他的志向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失去了經濟資助;另一方面,他出版作品的過程更是屢碰釘子,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1863)連續遭到16家出版社的拒絕。凡爾納一氣之下把書稿投入火中,幸好他的妻子把書稿搶救出來。

第17家出版社終於同意出版凡爾納的著作,隨後他始寫科幻小說,比較有名的包括《地心遊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1864)、《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1866)和《海底兩萬里》(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1873)。其冒險作品《環遊世界八十天》至今仍是享譽全球的經典名著。

凡爾納的多部作品均被搬上過大屏幕,比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936年,由前蘇聯拍攝),《海底兩萬里》(1954年電影,1997年電視重拍),《地心歷險記》(1959年),《環遊世界八十天》(2004年)。改編自凡爾納的《地心遊記》已於2008年重新以立體電腦特技搬上螢幕,該片名為《地心冒險》。

凡爾納的作品描述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他有一種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因此讀後總讓人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接見他時所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凡爾納於1905年3月25日去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