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業界恐公眾對中成藥失信心

【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衛生署完成李眾勝堂保濟丸的化驗工作,結果顯示,李眾勝堂未有盡力確保產品的安全及質素。有11個樣本被發現含有致癌禁藥「酚酞」及處方西藥「西布曲明」。衛生署稍後會巡查全港500間已註冊的中藥廠。

有問題的保濟丸樣本包括6個膠囊及5個原材料樣本。衛生署調查發現,有問題的兩個膠囊樣本,是由07年底至08年初準備的粉末製造,來源尚待調查,其餘4個膠囊及5個粉末樣本,原材料來自廣東施健生物科技公司,但廣東省藥物生產商的記錄並無這間公司的名稱;衛生署與廣東當局正緊密合作,調查有關公司的資料。李眾勝堂至今共回收約7,585盒「保濟丸輕便裝」及約176,000盒保濟丸拾樽裝。

中成藥商會會長丁志輝昨日表示,事件對業界造成負面影響,令人對中成藥失去信心,但他相信是個別事件。他說,若果業界發現本身的產品出現品質問題,應該即時通報衛生署及回收,不應該私下回收。

香港藥學會副會長鄭陳佩華表示,所有在本地出售的中成藥,需要向當局提交重金屬、含菌量等基本安全報告,並會定期接受當局抽查。她相信,市面上目前可供購買的中成藥,風險仍然相對較低,市民可以放心服用。

港缺中藥認證機制阻發展

但有業界人士指,政府根本欠缺一套中藥的認證機制,令他們不敢胡亂投資,更局限了銷售市場。有生產商承認,業界質素參差,但即使他們有心做好品牌,也沒有機制可依,除了資金問題,政府要有明確的方向,即使他們肯去做生產檢測認證(GMP),但因為香港沒有GMP這套標準,所以藥廠不知如何發展較好。由於中成藥有不同的形態,如藥丸、膠囊及水劑等,因此要規管品質,亦有不同的需求。單是廠房,生產商估計,業內合符中藥廠房規模的不足兩成。

浸大成立中藥檢定中心

另外,香港浸會大學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優勢產業之一的檢測及認證業發展,成立中藥檢定中心,期望建立一套獲業界認可的優質認證標準,並鼓勵業界正視中成藥的安全性。不過,中心強調,化驗藥品是否含有西藥成份的成本高,中心只會針對高危及熱門藥品,例如減肥及壯陽藥進行西藥成份化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