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未穩加風先揚

工資去年下降0.8% 港鐵年中加價2%

標籤: ,

【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香港經濟出現表面復甦,觸發通脹升溫,廣大打工仔未見工資增長之利,卻先受百物騰貴之害。統計處昨日公佈去年12月的實質工資水平按年下降0.8%,但與此同時,作為公共交通的龍頭港鐵卻宣佈於年中增加票價2.05%。關注團體、立法會議員及不少市民都認為目前大眾生活沒有真正改善,加價不是合適時機,並擔心會引起連鎖反應,激起更熾烈的加風。

港府統計處數據顯示,09年12月名義工資升0.8%,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質工資較上年同期下跌0.8%。其中運輸業的實質工資指數大致維持在08年 12月的水平。

在包括非經常性報酬的薪金總額統計方面也顯示,去年第四季的就業人士實質平均薪金指數也較08年同期下跌0.4%。

統計顯示香港打工梯隊仍未能從表面的經濟復甦中收益,而且在職人士的基本工資也得不到保障,社會上存在將來立法訂定的最低工資水平的爭議,商界提出的大概每小時24元與勞工團體要求的30至33元,仍然有相當大的距離。

但與此同時,緊接著去年全年的統計數據於昨日出籠,港鐵傍晚正式宣佈,從今年6月份起平均增加票價2.05%,具體數額將於稍後公佈。

港鐵料平均每程加毫半

港鐵市務及車站商務總經理楊美珍表示,由於兩鐵於07年合併時已放棄票價自主權,所以必須遵守有法律約束能力的可加可減機制。而且港鐵已經13年沒有加價,目前平均票價還低於97年的水平。楊美珍估計平均加價額大約為每程1毫半。

按照可加可減公式,港鐵票價的調整幅度,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幅度的一半,加上運輸業工資指數變動幅度的一半,再減去生產力因素而得出。今年計算出的調整幅度為1.35%,加上去年因未達1.5%的啟動界線而累積下來的0.7%,港鐵今年可以加價2.05%,而且自動生效,不須行政會議或立法會批准。

以港鐵去年賺96億元及現時每日近400萬人次客量計算,港鐵加價後每年收入可增加逾兩億元。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可加可減機制按照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及固定生產力因素掛鉤的方程式,釐定票價調整幅度,已考慮了市民的負擔能力,具有客觀性及透明度。當局會鼓勵公共交通營辦商因應個別情況提供優惠,減輕市民交通費開支。

港鐵加價消息傳出後,不少搭客都認為港鐵的票價本來就比較高,即使加幅不高也總會加重市民的負擔,最好是不要加價。

民團:民生欠改善 加價不合適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家富及民間監管公用事業聯委會都要求港鐵不要加價。鄭家富建議政府用港鐵支付的股息成立票價穩定基金,有需要時撥出部份款項給港鐵,避免加價。他又說,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不應以商業原則運作為理由推卸責任,政府過往以大量鐵路沿線物業補貼港鐵,過去10年,港鐵共賺約722 億元。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說,香港經過金融海嘯之後,過去一年的整體工資仍稍有下降,失業率雖然下降,但仍高於金融海嘯之前,市民生活沒有真正改善,現在加價不是合適的時間。他又擔心港鐵率先加價會引發連鎖加價潮,再次激化通脹。另外,港鐵在兩鐵合併之後每年純利都高達近百億,更加沒理由選擇向市民開刀。

盼港鐵以優惠回報市民

蔡耀昌又批評可加可減機制不合理,只是以港鐵基本營運成本角度出發來考慮,包括計算通脹以及運輸業工人的工資,但就沒有考慮到市民的承擔能力,以及港鐵自己財政狀況。他希望盈利可觀的港鐵就算要加價,也都要考慮以優惠的形式回報市民,讓市民的損失減少至零。

不過,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系教授何濼生認為,凡加價市民必定會反對,但港鐵加幅2%尚算溫和,因為港鐵過往13年都沒有加價,而且今年香港通脹壓力開始形成,港鐵也都會面對員工加人工的要求,相信港鐵受壓下加價在所難免。

中文大學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也表示,港鐵如不按照與港府的協議爭取加價的權益,是對股東不利,管理層是失職的。但他建議港鐵加價後再推出優惠措施,平衡對乘客影響。

專線小巴陸續申請加價

港鐵以外,可加可減機制也計算出公共巴士今年的票價上調幅度是1.25%。但巴士公司加價必須向港府申請及獲得批准,九巴、新巴、城巴和龍運巴士公司都表示會繼續觀察營運情況,現階段無計劃加價。巴士對上一次加價是08年6月。

專線小巴方面,截至3月初已經有11條線獲運輸署批准加價,每程加幅2至6毫不等,其中港島佔9條。另外還有30多條路線正在申請中,包括九龍23條、港島8條、新界7條,運輸署沒有透露申請的加幅,只是說會根據營辦商財政狀況、服務質素和市民接受程度審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更多外企重估投資大陸風險
英國港諜案 3男身份曝光
英警方拘捕港府駐英經貿辦經理 控外國干預罪
英警方起訴3男涉助港情報機構 監控羅冠聰等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