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奇人巢谷 蘇軾兄弟最俠義的老鄉

文/常山子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惠美 繪圖/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6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人說「患難見真情」,但人們總喜歡錦上添花,真能雪中送炭的,又有幾人?北宋蘇軾、蘇轍兄弟就有這麼一位俠義的同鄉老大哥,在他們兄弟倆官場失意時,不遠步行萬里送來溫暖。

北宋文學家蘇軾與蘇轍兄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同登進士,一時成為佳話,然而兄弟倆的仕途卻不盡如意,幾經貶謫。

宋哲宗紹聖年間(1094─1098年)蘇家兩兄弟分別被貶官。紹聖初年57歲的蘇軾被貶謫至惠州,三年後,由惠州又遷移到昌化,不久又被貶至海南儋州;55歲的蘇轍則被貶謫留在筠州,三年後又遷移到雷州,隔年(1098年)再遷移到循州。

這些日子以來,蘇軾兄弟倆官場失意,士大夫們避他們唯恐不及,往日來往的親朋好友也斷了聯繫。兄弟倆不禁感慨人情冷暖。

時間來到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春天正月,一天,蘇轍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我不遠萬里步行來見您,自己都不曾奢想竟然能保全性命。現在我已到梅州了。不出十天一定能與您相見,這樣,我死而無憾了!」

「這是四川眉山同鄉的老大哥巢谷寫來的信啊!」蘇轍讀完後,欣喜若狂。

十天後,老大哥的到來,蘇轍既激動又感動。他讚歎道:「巢兄哪是現代人啊,他是品德高尚的古人哪!」兩人激動地握著彼此的手,相對哭泣。

危急時可託付之人

巢谷(1027年—1099年)比蘇轍大十三歲,比蘇軾大十一歲。蘇轍與哥哥蘇軾從小就認識他。巢谷年輕時到京城開封參加進士科考試,但他看見赴試武科的人,便起了學武的念頭,從此棄文習武,開始練習弓箭騎射,不過,武藝學成了,卻沒考上進士。

後來他離家去到秦鳳、涇原一帶,結交了「熙河名將」韓存寶,兩人結拜為兄弟。但韓存寶奉朝廷之命出兵討伐乞弟,因戰事失利因而獲罪。

得知死罪難逃的韓存寶,臨受刑前對巢谷說,「我是涇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足惜,只是擔心妻子兒女受凍挨餓。」說著就將一個裝有幾百兩銀子的袋子交給了巢谷。「除了你,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將這些銀兩交給我妻兒了。」臨終前的韓存寶將最後的寄望,託付給了巢谷。

巢谷收下銀子,立下承諾一定完成遺命。於是巢谷隱姓埋名,將銀子藏在懷中,跋山涉水,將銀子送到韓存寶的妻兒手中。

當時沒人知道這件事,巢谷就是這麼一個俠義之人。蘇轍形容巢谷「可以託付危急之事的人」。

蘇軾貶黃州 巢谷送暖 解瘟疫之災

蘇軾、蘇轍兄弟在朝為官,巢谷不曾出現,但兩人官場落魄,他卻不缺席。早在20年前、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巢谷就前去探望。雪中送炭的情誼讓蘇軾銘感在心。

而且也因為巢谷,讓當時的蘇軾化解了黃州一場瘟疫之災。事情是這樣的:

文武全才的巢谷,還是一位奇人,擁有一帖專治傷寒等傳染病的藥方「聖散子」,但巢谷對此方甚為珍視,不外傳,甚至連親身兒子都不傳。

後來黃州鬧瘟疫,在蘇軾的苦求下,巢谷將藥方給了蘇軾,蘇軾就用這方藥救了當地無數的百姓。巢谷在給出祕方前,還將蘇軾拉到江邊發誓,要他不可外傳。

後來蘇軾為了讓更多百姓受益,不惜毀約,將祕方給了名醫龐安。後來龐安在著作《傷寒總病論》中附了此方。其實蘇軾也企盼「亦使巢君之名,與此方同不朽也」,希望巢谷的名聲能與此方永流傳。

後來蘇軾至杭州任太守,瘟疫盛行,也是用這帖「聖散子」救治了當地百姓,蘇軾說當時「得此藥全活者,不可勝數」。蘇軾對這位家鄉老大哥感激在心。

渡海探視蘇軾 不幸死於半路

巢谷這趟探視蘇氏兄弟之行,出發前曾在眉山公開聲言,要徒步去拜訪蘇轍與哥哥蘇軾,聽到的人都嘲笑他痴狂,因為這時的巢谷已經73歲了,垂垂老矣,而且瘦弱多病。

巢谷來到蘇轍家,兩人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話題,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一天,巢谷卻告訴蘇轍,自己準備要起身出發了,前去海南探視蘇軾。

蘇轍一聽,趕緊勸老大哥,「您的好意,我跟哥哥都知道,然而從這裡到儋州數千里遠,還要渡海,這不是老人家能負荷的啊。」不過心意已決的巢谷堅定地說:「我自認不會這麼快死,您就不要阻止我了!」

眼見留不住巢谷,蘇轍就資助巢谷一點錢,依依不捨地送他上路。

巢谷搭船來到新會,沒想到僅有的一點盤纏卻被偷了,後來盜賊在新州被抓獲,巢谷跟著到新州,但不久後就病死在當地了。

蘇轍與蘇軾得知巢谷的死訊,失聲痛哭。

眉山巢谷 南宋仍在世

不過《夷堅志》對於巢谷,卻有不同的記載:39年後,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他還活在人世,這樣算來巢谷已經超過百歲了。

原來《夷堅志》作者洪邁的舅舅沈體仁與巢谷是好友,當時巢谷住在無錫縣,沈體仁居住在高村,兩地相距約十幾里。沈體仁形容這位「眉山巢谷」,外貌雖然看起來很老,但臉上卻没有皺紋,而且眼神光亮有神,喜歡吃肉喝酒,食量超過一般人。他自稱年輕時曾與蘇東坡兄弟有往來。

巢谷每回拜訪沈體仁,沈體仁都會留他小住幾日。

巢谷告訴沈體仁,在他三十歲時遇見一位異人,那人告訴他只能活到五十五歲,後來異人傳授他一種延長壽命的祕法,要他記住遭遇大難的歲數日期與時辰,要他到時候躲到靜室裡,然後按照祕法步北斗、臥魁星,就會躲過一劫。而且每十五年就有一次大難,經歷五次後,若能活到一百二十歲,就可長生不死了。

第一次遇劫,這天巢谷正好住在宿州天慶觀,他向道士借了一間空房,他按照異人所教,絕食一天,然後告訴他人自己要閉關,不得打擾。

天還沒有黑,巢谷就看見房裡出現鬼物,好像在追捕什麼。到了半夜,來的鬼物越來越多,它們在房間裡來回周旋,甚至還跟巢谷擦身而過,但就是無法發現他,巢谷跟鬼物相遇,也沒有觸碰的感覺。

那些鬼物紛紛生氣地斥喝:「這人必定就在這房間裡,為何就看不見他呢?過了今晚不能抓住他,我們可要受罰了,這該如何是好?」

就這樣吵鬧了一整晚,到了第二天破曉,才安靜下來,巢谷才敢走出房門。

從那以後,巢谷又經過了四次劫難,每次的情況大致相同。

到了這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巢谷又到了遇劫的日子。他先向熟悉的人一一告別,然後回到自己住的地方,關上門窗。巢谷若能順利度過這回、也就是第五次劫難,就不再有性命之憂了。

三天以後,人們發現巢谷一直閉門未出,就破門而入,這才發現巢谷已經死了,他的鼻子上有一道白色的印記。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參考資料:
蘇轍《巢谷傳》
蘇軾《聖散子敘》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軾入宮任翰林學士時,一夜高后與哲宗同御便殿,宣蘇軾入見。高后追憶神宗知遇,蘇軾不覺悲泣,高后、哲宗與眾人亦皆感泣。圖為《帝鑑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太皇太后這才說:「這是先帝(指宋英宗,此時已去世)的意思啊!先帝每次朗誦您的文章,都必然感歎:『奇才!奇才!』只是沒有來得及使用您罷了!」
  • 罹癌療癒中,夜半醒來。偶讀流傳千古名著《定風波》。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所作。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細細品讀、參悟《定風波》後,深深感受到大文學家的風範;豁達大度、樂觀淡定、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豪邁之情。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