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討論中國環境保護工作

標籤:

【大紀元4月22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4月 22日報導)在中國,眾多不同的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在全國各地設立辦事處,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對於目前中國面臨著各種的環境挑戰,這些團體都有不同的分工與策略。有些到地方層面,與官員商討計劃,如何發動群眾參與;另一些則堅持透過行動、調查方式,揭發違規現象。國際環境保護組織 – 綠色和平的中國分部,在中國除了會遊說官員,加強溝通外,也積極到全國各地實地調查。

*綠色和平:廣西違規種植商品樹*

早些時候的中國西南部大面積乾旱現象,他們便派了考察隊到雲南、廣西當地調查。他們發現,廣西有大量種植商品樹桉樹的現象,這些樹木加劇了當地地下水的枯竭。綠色和平中國分部媒體經理王曉軍表示,這些桉樹都是種植在國家法律不容許的地方,都在水庫旁邊。他表示,這正好反映了中國地方政府重視法律不足、執法不嚴的現象。

王曉軍說:「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其實是比較多面的。從中央政府這邊的角度來看,中國並不缺乏環境方面的法律。但在執法方面,會比較困難一些。因為地方政府會更多去考慮自己的經濟發展,多於一個衡量地方發展的一個指標,但是對於某一個地方,它自己環境的保護,是不是也可以作為一個指標,這個並沒有。」

*王立忠:地方保護主義盛行*

經常在中國各地採訪環境新聞的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王立忠也贊同這種見解。他指出,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經濟政績,寧願讓企業多賺錢,犧牲了排污的標指。

王立忠說:「排污如果沒有通過資方方面的一些水處理,包括其他一些情況,他肯定省了不少錢。那麼在這情況下,促使了一些人的目光短淺、不往長遠的利益看。有些地下水已經污染了。」

*王曉軍:行動帶來改變*

綠色和平中國分部媒體經理王曉軍表示,這種不重視國家環保法規的現象,對環境保護組織推動環境保護工作,造成極大困難。他舉例稱,一些企業 、以至地方政府都因商業秘密或其他原因為由,拒絕公開相關的環境訊息。正因如此,綠色和平強調實地調查環境違規現象,希望加以公開,帶來改變。王曉軍指出,調查別人的環境違規現象,肯定永遠都會有人不高興。但這是他們組織堅持的理念。

王曉軍說:「我們所相信的就是行動帶來改變吧!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改變。這個改變就是政府方面的改變,環境具體的一個改善,大家在環境當中去生活,環境質量方面有所改善,這是一個終極目標。」

*地球之友:民眾參與最重要*

不過,另有一些組織相信,希望中國地方政府參與發動群眾,落實計劃,更加帶來實效。香港地球之友是其中之一。該組織近年推動東江水資源保育工作,保護當地水源。該組織中國項目主任袁淑文表示, 當地政府透過發動共青團組織,積極配合參加有關計劃,使有關保育工作事半功倍。她指出,在從事環境保護工作上,民眾的參與才是最重要。

袁淑文說:「如果我們去用一些很激進的方法,如向當地政府施加壓力,要他們多做一些功夫,但如何真正減少排污,其實民眾的意識,是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採取的是四兩撥千斤的方法,希望從下而上,使民眾多些參與,使其意識改變,才能達到實效。當然,對於當地政府,我們也會遊說他們,希望他們多些加強監管政策措施。」

*長春社:與官方合作最有效*

與中國合作20多年的香港環保組織長春社亦有相同見解。該組織長期在中國各地推行植樹教育保護工作。長春社副總監黃子勁表示,在批判與合作上,他們選擇了後者。

黃子勁說:「我有一個清晰的目的。這目的與政府的看法是一致的時候,我們用一個合作的形式去做,遠遠會比用批判形式來得好。內地,我們去批判時候,我們要看哪一個方法能最有效地達到我們非政府的目的,我們便會作出取捨。」

至於地方政府的違規現象有否打擊長春社在中國推行保育工作的信心,黃子勁這樣回答。

他說:「我想這不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對於一些環保法例的違規情況,其實世界各地都有。我們相信,現在暫時在一個發展型經濟的地方,是很難一天內會完全打擊。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去透過一些合作,或教育、或呼籲,去減少這些情況。」

香港地球之友與長春社均表示,他們會繼續推動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提高中國民眾的環境保育意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台首座太陽能車站 南縣啟用
世界地球日 中美晶昇陽科黑翻紅
新西蘭民眾回應世界地球日
422世界地球日  環保小尖兵「愛永續˙護地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