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簽ECFA╱貿易慘 依賴傾中更嚴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馬政府一再以台灣對中國出口依存度提高為由強推ECFA,但根據國貿局統計,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已逐年下滑,代表中國對台灣的產品需求度降低,若想再以ECFA強化對中國單一市場的依賴,無疑是病急亂投醫,治標不治本。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台灣對中、港出口二六四.二億美元,佔出口值四十二.八%,創歷史新高。馬政府也一再以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逐年提高為由,強調必須快簽ECFA,降低關稅,否則台灣若失去中國市場,賴以維生的出口貿易會很慘。

但事實是,出口中國項目中有四成以上零關稅,其中今年第一季出口中、港高比例項目就是零關稅的電子產品,而其他各種加工出口用的原料零組件,也都可透過中國外銷退稅等於免關稅,所謂簽ECFA降關稅、搶中國市場,只是為石化、鋼鐵、汽車等大企業,片面解讀數據。

台灣智庫財經部研究員盧俊偉分析指出,台灣在中國市佔率下降主因有二,一是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下滑,出口競爭優勢不再,二是中國已發展出進口替代產業,且相關產業群聚形成,台商對台回購比例下降,因此,政府想以簽定ECFA提升我國企業競爭優勢,不僅是誤診病灶,甚至可能有負薪救火之害。

盧俊偉表示,一九九四年,台灣在中國進口市佔率十二.五%,南韓僅六.三%;但2005年,韓國開始超越台灣,我市佔率降為十一.三%,此後台、韓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即逐漸拉大。去年韓國十.二%,台灣只有八.五%。

但盧俊偉強調,此衰退現象絕非關稅障礙問題,也絕非簽ECFA即可解決,主要是中國以許多非關稅障礙,吸引台商到中國設廠,逐步建立起在中國的產業鏈,發展出進口替代產業,逐步降低對台與其他國家的進口依賴。

因此,在中國已經對台進口減少的情況下,根本不該再以ECFA強化對中國單一市場的依賴。簽ECFA,僅能使部分大企業短暫獲利,卻無法真正改善台灣產業體質,也無法為台灣開拓更多外銷市場。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