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民間消費未好轉 只是穩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30日電)雖然今年第一季零售業營收金額增加,但其實只是回到民國97年同期水準。經濟部官員坦言,「民間消費沒有回溫,只是穩住了」;餐飲業則因人口外移,仍處在低檔。

民間消費的兩大關鍵是就業與薪資,經濟部官員表示,這幾年民間消費一直處在低迷狀態,主要原因就是薪水沒有增加、失業率增加,加上有消費實力人口外移等因素造成。生產與出口可以隨著景氣回升而改善,可是消費要回溫需要較長時間。

在正常情況下,零售業營業金額應該要一直往上成長,經濟部今年第一季統計顯示,零售業營業額新台幣8334億元,年增率 4.44%。

經濟部官員說,與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最嚴重的去年相較,(今年)絕對金額當然會成長。

但官員認為,今年第一季零售業營業額的表現,充其量也只是回到民國97年第一季的8320億元水準。官員反問,「這樣能斷定民間消費已經回溫了嗎? 」

零售業營業額容易受到當年度通膨率的影響,如果物價上漲,絕對金額可能會「灌水」。如果以零售業的營業額指數觀察,更可以看出民間消費依舊處於低檔的事實。

根據經濟部資料分析,以民國95年指數100為基準,今年3月零售業營業額指數只有98.78,顯示零售業表現連95年基準年的水準還未達到,整體消費能量並未充分顯現出來。

此外,經濟部官員發現,「綜合商品業」低價促銷,是推升零售業營業額上升的主因。

這位官員表示,這不代表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增加,而是業者為了刺激買氣,大打價格戰,消費者也為了撿便宜,選在打折促銷時段購買商品,這已經成為台灣綜合商品業求生存的利器。

例如百貨公司3月即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減價活動,也提早打出母親節檔期的優惠折扣,第一季百貨業營業額年增率成長 7.64%,都是促銷戰的戰果。

超級市場業更是反映不景氣時代,民眾喜歡物美價廉的心態,官員分析,自從全聯福利中心加入超級市場業,超級市場搶了不少量販店的生意,今年第一季營業額年增率成長 2.68%,表現比以往好,即透露出這樣的趨勢。

同樣也是綜合商品業的連鎖便利超商,經濟部官員形容「很會做生意」,不僅推出平價咖啡,也靠收取網路書店手續費等異業結盟方式,賺取不少商機。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數據是餐飲業,比零售業的狀況慘淡,而且已經持續好幾年時間。經濟部官員直言,台北市情況還算好,愈往南走,餐廳蕭條的景況就益發明顯。

經濟部在進行調查時曾經詢問過餐飲業者,業者表示「餐飲業一直沒有起來,真得很不好」,因為有消費能力的人都外移,今年第一季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只有1.81%,大批高消費能力人口外移上海等地,對餐飲業的衝擊可見一斑。

有學者認為,台灣民間消費M型化,讓民間消費走勢惡化,民間消費要起來,民眾荷包一定要增加,尤其是占社會多數的受薪階級,才是消費主力。然而,這樣的大問題,牽涉大環境的政策,涉及產業政策與整體經濟發展走向,非一蹴可及,卻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評論